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

胡传健,孙道胜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胡传健,孙道胜  

页数:

227  

字数:

220000  

内容概要

  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研究是我们近几年致力探索的一项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后,我们的这项工作如沐春风,在2006年教育部提出“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员令中,我们的教育与研究应运成为省教育厅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应该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I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后,一个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热潮在各地、各高校蓬勃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创造了很多新鲜的经验。然而,那个阶段的素质教育更多地停留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层面上,理工科大学尤甚。尔后,各高校开始了跨越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张,层次不断攀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无毋置疑,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但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地时代,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仅仅依靠人才的数量是不够的,人才质量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在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转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继1999年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2004年8月中央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的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再次强调,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广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知行合一,德才并进。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国家教育部等各部门纷纷下发了贯彻意见,提出了加强形势政策教育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问题、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问题,等等,并且要求这些综合类教育均应作为大学生必修课认真落实。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生涯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发展特征 第二节 职业资格与就业准入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调适第二章 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 第一节 人生观与择业观 第二节 价值观与择业观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第三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第一节 人才培养与就业形势 第二节 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 第三节 就业与择业第四章 就业管理与就业程序 第一节 就业管理 第二节 就业程序 第三节 就业服务第五章 择业心理与求职技巧 第一节 就业准备 第二节 择业心理及其调适 第三节 求职的方法与技巧第六章 就业与创业 第一节 适时就业 第二节 诚信敬业 第三节 敢于创业附录:文献选编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生涯  职业与人的一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一生。选择职业就意味着选择自己的将来和人生。渴望一个理想的职业,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就是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人生大事。因此,毕业生多了解一些社会职业的基础知识,对自己的择业和成长都有裨益。本章着重介绍与大学生求职择业活动较为密切的有关职业的含义、特征、发展、分类,新世纪的热门职业,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等知识,以期对大学生择业有所帮助。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发展特征  一、职业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职业的含义  对于职业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从词义学的角度看,“职业”一词由“职”与“业”构成。所谓“职”,是指职位、职责,“业”是指行业、事业、业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职业是一个人为不断取得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事它的那个人的社会地位。而在21世纪,职业则是指个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劳动。  首先,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和求知,否则,生命就无法延续。职业活动重要的标志就是获取报酬,没有报酬的劳动是不属于职业活动的。因此,人们要想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就必须有职业。  其次,职业使个人才能的发挥及个人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人们只有在不断的社会劳动中,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才智,从而创造社会价值,因此个人特长和才能只有在自身就业岗位上才能得到以施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人们通过劳动不断认识自身,实现自我价值,并使自身的体力、智力、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编辑推荐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依据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规定,结合学校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而编写。它比较系统地阐释了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问题,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问题,择业心理与择业技巧问题、就业与创业问题,以及就业管理与服务问题,等等。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就业,敢于创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