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成语.环境

姚有为 东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姚有为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成语·环境》是一部创意新颖的环境保护散文集,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环境科普读物,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部适合中学生和中小学老师阅读的环境保护科普读物。作者本着追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由成语联想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以通俗、流畅、优美的文学语言描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的危害性,介绍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政策法规知识。作者既当过中学化学老师,又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宣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业务工作,是站在中学教师和环保业务官员的双重角度介绍环保知识的,因而对环保知识的介绍既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又避开了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是一部真正适合中小学老师和中学生阅读的环境保护科普读物。《人·成语·环境》既可以作为中小学老师的备课参考书,又是中学生迎战中考、高考的一个“法宝”。《人·成语·环境》也适合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环境保护常识的读者(如国家公务员等)阅读。

书籍目录

引子1.百孔千疮,危于累卵2.杞人忧天3.女娲补天4.铄石流金,不寒而栗5.沧海横流,灭顶之灾6.天灾人祸7.举世瞩目8.久旱逢甘雨9.有天无日,乌天黑地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1.吐故纳新12.安室利处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14.湖光山色15.渴而掘井16. 饮鸩止渴17.饮水思源18.修旧利废19.周而复始20.恩将仇报21.食不下咽22.杀人不见血23.如堕烟雾24.望子成龙25.不治之症,不可救药,自食其果26.以怨报德27.心旷神怡28.山穷水尽29.不毛之地30.随波逐流31.无立锥之地32.以血洗血33.愚公移山,精卫填海34.暴殄天物,兔死狐悲35.仁民爱物36.鸟尽弓藏37.井底之蛙38.前人栽树,后人乘凉3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40.地大物博41.人山人海42.流离失所43.穷兵黩武44.人定胜天4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46.利欲熏心,竭泽而渔47.各自为政4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9.贪小失大,见利忘义50.国计民生51.严刑峻法52.以身试法,严惩不贷53.赏善罚恶54.通观全局55.未雨绸缪,防患未然56.亡羊补牢57.解铃需用系铃人58.各尽所能,同心协力59.异口同声60.前所未有61.惊心动魄62.源远流长63.任重道远6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主要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天灾人祸  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古人把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飓风、地震等)和某些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日食、月蚀等)称之为“灾异”。古代的统治阶级和迷信者从唯心主义天命观出发,认为灾异是天地对人的示警或惩罚。如,《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意思是说,所有的灾异都是天地对人的告诫呀!《龚胜传》:“灾异数见,不可不忧。”意思是说灾异接踵而至,令人不能不担忧。但是现在用环境科学的原理分析古人的观点,看来古人所说并非皆谬。若把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说成是天地对人的示警或惩罚固然是荒谬的,但水灾、旱灾、飓风、地震等天灾是天地对人类的示警或惩罚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灾异数见,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古谚道:“天有不测风云。”如今,由于卫星云图、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上的广泛应用,从而使风云可测、天气可知。然而,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的喜怒无常的天气,大出气象学家们的意料之外。  1980年是世界气象的“多事之秋”。这一年的整个夏天,从西欧到英国,从东欧到前苏联的各大地域内,淫雨连绵,难见天日。英国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只有13℃,破300年来的夏季最低纪录,而欧洲的南部却异常炎热和干旱,甚至使意大利和西班牙频频发生森林大火。台风和暴雨在亚洲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印度北方2/3的土地被大水淹没,无数房屋被大水冲毁,2000多万人无家可归。在越南,摇摇欲坠的经济在台风的打击下濒临崩溃的边缘。  自1980年以后,20世纪最严重的干旱象恶魔一样首先回荡在灾难深重的非洲大陆,使30多个国家处于干旱和饥饿之中。在干旱严重的地区,昔日的绿洲、沃土,变成了一片荒漠。树木凋零,河流干枯,土地干裂,广大农牧民一贫如洗,男女老少骨瘦如柴,成千上万的灾民扶老携幼穿过茫茫荒漠,成群结队四处逃生,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饥饿,真可谓“啼饥号寒,哀鸿遍野”。据统计,这场旱灾使3500多万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87年1月,强寒流袭击了欧洲北部,使温暖如春的阿尔巴尼亚南方出现了几世纪以来未见过的大雪;特大飓风袭击了西太平洋的库克群岛,阿瓦鲁阿几乎成了废墟。这年6月的比利时是20世纪最冷的;西德最高的楚格斯皮兹气温在零下5℃;同样是这年的7月,希腊经出现了60年来从未有过的高温,最高温度高达46℃,造成3000人活活热死;7月25日在伊朗暴雨引起的洪水使很多人丧生,而正常年景,其时应最旱的季节。这年我国也出现了罕见的“南涝北旱”,广东76县遭水灾,有的地方降雨超过了1000毫米。  各种自然灾害也折磨着龙年(1988年)中的中国。早春二月,新疆马纳斯河洪,异常暖和的阳春气候加速了天山融雪,导致冰水猛烈宣泄,冲毁了农田两万多亩。川西、川西北、川西南和川中部分地区一月之内先后5次遭到暴风雨的袭击,有不少人丧生。紧接着的秋天也不平静,长江中下游的秋季洪水被称作是“罕见的”。  1991年更是我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江苏等18各省市自治区遭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的肆虐,而江西等省却遭到了大旱。  1997年又是一个世界性气候异常年。全球大部分热带地区降水量明显异常,东太平洋雨量大幅增加引起大水灾;而西太平洋和整个印尼雨量明显少于常年,导致印尼和西太平洋许多地区发生大面积干旱和森林火灾。  为什么说现在的许多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呢?  气候相对于天气来说是较稳定的,但也会发生变动。当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等围绕其多年平均值振动时,其振动偏离平均值不大时,则称为气候正常;当其振动偏离平均值较显著时,则称为气候异常。1972年,日本、瑞典等国出现的暖冬现象,美国、菲律宾等国夏季遭受严重涝灾;1976年,我国出现了少有的寒冷现象;1982年夏,美国及欧洲大部均遭受热浪侵袭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气候出现了异常现象。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告称:1997年的世界气候异常年,是与1997年地球气候中发生的最突出的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现据有记载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的发现是在南美秘鲁、厄瓜多尔附近的太平洋海岸,有的年份出现了一支暖洋流,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升高,雨量增加。这种现象,由于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当地渔民称之为“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为“圣婴”的意思。后来科学上用此词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度)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目前普遍认为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异常变化有关。正常年份,沿赤道太平洋地区东向信风盛行时,海平面西高东低,平均海温分布西暖东冷。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在南美秘鲁、厄瓜多尔附近沿岸为冷洋流,在离岸凤(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引起冷海水上翻,使这里成为更冷的冷水带,而海平面下降。冷水带里有大量的无机盐,鱼类繁多,使这里成为有名的“渔场”。这里气温高于水温,且处于沃克环流的下沉区,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易发展,降水量偏少,气候干旱,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为向风海岸,有暖洋流经过,气候是湿润多雨的。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会突然减弱,甚至成为西风,南半球太平洋东岸的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在洋面的东西坡度作用下,更多的暖水从西向东回流,使东太平洋海平面升高,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深层海水的无机盐不再涌向海面,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原来干旱的气候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地区雨量减少,由原来的多雨气候变为干旱气候,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异常天气,导致气候的异常。影响最突出的是降水量的异常分布,使某些地区降水过多而造成大水灾,而另一些地区降水过少而出现大面积干旱和森林火灾。  厄尔尼诺现象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问题是由于人类对大气的污染,从而导致了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增大,危害程度增强。气候变化总体概念是指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状况。地球吸收和释放的能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尤其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造成大量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气体增加,造成全球平均温度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干扰气候平衡,导致气候极端事件频率增加。为应对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了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和对策。委员会已发表了三份评价报告,确认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联合国已制定了《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天然的整体,大自然的报复不仅仅是在贫困地区,世界首富美国人也尝到了大自然报复的滋味。1988年,美国从加利福尼亚到佐亚之间的地带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旱灾。骄阳似火,燥热的干风把土地吹得干裂了,久旱不雨使江河湖泊水位下降乃至干枯。这场旱灾使美国谷物下降了31%。如此同时,行凶肆虐的飓风席卷了加勒比海地区,无情咆哮的洪水给孟加拉国一个沉重的打击。前苏联亚美尼亚大地震,使5万人丧生。  人类污染、破坏了大自然,大自然的忍耐超过了极限,她开始无情地嘲弄人类的过失。人类对大自然的摧残反过来终于惩罚了自己。为此,笔者不得不借古人的话大喊:“灾异数见,不可不忧!”我们应该从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中至少得到三点启示:一是,各国都必须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二是,温室气体排放最早、最多的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节能技术援助,避免发展中国家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是,世界各国气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横向合作,建立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全球气象研究、探测体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成语.环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