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调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2007-6
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李友梅
276
为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周年,于2006年11月4日-5日在江苏省吴江市举办了“纪念费孝通江村调查70周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调查,从乡村发展与变迁等角度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从费老师想的是,农民怎样怎样能够成为广大农民实现富裕生活的空间。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斯密认为,只要把市场放开,市场中的企业生产者们就会加足马力把这一财富机器开动起来。本文集为该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收入文集的这些论文和研究报告,既有以江村为主题的专题调查和实地研究,也有对费孝通教授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和思想某一专题的新诠释和再探讨,既有对国内其他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也有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论的专门探讨。
代序:做中国文章彰显知识分子正气——纪念费老师《江村经济》70年一、主越发言 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老“文化自觉”概念的一点体会 江村研究的现代意义 费孝通先生1996年学术活动的几个瞬间 从学以致用、文野之别到文化自觉——费孝通老师的文化功能论 文化自觉与古村镇的“再发现”“ 从江村到禄村:青年费孝通的“心史”二、重读《江村经济》 费孝通江村研究70年——兼述开展“江村学”研究 中国农村现代化,还有多长的路要走?——重读费孝通教授《江村经济》有感 乡规民约与新乡村建设 理想与生活的张力:“乡村内生城市化”的探索——重读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 聚焦新的“农工关系”与“人地关系”问题——来自江村的调查和思考 费孝通的乡土重建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基于文本的比较研究 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从《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来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域整合论——以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为例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安徽省安庆市的调查研究 福建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与成效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视角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以北京市海淀区挂甲屯为例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纪念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70周年 西部农村居民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民间法”与“和谐”——探寻广西瑶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新思维四、费孝通社会学人类学思想新诠释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社会学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一从吴文藻到费孝通 “文化自觉”与“全球化”发展——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再阐释 宗族与家族:两个不同的概念与指称范围 主体人类学、田野反思与民族志 不仅仅是祝福——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观念的当代意义 乡土上的现代性追寻——费孝通先生的“现代化”学术思想 从使用者角度规划建筑——费孝通访谈录 土地里长出来的消费文化——费孝通消费问题研究三题编后记
一、主越发言 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老“文化自觉”概念的一点体会 一、引言 近来,国内学术界纷纷关注文化自主性问题。在笔者看来,文化自主性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近年来费先生反复讲过的文化自觉问题。1997年,费先生在北大百年校庆时曾写道: 在中国面向世界,要世界充分认识我们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才能谈得到让人家认识我们和我们认识人家。科学地相互认识是人们建立和平共处的起点。 人文学科就是以认识文化传统及其演变为目的,也就是我常说的“文化自觉”。在文化传统上说,世界没有一个民族有我们中华文化那么长久和丰富。我们中国人有责任用现代科学方法去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继往开来地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为人类的明天作出贡献。 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说: 文化自觉,意思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从社会学视角立论,文化是一个价值体系,它是由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即所谓道德理想、典章制度、器物行为)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它是一个民族一国家自我证成的根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文化自主性,就是做到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民族一国家自尊、自重、自信的体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他民族之问的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生之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做到文化自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骄矜;既拒斥“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我族中心主义”;而要秉承“合而不同”的立场处理好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一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问题上,1993年费孝通先生在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中以恢宏的气度、豁达的胸怀、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他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未来发展的途径和光明前景的看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