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族学评论(第2辑)

林超民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林超民  

页数:

333  

内容概要

  《民族学评论(第2辑)》是一本中国民族学的学术集刊。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学术。学术是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具有深厚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巧的学者,遵循专业规矩、严守专业道德的学人,在专业条件下,按照专业特点和规律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创新活动。

书籍目录

卷首语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现代意义——考古人类学的再阐释林耀华先生与新中国的民族研究关于摩梭研究的成长与争议的批判性评论The Other on Film——The Chinese Historical Ethnographic Film Series (1957- 1966)民族志电影的“重塑”方法云南基诺族巴亚寨卓巴丧礼与家屋哀牢山哈尼族梯田农业的水资源利用试探云南独龙族的族源——云南独龙族文化和HLA-DRB1基因多态性综合研究“一根根骨”抑或是“死路一条”——从丧葬仪式与家屋象征看纳入的亲属关系佛教寺院僧众晋升级职的飨宴:云南藏族社区信仰研究云南元江县白族聚落的亲属组织社区参照:香港大澳的人类学研究、教学与友情白语地名考索西双版纳傣族巴利动、名词语法考——以Pabbajakammr(《出家业经》)为例从考古资料看牛与滇国社会的关系——以滇国青铜器为例Yunnan's“Native Militias”(Tulian,) and The Qing EmpireWar Stories in Lienu Zhuan:Women in Yunnan's Ethnic War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民族史视角白族形成问题新探中华民族的待老之道——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层面展开的讨论Comparing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Tendency between American and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民族平等与国家统——从林惠祥《中国民族史》论其民族思想

章节摘录

  对清末边疆民族地区的“新政”建设,近年来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如马汝珩等主编《清代的边疆开发》、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徐彻等主编《清代全史》第九卷及赵云田的《清末东北地区新政述论》、《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清末新疆新政述论》、《清末西藏新政及其启示》①等,可参考赵云田《清末边疆新政研究述评》②。  对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如祝启源等《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迟云飞《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满汉畛域问题》、苏德《试论晚清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徐绪典《近代清政府治边政策的几个问题》、祝启源《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方素梅《北洋政府民族政策述评》、张羽新《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孙宏年《蒙藏事务局与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论析》、李玉伟《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内蒙古的民族问题》、张双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③等。可参考赵云田《清末民国中央对蒙藏施政研究述评》。④  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研究成果较多。江平同志指出:“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民族纲领是强调民族自决,主张实行联邦制的。其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程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党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历史条件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还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正确地恰当地结合起来。”⑤这段精辟的论述,实际上成了近年来研究党的早期民族政策的理论导向。  对近代化问题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做了可贵的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化方面,如吴福环《从洋务运动到“新政”——新疆近代化的开端》、步平《东北边疆开发与近现代化过程》、冯年臻《清末新政在东北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⑥等。在少数民族社会的近代化方面,如潘先林《“近代化”历程中的滇川黔边彝族社会——对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理论问题的思考》、许宪隆《对军阀体制下甘宁青早期现代化进程的再审视》⑦等。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虽然从思想史视角切入的居多,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从民族史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族学评论(第2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