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闻一线

央视新闻评论部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

央视新闻评论部  

页数:

294  

Tag标签:

无  

前言

阿尔泰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国际性学科。在18世纪前半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今天称之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诸语言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性。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由芬兰学者兰斯铁提出阿尔泰语假说,认为以上诸语言彼此同源,它们来自原始的共同阿尔泰语,从而为阿尔泰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自兰斯铁的阿尔泰语系假说以来,阿尔泰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种成绩的取得始终伴随着主张和反对阿尔泰理论的激烈争论。同阿尔泰语系假说相对的理论认为,被称作阿尔泰语系的诸语言之间之所以存在着共同性,是因为这些语言相互接触、彼此影响的结果。或许阿尔泰学假说是永远无法得到证明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阿尔泰语系假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平台和一个对话的空间。无论认为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共同性是因为它们来自共同的原始阿尔泰语,抑或是因为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所致,学者们之间的讨论和对话都在推动着对这些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使我们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不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然而,学者们围绕着阿尔泰语系假说所展开的争论始终是在语言学领域展开的,他们所关心的更多的是语言自身的规律:出发点是语言,归结点仍然是语言。

内容概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承担着林林总总十四个栏目,在每天的大部分重要时段里,都有他们的节目在陪伴着你,告诉你他们所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几乎所有。而《新闻一线》就是其中一档黄金新闻栏目。本书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这一品牌栏目的书面形式。

作者简介

梁建增,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总制片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论委员会秘书长;高级记者。198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书籍目录

01 麻风村联想 敬一丹02 竞争才能敬业 张羽03 听“法音” 张泉灵04 50米以外的硬币 赵海燕05 我们维和去 李小萌06 利诱 范铭07 八卦一次又如何 张士峰08 《决策者说》:来自决策层的声音 沈冰09 远离现场的制作初体验 谢琳10 用事实说话 刘庆生11 向爱泼斯坦致敬——小记者写给当了一辈子记者的老人的话 王英泽 陈洁12 失落的村庄——马家岭 范云环13 抽丝剥茧看“皇马” 梁达14 三进疫区 张自力15 歌声嘹亮 胡蓉16 心祸 郝俊英17 用耳朵控制摄像机 王瑞涛18 缺席 郑宇红19 玻璃少年——写在《“坏”孩子的天空》播出之后 邓蕾20 永远的记忆 曹红晨21 帐篷就是家了——九江地震采访纪实 田云华22 娜娜的右脚 隋笑梅23 想像《360度》 庄永志24 陪《360度》过满月 于晴25 风波背后的“花边”新闻 张洁26 一个人和一条铁路 李卫华27 生和死的疑问 胡珩28 顶级普洱茶?! 张俊泓29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陈晨30 从怀疑到信任——《一个上访钉子户的变迁》编导后记 陈杰杏31 舒可心和他的“五月花号”《人物新周刊》鹿宇明32 春节是个“劫” 姚丹阳33 不能“结婚” 只好“作弊” 曲长缨34 记者的天职 李小荣35 金有树之死 金辉36 练就采访的真功夫 辛欣37 无忏悔则无宽恕无真相则无和解——余祥林案采访手记之一 沈亚川38 被忽略的和被伤害的——佘祥林案采访手记之二 沈亚川39 《目击医药回扣》引出的思考 曲长缨40 天津西堤头采访随想 李娟41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药》采访手记 徐娜42 暴力取证法不容 乔亚美43 好米藏在糠里头 赵永勤44 “黑幕”下的思考 赵仲伟45 难采的“乱”事 刘涛46 稳准,不一定要狠 车黎47 虎口脱险 翟树杰48 和“大师”过招 王小龙49 我是这样积累“宝藏”的 樊馨蔓50 关于《2004中国日记》 吕志家51 2004的非正常记忆 李瑾52 《中国日记》的新尝试 项先中53 拿学问逗乐子 张继宏54 我们的《西岸观察》 李洁55 观《观察“两会”》 孙杰56 大题小做——观察“岩松两会观察” 杨红57 刘淇做客“两会”客厅 李学鹏58 与《坐床十年》相伴的七十余天 弋杨59 你回家,我忙活儿 李锦60 走进中南海 李雪莲61 望归 张龙62 在那段日子里 张磊63 “神五神六”的六天 刘雪松64 北斗七星高 康锐65 真实生活真实体验 ——“小崔会客”之安徽篇体验目击记 张晓明66 车祸,一个夸张的玩笑 刘爱民67 我的两个摄像兄弟 张文华68 游园惊梦 李静69 难忘的蒙罗维亚之夜 刘波70 考!考!考!——中心组责编们的命 崔辛雨71 到终点,我们仍在奔跑 董方永72 话语权的另一半 柴静73 青草,你为什么喧哗? 柴静74 宿命 孙金岭75 革命与请客吃饭 孙金岭76 歌声中的长征 陈真77 一位打工者的追求 张鹏78 为了忘却的记忆 张欣79 想起“战灵” 李冰琦80 故宫航拍记 赵微81 盛开在心中的花 于晴

章节摘录

春人和狩猎鄂温克人崇拜火,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年节仪式。平时吃饭、喝酒之前都要祭火,先往火中投一些酒肉,说些祝福的话,然后才能吃饭。每年腊月二十三要祭拜火神,即送火神上天。仪式是向篝火叩头,以祈祷幸福。年三十的午夜,也要先敬火神。即先给“斜仁柱”外东边的篝火磕头,再给西边的篝火磕头,同时往篝火中投放兽肉(狍子肉)和酒以敬献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全家幸福。客人来拜年时,也须先向火神叩头。显示了火神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满族也曾有拜火的历史。满族有“托阿恩都里”(汉意即火神)的神话故事,传说是他盗来天上真火给了人间。人间原来没有火,真火存在天上。每年秋季阿布凯恩都里(天神)率八部天神巡视人间时,会把天火带来,让人们享受一天,然后就又带回天上。除了这一天,人们都过着没有火的日子。有个叫托阿的人;聪明勇敢,勇力过人,被天神看中后招到天上专门看管天火库。他从人间来,最知道没有火的苦难,遂趁天神巡视人间,举行天火大会之际,盗得一葫芦火种带回了人间。田鼠告知天神,托阿被抓回天,火种也被收回。是后在喜鹊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他又去盗火被发现,天神罚他在天上打石头。他利用这个机会又把盗得的火种,分别装到石头里,送到人间。教人们打石取火。于是人间又有了火。而天神却始终不知道人间的火是从哪里来的。从那以后,人们感谢托阿,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祭祀他①。

后记

本书是应阿尔泰学研究丛书编委会之邀所写。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民族历史,是本人一直感兴趣的课题,感谢丛书主编毕枵先生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宗教演变与民族历史结合起来考察,无论是对动态宗教的把握,还是对民族历史的深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毕竟历史和宗教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由于学识的局限,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欢迎读者或同仁不吝赐教。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的朋友们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定宜庄女士将自己所有的相关书籍无私地提供给我,并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为我审稿;刘小萌先生则为本书的体例和撰写方法提供过极好的建议;我的老师陈梧桐先生也在百忙中审读了书稿;李桂芝教授还为我提供了金代的相关资料。借本书出版之机,向以上各位老师和朋友一并表示真诚谢意。


编辑推荐

敬一丹 让我看重的是,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摄制组全体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对各种说法,几乎都能交换一个会意的眼神,这使得拍摄中的一个个细节都顺畅和谐。我喜欢并珍惜这种感觉。 柴静 我是一个记者,《新闻调查》的口号是"探寻事实真相",真相来自探寻,来自我们自身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过程中.平衡是我们的责任。那么,什么是道德责任? 今天的少年人,仍然像我当年.功课上整整齐齐地抄着作业,作文题目年年是《难忘的一天》,不知道时事,不讨论时事,不关心松花江的水污染,不了解什么矿难.不清楚自己班里的干部选举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文化,都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而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这一个个的人是否有独立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 阿丘 魅力是要找到折射点才能绽放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承担着林林总总十四个栏目,在每天的大部分重要时段里,都有他们的节目在陪伴着你,告诉你他们所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几乎所有。而《新闻一线》就是其中一档黄金新闻栏目。 《新闻一线》为该栏目的书面表现形式,内容包含有:麻风村联想,竞争才能敬业,50米民外的硬币,我们维和去,利诱,远离现场的制作初体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闻一线 PDF格式下载



作为从业人员,新闻专业的书不咋有用,但大家的体会有共鸣.所以这本书不错。


本来就很喜欢这本书...央视的写得很是不错


圈外人阅读或者初学者阅读都很愉快!


书中大多是一些记者和主持人的心路历程,娱乐一下可以,但是没太有实用学习的价值。个人认为,基本上属于央视记者们的自吹自擂,而且文笔也很一般,鲜见有精辟幽默之作。


读此书的过程,是读真事,识真人,悟真理,感真情的过程,一本求真的好书.


我不是传媒人,所以还看不出什么来,只是了解了记者(纯做新闻的)真的很辛苦,而且有些危险,当故事看还不错。


书很不错,看了后了解到了愈多新闻背后的东西,看了后深受感动,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