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哲学-2004年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研讨会译文集

陈凡 东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凡  

页数:

261  

Tag标签:

无  

前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揭开了人类创造历史的进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变革技术、提高自身能力的历史。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却大多聚焦于人的理性方面,对人类自己制造的技术产品却关注甚少,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的论断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即使是技术哲学家如芒福德(LewisMumford)等人对此也持批判态度。  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首先催生了科学哲学这一学科,并在这个学科内把人类的理性发展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EdwardHusserl)所说的“欧洲科学危机”。胡塞尔提出,自笛卡儿(ReneDescartes)以降的西方哲学把世界划分为现象界和本体界两个割裂的部分,事物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体界。这种二元分裂以何种形式也无法弥合起来,他因此提出,要“回到事情本身”,取消现象与本体的划分,并以“现象”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促使思想家们深入研究现实的人的存在状况,并最终导引了对技术现象的哲学思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象学运动导引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入,并促进了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发展。但在早期现象学家那里,“现象”指的是“意识现象”,即事物在意识中的显现,而关于客观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即客观事物之“现象”则被悬置起来。正像卡尔·米切姆(CarlMitcham)指出的那样,比较有趣的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创始于20世纪初,第一批将技术视为研究主题的哲学家也生活在20世纪初(恩斯特·卡普,ErnstKapp,除外)。在现象学哲学家中,真正对技术哲学作出贡献的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rLHeidegger)。海德格尔意识到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操作关系,其次才是认识的关系。他开始从现象学视角思考技术,并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利用现象学“返回事情本身”的方法论,创造出一种后现代的哲学思维方式。

内容概要

统观全书,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反映问题的时代性和涉猎问题的广泛性。 首先是反映问题的时代性。近年来,邀请国外学者讲学成为学术交流、相互借鉴的一种有益方式。这次“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的几位学者大多是活跃于当代西方技术哲学理论界,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技术哲学家。这些学者尽管思想各有渊源,但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出同样的时代主题,这就是在技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试图超越经典技术哲学对技术现象的极端理解,深入到技术内部,在改造技术的同时改造人类社会。这样,对技术的批判就不再仅仅是批判,而是试图重建新的技术,从而达到改造人的生活世界的目的。 其次是涉猎问题的广泛性。译文集涉及多个主题,从“现象学”到“民主政治”,从“技术批判”到“工学伦理”,涉及技术现象学、技术社会学、技术政治学以及技术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当前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丰富内容和多维视角。这些对技术的反思既有纯理论的分析与探讨,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表现出不同技术哲学家思想的多样性。然而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实用主义背景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是这些文章的共同基调,这体现了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读者可从中窥一斑而见全豹。

书籍目录

与物质融为一体:现象学与技术哲学 研讨会序言 1. 与物质融为一体 2. 对暗室的解读 3. 人类-相互作用-世界胡塞尔的伽利略需要望远镜 前言 1. 胡塞尔位于何处 2. 20世纪科学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3. 整体中的胡塞尔 4。胡塞尔的错误 5. 使用望远镜的伽利略 6. 胡塞尔的非历史的伽利略 7. 因为胡塞尔遗忘了技术,所以他的伽利略“忘却”了生活世界 8. 作为科学和生活世界居间调节者的望远镜 9. 为何遗忘?谁的遗忘? 10. 理论的“可感知性”实用主义:现象学与技术哲学 1. 传记式和历史性的前言 2. 自传——从现象学到后现象学 3. 杜威的框架 4. 现代的实用主义 5. 丰富实用主义的现象学 6. 技术的问题 7. 技术科学中的解释学,从黑洞到温室效应影像技术:一场技术科学革命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界面后现象学和多重稳定性哈贝马斯或马尔库塞:两种类型的批判 1. 前言:顺应主义的危险 2. 导言:两种类型的批判 3. 从“秘密希望”到新的冷静 4. 现代性批判中的合理性 5. 重新阐述媒介理论 6. 价值和理性马尔库塞的技术美学 1. 导言:美学和政治学 2. 技术和合理性 3. 技术和价值全球化世界中的技术 1. 技术发展的两种类型 2. 发展的全球化 3. 西田先生的全球化世界的理论 4. 技术与场所技术批判理论 1. 一个自传性的说明 2. 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3. 理论的一个应用 4. 结论现代性理论和技术研究:对联接鸿沟的反思 1. 问题的提出……回顾与展望:20世纪的反思技术与是魔力与技术是选择从进步到创新:普通技术哲学的衰竭塑造技术:民主的未实现计划战胜决定论:技术研究的讽刺技术选择与政治社会的未来从工学哲学与到工学伦理21世纪是共生的社会现象学的技术哲学技术批判理论与社会建构论的有机整合政治学视野中的技术哲学

章节摘录

  在三越百货商店,室内的榻榻米草垫虽然与传统日式小店里的一样,并不适合穿着户外的鞋进入,但这里顾客需要进商店购物,甚至有时一天当中顾客就达几千人。  于是三越百货商店在门口设置了一个专门的空间,用来寄存顾客的鞋子以及分发专用于易损的榻榻米草垫上的拖鞋。这样的一个系统所面临的压力随着顾客人数的增加而加重,以至于有一天竟有500多双鞋子被放错了地方。东京的历史学家爱德华·赛登斯蒂克(EdwardSeidenSticker)曾指出,若不是后来日本在东京大地震的震后重建时终于采用了木质地板。这种发生在三越百货店门口的错乱状况可能就从此减慢了他们对西方销售方法的接受。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通过这个例子认识到:技术并不仅仅是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或一种中性的工具,它同时反映着文化、意识形态和政冶因素。在上述的例子中,当人们的购物习惯从一种方式变为另外一种看以毫不相关的方式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因国情而特定的铺地板技术就发生了冲突。就技术本身而言,木制地板和榻榻米草垫无所谓哪一个更高一荨,但它们两者都对各种社会生活空间(当然也包括购物空间)起着暗示“室内”和“室外”的作用。在三越百货商店,人们最终明白了西方的销售方法需要西方的地板。如今在日本,这些铺地板技术之间的冲突早已不存在。在传统餐馆、小酒店和寺庙,人们进去之前仍先脱掉鞋子,除此以外,大多数公共领域都已铺用了西方式的地板。不过,榻榻米垫在日本人心中仍然保有一种有力的象征性地位,许多家庭现在都既设有“和室”,即日本风格的房间。包有“洋室”,即西洋风格的房间。这种二元性恰好象征了日本文化的折衷主义。日本的全球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保留各种传统技术、艺术、手工工艺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接受大量的、不断增加的西方同类产物。起初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西方式的树枝被嫁接到El本式的树上,但如今人们却可能会质疑那是否是一个日本的树枝不稳定地成活在一棵从西方运来的树上。  这些事情说明了一种不同国家特定的分支发展的观点。分支发展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观点、设计和风俗很容易传播,甚至在原始社会之中也是这样。但它们在传播中会演变出各种不同方式的现实。虽然技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因果逻辑的制约,但在这个领域里设计本身也不足以完全控制技术的发展,于是各种可能的发展线路在规划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已经被预先考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哲学-2004年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研讨会译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