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吴敬梓研究(上中下)

陈美林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陈美林  

页数:

1818  

前言

公元1998年。21世纪的钟声,已经在人们的心头敲响。踩在新世纪的门坎上,我校领导立足于建设教学科研型的新型一流师范大学的高度,经多次研究决定,汇集本校历史上以及当今知名教授的学术著作,编辑出版《随园文库》;选择颇见功力的青年教学研究人员的力作,编辑出版《青年学者文丛》;资助出版若干本校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材。这项举措,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的欢迎。为保证这三个系列图书的出版,由学校和校出版社共同出资,设立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资助金”,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资助金管理委员会”,其职能机构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资助金管理办公室”。同时,还专门成立了由数十位高水平专家学者组成的《随园文库》编辑委员会,以保证《随园文库》、《青年学者文丛》这两套丛书的学术质量。教材资助项目,则直接由出版资助金管理委员会把关。《随园文库》所收学术著作,须是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的代表性作品。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上溯至1902年由清末名臣张之洞奏请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百年沧桑,几度分合,时序交替,迭经变迁,这所学校终成南京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成为许多名校之宗。各校取其所取,彰其所彰。唯师范主脉,绵延而下,为今南京师范大学所承继。近百年间,多少学界巨子,讲坛精英,举师范薪火,耀群星而璀璨,传万姓以燎原。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江南北,教育事业空前发达起来。

内容概要

  《吴敬梓研究(套装共3册) 》包括了《吴敬梓研究(上册)》《吴敬梓研究(中册)》《吴敬梓研究(下册)》。《吴敬梓研究(套装共3册) 》对吴敬梓本人及其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书籍目录

上册吴敬梓身世三考吴敬梓家世杂考关于吴敬梓家世的几点辨证康熙《全椒志》中有关吴敬梓先世资料吴敬梓的父亲究竟是谁吴敬梓的家世对其创作的影响略论吴敬梓应征辟问题南京先贤祠的兴废及其与吴敬梓的关系陈毅及其《所知集》中涉及的有关吴敬梓交游资料《文木山房集》作序者之一 ——清初学者文人程廷祚吴敬梓与甘凤池略论吴敬梓的“治经”问题颜李学说对吴敬梓的影响吴敬梓和释道异端吴敬梓和科学技术吴敬梓和戏剧艺术吴敬梓“秦淮水亭”考索吴敬梓秦淮水亭修复记魏晋六朝风尚和文学对吴敬梓的影响吴敬梓的门阀意识隆礼与崇孝 ——四论魏晋风尚对吴敬梓的影响试论“思想家的小说”作者吴敬梓的思想《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试论吴敬梓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及其对知识分子出路的探索试论《儒林外史》对封建道德的暴露与批判吴敬梓笔下的盐典商人及其与文士之关系论《儒林外史》中的师生关系 ——《儒林外史》中士人性格与命运探索论《儒林外史》中的势利描写 ——纪念昊敬梓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论《儒林外史》“幽榜”的作者及其评价问题让“伟大”使“人懂”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试论《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儒林外史》中人物的进退场谈《儒林外史》的景物描写 ——七泖湖、西子湖及其他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性格试就“卧本”评语略论《儒林外史》的民族特色试论吴敬梓的生活环境与《儒林外史》的地域特色吴敬梓与江苏 ——纪念吴敬梓诞辰三百周年论《歧路灯》与《儒林外史》试论《金瓶梅》对《儒林外史》和《歧路灯》的影响中册论王冕论周进论范进论严大位、严大育论王德、王仁论汤奉、汤奏(附汤由、汤实)论王惠论鲁氏父女论娄琫、娄瓒论杨执中与权勿用论蘧祐及其子孙论马静论匡迥论三“牛”(布衣、浦郎、玉圃)论向鼎与鲍文卿论倪霜峰父子论杜倩论杜仪论庄尚志论虞育德论迟均论萧浩父子论三盐商(万雪斋、宋为富、方杓)论四女性(沈琼枝、赵姨娘、王太太、聘娘)论余特、余持(附余敷、余殷)论王蕴论虞梁论凤鸣岐论四客(盖宽、季遐年、王太、荆元)二百余年来《儒林外史》研究之回顾 附:20世纪《儒林外史》研究之回顾(摘录)撰写《研究史》的思考 ——纪念吴敬梓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撰写《

章节摘录

例如吴敬梓的族兄吴檠,原为吴国龙长子吴晟之孙,其父名雷焕。但因雷焕之弟秀澍无子,因而吴檠就被过继给秀澍,这样吴檠就成为秀澍的嗣子。吴敬梓本人也曾有出嗣经历,半个世纪前胡适根据有关资料断定吴敬梓之父为吴霖起,这一结论其实是错误的。吴霖起为吴国对长子吴旦的独子,吴旦早亡,霖起又无子女,因而长房吴旦就面临着绝嗣的危机,于是乃从吴旦之弟吴勖的第三子雯延众多的子女中选择了一子一女过继给吴霖起。因而吴霖起只是吴敬梓的嗣父,吴雯延才是他的生父。为此,并发生了遗产之争。吴敬梓在《移家赋》中所慨叹的“嗟早年之集蓼,托毁室于冤禽”,以及吴檠在《为敏轩三十初度作》中所叙述的“他人人室考钟鼓,怪鹗恶声封狼贪”就反映了这一情况。吴敬梓亦由此而对封建家族中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丑恶本质有所认识,不禁发出“君子之泽,斩于五世’,①的惋惜。在我们知道他这样的切身经历之后,对于小说中有关立嗣之事、遗产之争的描写之所以如此生动、深刻和真切,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作品中描写祭泰伯祠的情节,也与他的家世颇有关系。吴敬梓在移家南京之后,曾受其友人樊圣谟、程廷祚及其父程京萼等人思想主张的影响,参与修复位于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普德寺后山的先贤祠。但在小说中却径将先贤祠改为泰伯祠,而于“先贤二百三十人”中“独举泰伯”,这并非全然如天目山樵评语所说是因为泰伯“潜逃避位,如弃敝屣,其于功名富贵无介意,而且还有着自傲世家大族的门阀意识在内。在《移家赋》中,他就曾沾沾自喜地说:“我之宗周贵裔,久发韧于东浙。”在自注中还明说:“按族谱,高祖为仲雍九十九世孙。”


编辑推荐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本系列书对吴敬梓本人及其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吴敬梓研究(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