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韩国音乐史

(韩)张师勋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韩)张师勋  

译者:

朴春妮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韩国音乐史(增补)》是当代韩国音乐史学的奠基者张师勋先生学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是在1976年版《韩国音乐史》的基础上,将此后十年的音乐史成果进一步收录、整理、补充而成的概述性的音乐史,它体系化的程度超越了韩国以往的任何一部音乐史,因此这本著作不仅广泛作为大学国乐史教材使用,而且更是大多数韩国人了解本国音乐史的基本读物。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三国以前的音乐第一节 三国以前的乐俗第二节 古代的乐俗第三节 弁韩、辰韩及高句丽的弦乐器第四节 呈现于安岳古坟的音乐1.前室壁画的奏乐图2.后室的舞乐图3.回廊的行列图第二章 三国时代的乐舞第一节 高句丽的音乐1.呈现于古坟壁画的高句丽乐2.隋九部会伎和唐十部伎列出的诸伎与高句丽乐3.传于日本的高句丽乐第二节 百济的音乐1.见于中国文献的百济乐2.传于日本的百济乐1)日本学者的对韩音乐观2)关于*篌的争论3.伎尔和杨州山台都监第三节 新罗的音乐1.伽倻琴2.于勒所传授的加耶国的音乐1)于勒2)于勒的12曲3)清风体和河临调第三章 统一新罗以后的音乐第一节 音乐机关第二节 琴、歌、舞的形态1.政明王九年的乐舞2.哀庄王九年的乐舞第三节 玄琴的传承过程第四节 玄琴的曲调第五节 玄琴的名称第六节 传于日本的新罗乐第七节 新罗琴的传承经过第八节1)本居宣长说2)栗田宽说3)出云路敬和说4)新罗琴名手沙良真熊第九节 日本正仓院的宝物新罗琴第十节 崔致远的5首乡乐杂咏1)金丸2)月颠3)大面……第四章 高丽时代的音乐第五章 朝鲜前朝的音乐第六章 朝鲜中期的音乐第七章 朝鲜末斯的音乐第八章 甲午更张以后的音乐第九章 国乐的再建和现状附录:《乐学轨范》影印本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三国以前的音乐  第一节 三国以前的乐俗  在论述三国以前的音乐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东夷这一概念。  千宽宇认为,狭义上的东夷族是指居住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的种族,广义上则指的是包括上述种族以及居住在北中国、南满州和朝鲜半岛的居民。  由此看来,中国古文献把东夷认定为朝鲜半岛的说法是不够全面的。  虽然《后汉书》或《三国志》的东夷传中明确涉及了夫余、高句丽、濊、马韩、弁韩、辰韩,以及倭人传等内容,但不能笼统地认为东夷之乐就是朝鲜半岛乐舞。  有人以《五经通义》中东夷之乐的持矛舞、《后汉书》中夏少康时期九夷所献的乐舞,以及《史记》记载的迎仙舞为依据,认为是我国的音乐和舞蹈传到了中国并得以沿袭,由此说明我国的乐舞远比中国的乐舞先进,且今天的“江陵别神鼓”,“恩山别神鼓”也是继承了这样的遗风发展而来的。另外,还有人以《礼记》、《周礼》、《白虎通》、《通典》、《孝经》、《周礼春官》等文献中分别记载的“昧乃东夷之乐”、“四夷之乐中称东方为韎、“东夷之乐为离”、“东夷之乐为侏离”、“东夷之乐为侏”、“韎师”等内容为依据,认为“昧”“韎”、“离”、“侏离”、“佅”、“韎师”的“韎”皆为我国农乐的渊源。这样的名称散见于《毛诗传》、《史记》、《乐元语》、《玉海》、《太平御览》、陈旸《乐书》等诸多中国文献当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韩国音乐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