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础会计

张海慧 著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海慧 著  

页数:

265  

内容概要

  《基础会计》以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岗位工作,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整个会计循环工作为主线进行阐述,其中,第一章总论着重讲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介绍了会计核算必备的基础知识;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以工业企业为例具体介绍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详细介绍了会计循环的整个工作流程;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将上述工作流程进一步程序化;第十章介绍了会计组织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及特点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含义三、会计的特点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一、会计的职能二、会计的作用第三节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一、企业会计准則体系概述二、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 会计方法及学科体系一、会计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循环三、会计学科体系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第一节 会计对象一、会计的一般对象二、会计的具体对象第二节 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四、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第三节 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概述二、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第三章 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則三、会计科目的內容四、会计科目的分类第二节 会计账户一、设置账户的意义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三、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內容第三节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原理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一、投入资本的核算二、借入资本的核算第二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一、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第三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一、账户的设置及应用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一、主要账户的设置二、主要账户应用举例第五节 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一、主要账户的设置二、主要账户应用举例第六节 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一、利润形成与分配的內容二、主要账户的设置三、主要账户应用举例第五章 会计凭证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一、会计凭证概念二、会计凭证的意义三、会计凭证的种类第二节 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一、原始凭证的种类二、原始凭证的填制三、原始凭证的审核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记账凭证的种类二、记账凭证的填制三、记账凭证的审核第四节 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保管第六章 会计账簿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一、会计账簿的概念二、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三、设置账簿的原則四、账簿的种类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登记一、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二、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三、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一、对账二、结账第四节 记账规则一、账簿启用与登记规则二、错账产生的原因及查找三、错账更正的方法第五节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一、账簿的更换二、账簿的保管第七章 财产清查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意义二、财产清查的种类三、财产物资的账面盘存制度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一、财产清查的程序二、财产清查的方法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一、财产清查结果业务的处理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表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一、会计报表的概念及作用二、会计报表的种类三、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和要求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作用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第三节 利润表一、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二、利润表的结构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四、利润表的编制实例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内容三、现金流量表的填列项目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 会计报表中常用的分析指标一、反映变现能力的比率二、反映权益结构的比率三、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四、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五、反映发展能力的比率第九章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第一节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三、组织账务处理程序的要求四、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形式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凭证与账簿的设置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流程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第三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形式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凭证与账簿的设置三、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与总账的登记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流程五、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第四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形式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凭证与账簿的设置三、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流程五、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第五节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形式一、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下总账的设置与登记三、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流程第十章 会计工作组织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和原则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二、会计工作组织应遵循的原則第二节 会计机构一、会计机构的设置二、会计人员的条件三、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初级阶段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管理活动,最初仅表现为人类对劳动成果的计量与记录行为,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的会计行为开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大约距今二至十万年。当初的计量、记录只是简单刻记,例如,我国古代的“结绳记事”、“刻木记字”等,这些原始计数方式,体现了会计的雏形,是会计活动的萌芽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产品出现了剩余,有了私有财产后。人们为了保护私有权和不断扩大其私有财产,生产过程便逐步过渡到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和记录,并使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会计也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管理活动。例如大约在四千年前,巴比伦就有了在金属或瓦片上做商业交易的记录;据马克思《资本论》记载,在远古的印度,农业上已有了“记账员”。  “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其基本含义是既核算日常的零星,又核算岁终的总合,朝廷中设有“大宰”、“司会”专门官职,主管朝廷的钱粮赋税等收支和管理大权,并建立“日成”、“月要”和“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春秋战国至秦朝,出现了“簿书”之类的账册;在古代埃及、印度及希腊等国,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单式簿记方法体系。这一时期的会计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方法,账户、账簿的设置很不完善,没有形成会计理论,处于会计发展史的初始阶段。  (二)发展阶段  我国唐、宋时期,封建经济发展较快,会计账簿已有了序时账和分类账、总账和明细账的区别,创建了“四柱结算法”,将财政收支分为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四个部分,用来计算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明初把“四柱结算法”又进一步概括为“四柱清册”记账法,根据“旧管(期视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奠定了我国收付记账法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会计方法体系。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为适应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在“四柱式”基础上,我国山西商人又创建了比较完善的“龙门账”,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收入)、“交”(支出)、“存”(资产)、“该”(负债)四大类,并运用“进-交=存-该”方程式,计算盈亏,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编制“进交表”和“存该表”,若两表计算结果一致,称之为“合龙门”。“龙门账”的创建标志着我国的复式记账的萌芽,使我国的会计方法有了很大发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础会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