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研究

李天凤,罗华玲 编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天凤,罗华玲 编著  

页数:

227  

字数:

300000  

前言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人口居于全国第二的边疆地区。目前,5 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国境线长达4 060公里,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少数民族人口有1 42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目前尚有600万人不通汉语,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教育在全省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云南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少数民族的教育。云南目前共有129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就有73个。不仅如此,云南4 000多万人口中,有3 000多万人居住在农村,占全省总人口的76.64%,占总户数的73.96%。全省93%的小学和83%的小学生、70%的初中和57%的初中生在农村。实际上云南是贫困、民族和农村三维一体的,因此云南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就无形中决定着云南教育的发展。换句话说,云南农村教育对小康建设的贡献,决定着云南教育对小康建设的贡献。可见,研究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确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选题。  师说、说师、再师说,又说师,从古到今,都是我国历代教育家们魂牵梦萦、不辞辛苦的事业,从而奠定了我国丰富的教师理论与实践。作为云南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凭着对教育科学的热爱和执著,我们申报了《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研究》课题,为云南省“十一五”第一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11510226,课题研究时间为2006年1月一-2007年12月。课题研究的主旨是以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研究背景,以解决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寻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比较、借鉴国内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突出具体解决对策,并从理论上科学构建符合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云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课题顺利结题,并于2009年第五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选中荣获高校(研究报告类)一等奖。现今将研究报告进一步进行了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整理研究,呈现出来,以供有志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研究,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同仁们分享。  本书出前言外,其基本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基本概念、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成因;  ……

内容概要

本书以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研究背景,以解决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寻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比较、借鉴国内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突出具体解决对策,并从理论上科学构建符合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云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导论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 二、研究的基本概念 三、研究的基本现状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方法及内容结构 五、研究的自我评价第二部分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基本状况研究 一、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主要态势 三、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四、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研究 一、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历史回溯 二、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分析 三、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四部分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国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二、国内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三、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四、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对策思考第五部分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的专题研究 一、国内外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的研究综述 二、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的研究综述 三、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新培训模式的构建第六部分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研究 一、国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综述(以美国为例) 二、国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综述 三、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学校的现状与问题 四、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构想第七部分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邦卖中心学校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旺乡中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录 一、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现状的座谈提纲 二、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现状的访谈提纲 三、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后记

章节摘录

  在原有“以学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基础上改革建立起来的。但“以学校为基地”这一模式很受学校自身条件的局限,即在一些自身规模小、师资条件和设备条件差的学校很难实施。且重点在校内,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故难以起到全员培训的效果。在这种形势下,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应运而生。它以地区性在职教师培训中心为组织领导机构。其操作模式即培训中心根据本地区所有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制订培训计划,然后将计划发放到各个学校,分批轮训,同时还调动校内外各个方面的力量协助实施。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更明显地集中于两点:一是培训计划来自于教学第一线,比较切合实际和具有时代感,因为培训之前,中心要派人员到各个学校进行培训要求调查,征求学校的意见和要求;二是培训起点比较高,贴近地区性乃至全国性教育水平,而且培训地点灵活多样,既可在培训中心进行,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内开展,还可以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培训空间和范围大,知识面广,针对性强。 ④大力发展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远程教育。在教师职后教育的途径上,发达国家除了用传统面授的教学方式以外,更多的是开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技术。如美国一些师范学院采用闭路电视进行远程教学,师生相隔千里彼此不仅能看到对方的图像,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3)国内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历史沿革与趋势的研究  ①国内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历史沿革的研究。一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的阶段研究,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历史沿革的研究成果较多,代表作分别为柳海民的《现代教育原理》和时伟的《当代教师继续教育》。他们的观点大致相同。从中国教育历史来看,中国近代开始建立教师职前培训的师范教育体系,而没有教师职后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两者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却形成缺乏衔接性与连贯性、彼此独立的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教师职后教育获得较大发展,从1978年至2000年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1978年至1983年,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注重“双补”,即补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第二步:1984.年至1989年,“学历补偿”阶段,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高度重视“学历补偿”;第三步:1990年至2000年,真正走进“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这个发展步骤又经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体可以划分为:一是1990年至1995年,“能力型”阶段;二是1996年至1998年,“实验型”阶段;三是1999年至现在,“素质型”阶段。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