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佤族历史文化探秘

段世琳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段世琳  

页数:

450  

前言

  破解佤族历史文化之谜的重要成果(序一)  凝聚了段世琳先生数十年心血,充分体现他的学术功力与探索精神的《佤族历史文化探秘》一书,即将付梓出版,值得庆贺。在由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盟佤族自治县于2006年8月举办的“首届中国佤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之推动下佤族文化研究勃然兴起的今日,此书无疑是一项破解佤族历史文化之谜的重要成果,必将引起人们对佤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更多关注。  长期以来,佤族历史文化研究一直处于寥落冷清状态。据笔者粗略估计,如果将欧美、日本以及中南半岛各国的学者除外,当今活跃在学术界专门和旁及佤族文化研究的国内学者,也许还不到20人,其中包括了改革开放以来脱颖而出的多位佤族学者。

内容概要

  段世琳先生长期从事佤族与佤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论著颇多新意和创见。他的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对佤族与佤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饱含深厚的感情,历陈桩桩史实如数家珍,细述宗宗缘由绽现豪情,从中不难窥知其殷切之情与拳拳之心。其次,段世琳先生研究的范围甚广,历数历史、考古、文学、民俗、史诗与人物,凡与云南佤族与佤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相涉者,无不关心探究,并注意寻觅其中的联系与脉络。再次,段世琳先生年轻时经过历史学本科严格的训练,较好地掌握了历史研究的规范与方法。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研究问题独具匠心,阐述细致深入,为世人展现了佤族与佤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灿烂画卷。

作者简介

  段世琳,1939年9月生,云南凤庆县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长期在佤族地区教书,近十多年来从事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几十年来教书编志之余,走遍了佤族地区的山山水水,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约百万字。

书籍目录

云南沧源崖画是佤族先民创造的文化遗迹云南沧源崖画族属试探再论云南沧源崖画的族属——兼与邱钟仑同志商榷佤德语支民族源流之管见——以佤族为例国家级耿马石佛洞遗址族属试探诸葛亮南征路线与孟获族属考辨——与滇池说、汉族说、彝族说商榷沧源崖画人物头饰佤族文字探源佤族“父子连名”制考阿佤人的“诸葛”谜云南沧源崖画与“崖画布”传说调查纪实滇、滇国、滇池是“濮人”部落族群语之名——与彝语说、壮语说商榷佤族史诗《司岗里》历史价值试探佤族木鼓与木鼓文化佤族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佤族酒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的思考论佤族传统舞蹈的价值与开发——解读“头发会跳舞的民族”论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色与价值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及其保护与发展——佤族“干栏式”民居解读佤族婚恋风情中的和谐文明新世纪佤族服饰发展的思考论“班洪事件”之历史地位——评丹东尼·霍尔教授的一个观点再论“班洪事件”的历史地位——纪念班洪抗英70周年阿佤山区的抗日烽火沦佤族“胡家将”在爱国反帝斗争中的历史定位——解读“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章节摘录

  新世纪佤族服饰发展的思考  每个民族的服饰其起源都是从御寒和保身开始的,但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成为一个民族综合特色和形象美的重要标志物,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真、善、美创造出的综合艺术的珍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边疆与内地、中国与海外,各民族交往逐渐密切,互相影响在扩大,佤族服饰的形态在演变之中,其速度之快已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不用说在临沧城很少看到佤族服饰,就是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街的宾馆等场所,服务小姐和“帅哥”穿着佤族礼服上班的也不太多,其他就可见一斑了。  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的最直观的标志基本有三:一是服饰,二是语言,三是房屋建筑模式。其中,服饰是最直观、最富有色彩、最敏感的特色标志物,也是民族特色最浓的标志物之一。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也是本民族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应该珍惜、保护和发展特色。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这是云南4000多万各族人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光荣而重大任务之一。临沧地区要打好“佤族文化”这张牌,以加快临沧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步伐,这是地委、行署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把握优势、掌握主动权,加快临沧地区发展步伐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是合乎临沧地区实际的、高瞻远瞩的决策。因为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都反映了这样一个规律:没有优势和特色,任何事物都将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必然失去生命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佤族历史文化探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