第一图书网

道乐通论

蒲亨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蒲亨强  

页数:

39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笔者在中国传统音乐和道教音乐专题研究方面所获心得的提炼和总结,旨在从历史脉络、形态特征、审美风格和历史价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论述道教音乐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特点,为更多的学者和关心道教音乐的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道乐印象。 本书是近二十年来笔者在中国传统音乐和道教音乐专题研究方面所获心得的提炼和总结,旨在从历史脉络、形态特征、审美风格和历史价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论述道教音乐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特点,为更多的学者和关心道教音乐的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道乐印象,是谓“通论”之本意。 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着重描述分析道乐的渊源和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全程。通过本篇研究,基本理清了道乐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及其中隐含的某些规律,使读者对道乐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感,基本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跨越近两千年的历程而走到今天,明白其珍贵的历史意义所在; 第二篇从基本特点、音乐形态、音乐曲目、仪式类型等角度多侧面考察论述道乐作为一种宗教音乐所独具的形态特点,使读者对道乐的基本面貌和它区别于一般民族民间音乐的本体特点有一种全方位的认识; 第三篇深入探索道教的音乐观念和宏观风格特征。道乐是多少具有一些神秘性的音乐品种,它的外在形态已表现出了诸多不同于世俗音乐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铸就,在很大程度上与道士们不同寻常的思想观念有密切关联。了解这些隐密奇异的观念,无疑可加深我们对道乐品质的认识,拓宽对道乐审美体验的理解,从而有可能以更宏观、更简约的方式把握道乐的主导风格。 如果说前三篇主要围绕道乐本身的特点而作面面观的话,那么第四篇则将视野进一步拓宽,将道乐置身于华夏音乐中进行考察,观察道乐在中国传统音乐大家庭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对于中国音乐诸多品种形式的发展起到何种真实的作用?此篇论述必须基于对中国音乐和道教音乐两方面的情况都有相当深入详实地了解,并须仔细考证、辩析道乐与不同音乐品种千丝万缕而又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最后才能对其间的真实关系作出判断,对道乐的千秋功过和历史价值作出评说。因此,本书尽可能搜寻道乐与民族音乐诸品种的联系线索和方式,客观论述其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现象和关联。

作者简介

蒲亨强,男,1952年生于重庆.中央音乐学院中同传统音乐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及道教音乐的教学研究,已发表《神圣礼乐——正统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的新视野》、《寻千年楚声遗韵》、《中国重要宫观道乐》、《道教与中国传统音乐》、《长江音乐文化论述》、《中国音乐通论》著作8部, 《论民歌的基础结构——核腔》等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历史考 第一章 先秦汉时期:道乐之渊源 第二章 东汉时期:道乐的萌芽 第三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道乐传统模式的形成 第四章 康代北宋时期:道乐的巩固及上移 第五章 南宋金元时期:道乐的下移及扩容 第六章 明清时期:道乐的进一步下移及定型 第七章 现当代时期:道乐的延续及保存状况第二篇 形态论 第一章 总体特点论述 第二章 经韵(声乐曲)的形态特点 第三章 科仪与音乐关系论 第四章 科仪音乐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 道乐曲目考论第三篇 风格论 第一章 道教音乐观 第二章 道乐之功能 第三章 道乐审美风格第四篇 关系论 引论 第一章 道乐与宫廷音乐 第二章 道乐与佛乐 第三章 道乐与文人音乐 第四章 道乐与曲线谱 第五章 道乐与戏曲音乐 第六章 道乐与民族器乐 第七章 道乐与民歌主要参考文献附录1 20世纪的道教音乐研究附录2 本书曲谱附录3 蒲亨强主要论文索引附录4 蒲亨强专著、译著、合著目录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历史考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良田沃土,广揽杂收古代巫术、神仙方术、神鬼祭礼、儒、释理论及古代哲学、科技等多种文化养料而构建起以“长生成仙、祈福禳灾”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道教的哲思和理想,落实于名目繁多的祷神斋醮仪式形象,而这些仪式又都与音乐结合进行。因此,自道教在东汉末(公元126—144年)形成之后不久,作为道教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道教音乐也开始了其发生发展的历程。  道教音乐的发展与道教本身发展的演变过程基本同步但是描述分析道教音乐的历史情况却特别困难,其原因,首先是有关历史文献极为稀少零散,更无经过系统整理的资料;其次是有关研究论著寥如晨星,因而无论在研究成果和资料上可资凭借的东西都不多;再次是道教音乐传承主要仰赖于口传,缺乏明晰的乐谱或音响数据的录存,而口传数据最早仅可上溯到清末。这些特点,使道乐史研究很难建立在直接的音乐资料基础上,而必须另寻新路。目前最值得注意的基本资料是道教仪式经书。道教的哲理信仰均外化于繁多的仪式行为中,道教历来很重视济世度人的斋醮仪式,从东晋时期开始就有了记录仪式过程的传统,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仪式文献。这些仪式文献道教内部称之为科仪书或科书,其中详细记录了大量仪式资料,历代延绵不断,且不乏与音乐相关的资料。根据这些文献,对照今存的活的音响,再结合各历史时期道教发展的大势及相关文化背景,可望大致把握道乐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笔者在中国传统音乐和道教音乐专题研究方面所获心得的提炼和总结,旨在从历史脉络、形态特征、审美风格和历史价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论述道教音乐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特点,为更多的学者和关心道教音乐的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道乐印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乐通论 PDF格式下载



很好!当当的信誉度很高,隔天就收到书了!还附有光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