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黄志高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志高  

页数:

364  

Tag标签:

无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拓的研究领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努力。从不同的知识背景、学科视角出发,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将使我们获得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中共党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是大有可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展开的。相较于其他学科,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中共党史学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既需要现实的关照,也需要历史的追溯。这种分析视角和研究路径,恰恰是中共党史学科的长处。

内容概要

  《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抗战时期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安徽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课程的研究成果,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的成果。早在安徽师范大学师从黄德渊、汪青松两位先生学习中共党史时,我就一直关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2003年我有幸考人中国人民大学,在罗正楷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罗先生希望我在研究中注意学术性,避免浮躁跟风。在听取我的研究意图后,先生欣然同意我的选题,并给予了精心指导。

书籍目录

序 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第一章 沉重的话题:中国向何处去 第一节 争取民主自由独立的时代潮流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合战线的形成 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特征 第二节 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战争 一、“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命运 二、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战 第三节 二三十年代未尽论争的回响 一、大革命时期三民主义论战的继续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延伸第二章 围绕三民主义展开的激烈论战 第一节 论战的基本派别与态度 一、高举孙中山革命旗帜的中国共产党 二、将三民主义道统化的蒋介石集团 三、歪曲三民主义的汪精卫投降派 第二节 论战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1936~1938年: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容性之争 二、1938~1943年:真三民主义与伪三民主义之争 三、1943~1945年:新三民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之争 第三节 论战涉及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三民主义哲学基础的评判 二、关于三民主义基本内容的评价 三、关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的分析 四、关于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的分析第三章 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第一节 树立新民主主义的旗帜 ……第四章 论战中若干变量因素的影响与分析第五章 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章节摘录

论战的当事人对这一点是清楚的,也是毫不隐讳的。陶希圣说,要扫除关于中国“革命的基础”、“革命的对象”等问题“论争上的疑难”,“必须把中国社会加以解剖;而解剖中国社会,又必须把中国社会史作一决算”。何干之认为,要知道“未来”,先要知道“现在”,不知道“过去”,也不知道“现在”。也就是说,要把握将来,就必须正确认识过去和现在,只有在过去、现在的发展轨迹中认识将来,只有认清“来龙”,才能看准“去脉”。他强调:“为着彻底认清目下的中国社会,决定我们对未来社会的追求,迫着我们不得不生出清算过去社会的要求。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的论战,正是这种认识过去、现在与追求未来的准备工夫。”他强调,认识了中国社会,才配谈改造中国社会。论战的成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成果。论战中明确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完全崩溃,如果帝国主义的人侵帮助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反帝反封建就失去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以翔实的资料、缜密的逻辑,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轨迹论证了中国社会性质,阐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论战高潮过后不久,毛泽东对此曾作出这样的分析。

后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也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应该说,这些研究成果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是蔚为可观的。但无可讳言,其中也不乏某些带有浓厚说教气息的“宣传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当然与我们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色彩。但这种政治性不能代替学术性,只有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这种政治性才有真正的权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是,如何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性。基于这种认识,我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集中于抗战时期,并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立足于抗战时期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着眼于三民主义论战这样一个特定的切入视角,或许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某些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也就是我研究和写作的意图所在。


编辑推荐

《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PDF格式下载



很有学术水准的书


专业上可用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不好吗,我认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更适合中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