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华哲学年鉴(2003)

万俊人 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01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万俊人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柏拉图和哈贝马斯研究、宗教、哲学视野中的近世中国和世界、逻辑与哲学、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研究学术综述等几个方面哲学文章,如《环境伦理对自由主义的挑战》、《柏拉图对话中的知识定义与葛梯·尔反例》、《论基督教的博爱观》、《社会记忆刍议》、《从逻辑看语言与哲学》等就是其中较经典的几篇。

作者简介

  万俊人,男,1958年7月1日出生于湖南岳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一燕京”高级访问学者(1993~1994年);哈佛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哈佛大学“福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年)。学术专著有《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寻求普世伦理》等18部,译著有《政治自由主义》等20部(册),迄今在海内外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

书籍目录

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伦理学及其知识状况(上)
罗尔斯与制度正义辩驳——西方现代政治伦理论争
论弗洛姆的关爱伦理思想
公共健康伦理初探
环境伦理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柏拉图和哈贝马斯研究
柏拉图对话中的知识定义与葛梯尔反例
柏拉图与技术(techne)的哲学化
从民族国家到后民族国家——哈贝马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
宗教
神性与人性:佛教、基督教与康德哲学
《楞伽经》集一切法品惑乱段研究
论基督教的博爱观
哲学视野中的近世中国和世界
中国“世界秩序图像”与“欧风西力”的初期相遇——16至19世纪前期帝国“认识”和“规范”异质世界的方式
尘埃未定的历史——评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逻辑与哲学
从逻辑看语言与哲学
认知逻辑的对象、方法和体系
交互主体性与客观真理论
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研究
“文化”三论
论价值学说的理论要素与观点分歧
试论马克思考察意识形态的方法论
社会记忆刍议
意境与现代人生
学术综述
清华大学哲学系2003年学术讲座综述
首届中国环境哲学年会述评
附录
清华大学哲学系2003年大事记
清华大学哲学系2003年科研成果汇总
清华大学哲学系2003年研究成果分类汇总一览表
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3年度学术论文
发表情况
作者简介
编辑手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一伦理学知识转型的结果是,首先,人的道德生活目的本身被中介化、手段化了,人生的目的不在人的生活本身,而在作为所有人献身对象的上帝,因之人生的幸福也不在现实的世俗世界,而在来世天国,人及其生活本身被看做是实现神意的工具,人自身的道德主体性因此大为减弱。次之,人的道德生活目的与道德行为也被分离开来,从根本上讲,人不能通过自身的意志行为自主地实现人生的幸福,只能通过上帝或者通过垄断神意传达权力的教会来实现未来天国的幸福。最后也是——在知识社会学意义上——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人的道德目的本身被以中介化的方式降低为从属性的工具,因而使伦理学本身发生了知识范式的改变,即从目的论的美德伦理转变为绝对信仰主义道义论的宗教伦理。道德成为人承诺信仰(即绝对信从上帝)的次要方式,不仅要从属于宗教信仰,而且必须服从信仰上帝这一绝对义务。在此意义上,与其把西方中世纪的宗教(信仰)伦理视为一种绝对主义的伦理道义论,不如将之看做是一种信仰主义的神学目的论,或者一种神正主义的信仰道义论。这是从早期教父神学到晚期经院神学所展示的宗教伦理学发展理路。使这一道德思维理路再次发生根本性转型的,是近代人文主义道德思潮和基于道德理性推理的近代伦理学,这是西方伦理学发展历程中的第二次重大知识转型。西方近代伦理学的知识范式转型是一个充满内在张力乃至分化的复杂过程。


编辑推荐

《清华哲学年鉴:2003》是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华哲学年鉴(2003)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