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极拳道

王双忠 7-81100
出版时间:

2004-5-1  

出版社:

7-81100  

作者:

王双忠  

前言

“极拳道”的字面含义为,“极”:无极,求极,用极;“拳”:拳术;“道”:规律、可持续发展之道。极拳道的英文名“TOPWIN DO”,是顶级取胜之道之意,习武者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地、一拳一脚的取胜,而应扩大到整个人生领域的自我实现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三者相互关联而不可分割。 极拳道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与时俱进,其结构体系、基本概念、程序教学原理、精神理念始终如一。诚如国画大师董其昌所说的“笔墨千古不变,形式当随时代”。 极拳道的核心含概: 1.技术组成:散打、套路、功法、技击、演武。 2.教学特点:以人为本、注重程序。 3.会员服务:技术评估、比赛、联谊活动等。 4.理念:敬中达理。 5.目标:实现自我、丰盛人生。

内容概要

本书设计的一套散打训练程序十分人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散打难以被女孩子与年轻白领接受原因之一,是要运用搂抱在一起的摔的动作。极拳道认为韧带不佳的学员,不需要忍受压腿的痛苦,可先学习武术中的低腿动作如截腿、扫腿、震脚等暗腿,所谓好腿不过膝。 本书精选几个经典传统武术套路,如八极、形意、八卦、太极等,还介绍了传统武术技击的特点,怎样形成技击能力,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防身。在不得已而为之时,可采用擒拿术,即可迅速解除对手的战斗力,制服对方,又不过分伤残对手。 本书对我国的健身房、道馆、武校和大学生武术社团等具有操作手册的和用,也给广大的体育院校毕业生、武校、民间和武术专业人士提供了就业与发展指南。 本书探索了我国民间武术的未来,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进行再认识、再发现。本书的价值有待时间证明,如果您在不经意间恰好碰到它,就随便翻翻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武术文化 第二节 武术运动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道馆式武术的兴起 第四节 什么是极拳道 一 什么是极拳道 二 极拳道的核心 三 极拳道道服与级位 四 极拳道的礼法 五 准备活动第二章 现代散打与实战 第一节 散打基本动作 一 实战姿势 二 步法 三 拳法 四 腿法 五 肘法与膝法 六 快摔法 七 防守动作 第二节 散打实战 一 程序式条件实战 二 自由实战 三 训练器材 四 基本战术 五 距离感与时间差 六 节奏第三章 武术套路 第一节 基本动作 一 手型 二 步型 三 步法 第二节 武术套路精选 一 弹腿 二 梅花拳 三 形意五行拳 四 少林五形拳 五 24式太极拳 六 八卦8式转掌 七 八极拳第四章 武术功法第五章 技击第六章 演武

章节摘录

武术历史悠久,远在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作斗争时武术就开始萌芽了。它最初以人类本能活动为基础,并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技能,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成员为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训练格斗技能而采用的运动。 武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武文化”。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逐渐形成了以儒、道、墨等思想以及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宗教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武学文化。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武术作为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文化的根基,它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等,因此,武学文化是中国文化母体之下的一个分支。 《庄子》的“说剑篇”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剑的议论,写尽了人间的冲突论。“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文学熏陶着民族性格,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塑造的张飞、武松这样的武艺高强的人物形象几乎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武术文化反映了刚毅有力、人世进取的民族精神,以惩恶扬善为己任的武功高超的侠客是中国人推崇的对象,并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社会角色。忧国忧民、匡扶正义始终是武林中人的座右铭,武林中产生了许多爱国英雄。 插图:插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极拳道 PDF格式下载



书质量很好,价格也合适。内容也很好,突出了道馆式武术的程式性,从简到难,很适合自学。


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收到的这本是旧书,还有些褶皱。不过,内容还是满意的。总体不错!


不错,但极拳道有一个相当有竞争力的对手--散手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