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饲料质量评估与安全管理

韦海涛,辛盛鹏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韦海涛,辛盛鹏  

页数:

104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当前的饲料程序化分析中应注重的环节,饲料主要组成部分(干物质、灰分和矿物质、粗蛋白、脂肪、纤维和淀粉)的质量控制要求,描述了近年来饲料分析中普遍关注的次级污染(单宁酸、霉菌毒素及其他污染物)问题,以期获得全面准确的饲料营养成分数据,有效利用饲料信息开展畜牧业生产,这对养殖业经营管理非常重要;此书还译述了抗生素类促进剂的使用、体外产气法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技术;饲料微生物的应用与控制技术、饲料污染控制技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饲料分析技术一、引言二、饲料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实验室间结果的差异(二)质量保证方案的益处(三)如何获得有效的数据(四)样品制备三、饲料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水分(二)灰分(三)粗蛋白(四)纤维(五)淀粉(六)粗脂肪(七)副产品:单宁四、饲料快速分析技术(一)免疫测定技术(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五、小结第二章 饲料成分数据的不同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一、引言二、数据来源(一)文献源数据(二)实验室数据(三)新旧数据合并(四)专门为建立数据库而生成的数据三、数据差异的根源(一)数据的内在差异(二)数据的外在性差异四、数据差异性的影响(一)对动物营养师的影响(二)对饲料生产者的影响(三)对农场管理者的影响(四)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五、小结第三章 食用动物的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一、引言二、目前应用的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三、人类健康和应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结果(一)沙门氏菌(二)弯曲菌(三)大肠杆菌(四)肠球菌四、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替代品(一)饲料酶制剂(二)竞争性排斥剂(三)益生菌(四)控制感染的方法五、小结第四章 体外产气法评定饲料原料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一、饲料原料的评估(一)几种体外测定方法(二)体外产气法的产生及在发酵动力学方面的应用(三)体外产气法及同期微生物数量测定二、富含单宁的副产物和牧草的评定(一)使用内外标记测定微生物生产量的需要(二)结合单宁与微生物蛋白合成的重要性(三)蛋白降解能力三、对于气体法评估饲料的几点思考(一)真实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和气体产量(二)气体法的注意事项四、结论与今后的研究(一)瘤胃发酵法同时测定气体和微生物产量的优点(二)今后的研究第五章 饲料微生物学一、引言二、青贮饲料微生物学(一)菌种(二)微生物活性的调节三、浓缩料和草料中的真菌污染(一)分类(二)有机酸的利用四、沙门氏菌五、大肠杆菌六、口蹄疫病毒七、牛海绵状脑病病原八、益生素九、法律法规第六章饲料中的污染物和毒素一、引言二、环境中的污染物三、细菌污染四、真菌污染五、真菌毒素污染(一)黄曲霉毒素(二)赭曲毒素(三)镰孢菌毒素(四)内生菌生物碱(五)拟茎点霉毒素(六)孢子素六、植物毒素污染(一)植物凝血素(二)蛋白酶抑制因子(三)抗原蛋白(四)氰根(五)缩合单宁(六)喹嗪烷类生物碱(七)硫代葡萄糖酸盐类(八)棉酚(九)皂苷类(十)氨基酸类(十一)植物性雌激素类七、杂草种子污染八、未申报的添加剂污染九、通过立法减少饲料污染十、受污染饲料的有效处理十一、小结第七章 美国饲料管理的典型方案一、美国饲料管理协会饲料安全计划(一)饲料安全计划实施背景(二)安全计划的目的(三)实施内容(四)实施目标二、美国饲料管理协会对含药物饲料的典型管理计划(一)典型管理计划的任务(二)典型管理计划的目标(三)检查(川)教育和培训(五)实施三、自我检查计划试点项目的框架(一)背景与目标(二)试点的构架第八章 美国饲料的生产、包装、配销的良好操作规范一、美国饲料的生产、包装、配销的良好操作规范(一)目的(二)术语与定义(三)员工(四)建筑、设备与配套设施(五)生产与过程控制二、饲料生产、包装和配售的最佳管理实践检查单(一)建筑物和场地(二)设备、维修和内务处理(三)人事(四)购买和接收程序(五)仓库和储存(六)饲料和饲料原料生产(七)配方、标签和生产记录(八)运送和分发(九)投诉和召回程序(十)不检查项目与采取的纠正行动三、美国动物饲料管理协会的强制性方针(一)强制性的前景(二)选择强制手段的注意事项(三)强制性手段的种类(四)强制性方针使用要点与评分第九章 美国饲料生物安全与应急处理指导文件一、美国饲料生物安全指导文件(一)目的(二)协议发展(三)应答反应与检疫二、美国动物饲料管理协会典型应急指导文件(一)目的(二)有效反映的初级设备(三)事’件种类(四)计划(五)主要问题(六)召回计划(七)回顾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现代饲料分析技术  本章回顾了当前一些公认的饲料快速分析方法。相对于混合物,单一化合物的分析更易标准化,但实验室间关于某些营养指标(如油脂、纤维、淀粉等)测定结果的变异较大。故研究饲料分析方法,以控制饲料品质迫在眉睫。当今经过鉴定的饲料分析标样(CRMs)及成熟的检验方案均较少。抗营养因子(如单宁)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尚待阐明,故尚无有效检测法供植物育种者使用,以通过育种减少抗营养因子。  至今,“溯源分析检测”的概念已转换为“饲料可追溯性”,并以“饲料护照”的形式出现。随着肉骨粉在牛饲料中的应用所导致的疯牛病危机,及大豆新品种引起的转基因生物体争端等问题的发生,使得饲料的可追溯性变得更加重要了。  一、引言  多数饲料及其副产物的组成成分不稳定,只有极少数原料(如冻干全乳清)的成分稳定,无需经常检测。  饲料分析可提供的信息:饲料的优化利用;不同品种动物在各个生理阶段饲料配方的制作;有助于研究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品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植物育种学家开发出具有优良营养价值的新品种。  在过去数年中已制定并应用的许多快速检测方法,满足了大样本量的快速检测需求,如入境口岸、交易状况、污染点或植物育种方案。  本章涵盖了促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分析发展的主要因素。下文将描述标准的、被广泛认可的检测方法,同时也会谈及饲料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所涉主题主要包括:样品制备、主成分分析(干物质、灰分和矿物质、粗蛋白、脂肪、纤维和淀粉),以及植物副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单宁酸、霉菌毒素、其他污染物)分析。此外,还提到了近红外光谱法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传统饲料分析技术相比较所具备的前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饲料质量评估与安全管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