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们的“异托邦”

石艳 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石艳  

页数:

33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学校空间,一个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对于学校都有一种爱或恨的情绪。当我们身处或者脱离其中,学校都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象,它可能是积极的,“学校是一片净土”;也可能是消极的“学校像一个大的监狱”。不管意象如何,我们可以说:学校空间是真实的,它不但在物理层面上是真实的,在成员的情感上也是真实的,但是作为净土营造出来的孤岛,社会期望中的“象牙塔”,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学校空间又是矛盾的。如何理解这种真实的矛盾,也许一种“异托邦”的思象之旅可以做也一点启发式的回答!

书籍目录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代序)序言 学校空间:想象力下的迷恋第一章 不平凡的旅程:学校空间意义探寻 第一节 起点:多学科视角下的空间  一、哲学与自然科学交织的羊肠小路  二、地理学的笔直大道  三、环境心理学的独辟蹊径  四、社会学的想象之旅 第二节 路径:社会空间的诞生 第三节 趋近:作为社会空间的学校  一、已有的分析学校的视角  二、社会空间:分析学校的新视角 第四节 到达:三维分析中的学校空间  一、第三空间——三维辨证的分析理路  二、超越二元论——研究方法的新尝试第二章 浮动的碎影:学校空间的凝固与流动 第一节 凝固的音乐:学校空间中的构成性要素  一、学校建筑  二、墙与门  三、林荫道 第二节 跳动的音符:学校空间中的象征性要素  一、超越“附加物”——学校建筑上的装饰  二、组合中的变幻——教室空间中的课桌椅  三、黑白中的彩色——学生身上的校服 第三节 漂移的符码:学校空间中的生成性要素  一、土话与普通话:区隔的“风向标”  二、广播操与集体舞:旧瓶装新酒  三、齐耳短发与右手写字:纠正自然 第四节 学校空间的感觉结构与意象  一、学校空间的感觉结构  二、感觉结构与空间意象  三、学校的空间意象第三章 权力的巴别塔:学校空间的规训与控制 第一节 分门别类:学校空间的划分  一、职能分类  二、区域化管理  三、空间分隔与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再生产 第二节 排除其他:学校空间的监控  一、严防死守的门岗  二、满园尽带摄像头  三、无法遮挡的“窥视窗” 第三节 等级划分:学校空间的隔离  一、序列与等级:黄金座位  二、亲密与疏离:安全距离  三、高尚与卑贱:档案书写  四、开放与隐私:围床布 第四节 空间延续:学校化的“家”  一、“换门锁”——空间的占有和控制  二、“找家长”——空间的权力延展  三、“离家出走”——空间的权力运作第四章 缝隙中的阳光:学校空间的自由与解放第五章 知识与权利:现代性与学校空间的生产结语:我们的“异托邦”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不平凡的旅程:学校空间意义探寻  第一节 起点:多学科视角下的空间  二、地理学的笔直大道  空间科学成为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在地理学思想发展史中是极为重要的。地理学史至少在部分上可以看成是地理学空间概念的历史,因为空间在地理学方法论中是最核心的组织概念。自康德开始,空间就被视为地理学的知识领域,其通过对地理学与历史学两门学科特点的论述,将空间直接作为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呈现出来。他认为,“我们可将经验的知识,按二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分类:或者按照概念来分类,或者按照它们确实所在的时间和空间来分类。通过前者,我们得到性质的系统;通过后者,得到性质的一种地理描述。地理学和历史学充填了我们感知的周围:地理学讲的是空间,历史学讲的是时间”。康德指出了地理学和历史学基本上不同于其他学科。地理学构成了根据空间范围组织的所有现象的研究,历史学构成了根据事件尺度组织所有现象的研究,两种学科在一起充填了“我们整个感觉世界”。由此,时间和空间在西方学术的研究范畴中彼此分离,而空间被划归到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德国区域地理学者赫特纳(Alfred Hettner)也延续了康德的认识,他认为地理学的统一性寓于研究方法之中,也就是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不同,如经济、文化、自然等等,但都是从空间变化这一观点进行研究的。美国地理学者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认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关联的特征加以汇合,以提供关于一个地方,即一个区域的完整描述,并明确主张:地理学的性质就在于研究区域差异,区域的独特性是地理研究的核心。康德的论述经由地理学家的详细说明与论证,空间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母题与主要旋律,成为正统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们的“异托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