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创新实践与社会发展

李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冰  

页数:

250  

前言

  积极创新、不断探索的实践,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和谐社会,人类社会才有光明的未来。  本书从不同历史史料的宏观概览开始,分析在不同民族,国家和社会体制中,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例如南美的“狼果”,到了法国被称为“爱情苹果”,之后在为了推动美国蔬菜的贸易中又被称为“西红柿”而大受欢迎;阿拉伯数字,经过印度文化的洗礼,因西方工业的需要而快速形成真正的数学语言;电的发明,从古希腊静电的发现到英国发现“电”现象,以及后来法国电的工业应用;从中国磁的发现,到磁在西班牙航海业中的运用到推动电磁转化系列发明,使之成为近代工业的基本动力……著作通过大量实践与发展的过程研究,从人类言、行、思、情的特征分析人手,阐述不断创新的探索是人类的积极天性:劳动创造了人,而创新实践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两年前,与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一起,探讨广泛的创新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关注文理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对推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育价值,开设创新课程,设置七年的课程至今已有数千人选修。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认为经过深人剖析走向创新实践的思维误区,十分必要。例如,如何正确看待失败?是把名利得失看作成败与否的标准,还是从现实到实现的过程中,分析有无再发展之可能,才是成败衡量的标准呢?更不能把他人评说的优缺,当作客观判断事物的标准。

内容概要

  《创新实践与社会发展》从不同历史史料的宏观概览开始,分析在不同民族,国家和社会体制中,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例如南美的“狼果”,到了法国被称为“爱情苹果”,之后在为了推动美国蔬菜的贸易中又被称为“西红柿”而大受欢迎;阿拉伯数字,经过印度文化的洗礼,因西方工业的需要而快速形成真正的数学语言;电的发明,从古希腊静电的发现到英国发现“电”现象,以及后来法国电的工业应用;从中国磁的发现,到磁在西班牙航海业中的运用到推动电磁转化系列发明,使之成为近代工业的基本动力……著作通过大量实践与发展的过程研究,从人类言、行、思、情的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不断创新的探索是人类的积极天性:劳动创造了人,而创新实践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李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并在与科学院合作项目中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82年和87年分别在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获理学学士和信息工程学硕士学位,88年中德联合培养获得中国知识产权首批审查员资格。黄埔军校同学会编委、中国发明协会资深会员,中国海关理事会顾问,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底选为中国信息界百名学术与管理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在信息化与社会发展;数字技术与网络应用;科技哲学与创新思维;知识产权与创新实践方法论领域。已经获得的国家专利有17项(其中被收入WPI/DWT国际核心发明专利六项);已经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三部;内部专著一部;在核心和重要工程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宏观概览编劳动实践多妙用。创新天性促发明一、千里之行足下始,继往开来海天驰二、人若有情当创造,情感孕育发明心三、社会需要原动力,创新天性常激励四、成功有路勤为径,失败磨难苦作舟五、信息时代思路广,借鉴交流助益多深刻透析编天天是发明之时,处处是发明之地一、生活呼唤创新路,身边最多用武处二、工作岗位机会多,切莫无心慢消磨三、创新思维逾习惯,一叶拂去见泰山四、有心常能出奇想,异想天开不荒唐五、科学发展需关注,理论知识不可疏六、前人栽起百年树,继承创新两不误七、规范百舸通大江,法规护航又导航勤于实践编莫畏发明殿堂远。用心实践随可见一、灵感闪现常一瞬,勤奋铸就发明根二、坎坷磨炼成大任,得失莫患勇创新三、百草新芽渐成春,反弹琵琶惊煞人四、沉舟侧畔千帆过,综合新意又成春五、变易简易联不易,适度实际看时机六、归纳演绎好工具,数学思维多启迪七、信息法规助自主,思路开阔新天地八、市场经济拓新意,创新创造创商机国外技法编他山之石可攻玉。融会贯通总相宜一、头脑风暴多联合,集思广益胜诸葛二、梅花香自苦寒来,失败磨砺创新才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四、精益求精勤实践,继往开来促创新五、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互关联新芽发实践方法编会当击水三千里。实践方解其中意一、华夏上下五千年,创新创造多内涵二、科学发展常感悟,数学更有借鉴处三、格物致知角度广,探索实践体会多四、方法创新需关注,生产工艺盼创新五、社会发展有契机,市场经济多启迪六、工作促发明新意,生活是创造源泉综述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创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因为文字表达形式有限,而发明方式千变万化所致。信息时代的传播方式,也许更有利于各种创造性信息的表达,推动人类的创新与创造性劳动。  5.为运行方式而完成的创新生生不息  也许是由于认为人类对“行”的追求,饱含着人类驰骋于大自然的愿望;也许是由于这方面内容丰富并不断发展。我们选择以此讨论创新实践问题。  从这个例子中,读者能想到发明创造离我们有多远吗?只要能了解社会需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也许我们也能有所作为!曾任联合国同声传译组组长的卡姆·洛姆布,熟练运用着16种语言,她的信条是:需要和求知欲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同样地,我们可以认为:需要和责任感,也是发明的第一原动力。  我们说是第一原动力,是说还有其他方面,比如把握好方向和使用正确的方法也十分重要。有人习惯有条不紊地直奔服务于需要的目标;锁定目标把握住所选择的领域;而其他领域的新成果,也有人习惯于不断为自己的目标所用。而真正推动创新实践的方法才是适合我们自己情况而有用的方法。既包括服务于目的的实践措施,也包括创新思维的思考问题方法。只有这样,所有能为人类服务的既有技术、艺术成果,才能成为我们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素材。  我们也可能是要为人类服务的没有固定专业、限制实践方式的自由发明者,但更多的是工薪阶层,应不应该用全部时间为工资效力,还是要自主探索拥有新的未来?不论是学生,或是学者;不论是人民公仆,或者是企业家,都会有现实的职责和面向未来创新的双重责任。因为人最神圣的使命、最能带来人生自豪的劳动,就是创造人类的未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创新实践与社会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