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蒙古史纲要

达力扎布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出版时间:

2006年7月1日  

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作者:

达力扎布  

页数:

472  

Tag标签:

无  

前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系,20世纪90年代扩大为民族学研究院,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名称和建制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她致力于民族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该院毕业的民族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栋梁之材。同时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影响巨大的专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宋蜀华的《民族研究文集》、陈永龄的《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还出版了全所历年研究成果的论集《民族研究论文集》(1981-1993年,共九册)。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毕竟是一个自西方传来的学科,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几十年来又多次受政治运动的干扰,所以与我国一些传统的老学科相比,中国的民族学无论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个比较年轻、比较薄弱的学科。因此,今后本学科的重点是加强民族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建设。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介绍从蒙古族起源至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这一时期的蒙古族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有:蒙古兴起前的蒙古高、原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及其对外的扩张征服、蒙古国的继续扩张与发展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蒙古兴起前的蒙古高原第一节蒙古高原地理及早期人类活动一、蒙古高原地理二、早期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第二节蒙古兴起前的草原游牧民族及其政权一、先秦记载中的北方游牧民族二、秦汉至蒙古兴起前的草原游牧政权第三节室韦一鞑靼人西迁与蒙古高原各部的分布一、室韦一鞑靼人及其西迁二、蒙古高原各部落及其分布三、辽、金王朝对蒙古高原各部落的统治第四节蒙古高原各部落的经济和社会一、蒙古高原各部落的经济二、蒙古高原各部落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组织第二章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第一节铁木真的崛起一、12世纪蒙古高原的形势二、铁木真的崛起第二节铁木真统一漠北各部落一、十三翼之战.二、浯勒扎河之役.三、灭主儿勤部和击溃泰亦赤兀惕部四、铁木真与王罕的联盟五、击溃各部联军六、灭克烈部七、灭乃蛮部第三章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及其对外的扩张征服战争第一节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一、普遍推行千户制二、分封子弟、贵戚三、扩建怯薛四、设立也可扎鲁忽赤五、编订大扎撒六、创制蒙古文字七、打击异己势力第二节灭西夏一、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对西夏的战争二、西夏的灭亡第三节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对金朝的战争一、成吉思汗亲征金朝二、木华黎父子率军征伐金朝第四节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征服西北地区一、蒙古军出征乃蛮、篾儿乞残部二、蒙古军征服乞儿吉思和秃马惕三、畏兀儿归附四、哈剌鲁归附五、西辽的灭亡第五节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一、战争起因二、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第四章蒙古国的继续扩张与发展第一节窝阔台汗时期蒙古国的对外扩张和统治一、窝阔台即位二、窝阔台汗时期蒙古国的对外扩张三、窝阔台汗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四、窝阔台汗对征服地区的统治第二节贵由汗的短暂统治一、脱列哥那皇后摄政二、贵由汗即位三、吐蕃归附第三节蒙哥汗时期蒙古国的对外扩张和统治一、蒙哥汗即位二、蒙哥汗时期蒙古国的对外扩张三、蒙哥汗时期蒙古国的统治第五章元朝的兴衰第一节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统治一、忽必烈建立元朝二、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三、元朝廷与蒙古诸王之间的战争四、元世祖时期元朝的对外扩张五、元世祖朝的统治第二节元朝中期的统治一、元成宗“守成”二、元武宗朝的朝政三、元仁宗推行“汉法”四、元英宗即位与南坡之变五、元泰定帝即位与两都之战六、元文宗朝的“文治”第三节元惠宗朝的统治及其崩溃一、元惠宗的朝政二、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元朝的崩溃第四节元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及其特点一、元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二、元朝封建统治的特点第六章元代蒙古族第一节蒙古各汗国的独立化及其衰亡一、钦察汗国二、察合台汗国三、窝阔台汗国四、伊利汗国第二节元朝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一、元朝蒙古族的分布二、元朝在蒙古地区的管理机构第三节元朝蒙古族的经济生活一、畜牧业二、渔猎业三、农业四、城市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四节元朝蒙古族的社会阶级状况一、社会组织二、阶级关系三、赋税徭役剥削第七章明代蒙古族第一节北元初期政治及其与明朝的关系第八章清前期的漠南蒙古第九章清前期的喀尔喀和卫拉特第十章清前期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制度和政策第十一章清前期蒙古族的经济与社会第十二章清后期的蒙古地区和蒙古族第十三章民国时期的蒙古地区和蒙古族第十四章蒙古族的语言文学和史学第十五章蒙古族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第十六章蒙古族的法律宗教和风俗习惯图表说明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内蒙古西部地区  “七七事变”后,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陷,国民党政府仅能控制内蒙古西部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地区和套西的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国民党政府在内蒙古西部设有“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阎锡山任指导长官;在地方设有“蒙旗自治政务委员会”、三青团等组织,派遣特派员直接来监督控制绥远境内蒙旗。在国统区内的伊克昭盟等地继续保留蒙古王公扎萨克制度,蒙古族人民受王公扎萨克剥削压迫的同时,受省、县的赋税剥削及各地驻军的许多摊派勒索。  阿拉善、额济纳两个特别旗于1928年划归新建的宁夏省管辖。1933年,宁夏省主席军阀马鸿逵将阿拉善境内的磴口强行分割出来,建立磴口县,还收取过往商税,剥夺了阿拉善旗的征税权。马鸿逵还在阿拉善旗首府定远营推行保甲制度,征兵征赋。国民党政府为加强控制,在这两个旗设立军事专员办事处、蒙藏委员会协赞专员等,还设立了国民党和三青团组织。  阿拉善、额济纳两旗远在西北隅,防御力量薄弱,日本侵略者试图在这里建立侵略内地的军事据点。1936年,日本特务开始潜人两旗活动。日本特务在阿拉善旗定远营(今巴彦浩特)设立机关,架设电台,修建飞机场,还逼迫阿旗与伪蒙疆政府合作,阿拉善旗扎萨克达理扎雅拒绝其要求,由于本旗力量薄弱,立即上报南京国民政府来处理。同年底,国民政府派遣国民军二十五师来定远营,驱逐了日本特务。1936年,日本特务也来到额济纳旗,建立电台,储存弹药,修建机场,企图把额济纳旗变成侵略西北的据点。1936年底,额济纳旗梅林阿木尔巴依斯古楞等与蒙藏委员会驻额济纳专员共谋,派喇嘛雷德唐兀特引爆了日本特务在赛日川吉庙储存的弹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蒙古史纲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