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研究

王桂琴 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王桂琴  

页数:

367  

内容概要

  《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研究》由王桂琴编著。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就成为了世界变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正因如此,古典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实质上就开始了对这一进程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工业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一节 工业化概念的历史考察第二节 工业化的主体和生产基础第三节 工业化的权利基础与组织形式第四节 工业化的伴生物第二章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民族地区工业化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工业化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第三章 中国民族地区工业化的条件第一节 地理和气候条件第二节 地矿资源第三节 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第四节 少数民族工业化主体的素质条件第五节 民族地区手工业条件第四章 中国被动型工业化和民族地区工业化起步(1849-1949)第一节 中国被动型工业化第二节 民族地区资源型工业的初步建立第三节 近代工业与民族地区农业、特色手工业第四节 民族地区人口变化和教育水平第五章 新中国自主型工业化及民族地区的工业化(1949一1976)第一节 新中国自主型工业化第二节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与民族地区工业化建设第三节 三线建设与民族地区工业化基础的奠定第四节 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发展第六章 中国工业化战略的转变与民族地区工业化(1977一1990)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工业化战略的调整第二节 民族地区资源型工业发展第三节 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结构第四节 民族地区农村工业化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原有主导产业的改造和变化第七章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战略地位的反思第一节 从区域平衡到梯度推移第二节 区域平衡战略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反思第三节 两种不同战略的逻辑一致性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少数民族工业化的机遇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矛盾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演进第九章 以人的现代化主导少数民族经济的全面工业化第一节 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第二节 由人的现代化规定工业化第三节 全面工业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和主要任务第四节 以人的现代化主导少数民族经济的工业化第五节 劳动者的持续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的保证第十章 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技术发展第一节 技术与技术发展——少数民族工业化的技术基础第二节 以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主导少数民族工业化技术进步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技术创新的限制性因素分析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制造业的自主技术创新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工业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产业的改造第一节 以先进的工业技术对农业的改造第二节 畜牧业的现代工业技术改造第三节 用工业生产方式对民族地区手工业的改造第四节 农业推广体系——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技术保证第五节 合作制——少数民族传统产业组织变革的必然选择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工业化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第二节 少数民族工业化中的环境保护第三节 少数民族工业化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工业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工业,由英文industry译来,表示制造业,有时也译作产业。前者表示加工和建造,这一点正好与中国古人对“工”的认识相符。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与巫同义。”徐锴进一步解释说:“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否则目巧也,巫事无形,失在于诡,亦当遵规矩,故日与巫同义。”当然,工业是指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加工和建造,而我国古人讲的实际是手工业。而前者,则一般指一种处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集合概念。如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在其内。而这恰好与中国古人的认识相反,我国古代的产业实质是家业,并不特指工业或者手工业,囊括的范围很广,家庭所有的财富都可以看作是产业。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20世纪广泛传播的词语,对于工业化思想的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对于什么是工业化,学者们历来就存在着多种说法。本节的内容,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工业化概念的形成,从而为本书工业化概念的确定提供一个历史背景。  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就成为了世界变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正因如此,古典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实质上就开始了对这一进程的研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