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钱说

周祥坦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祥坦  

页数:

398  

前言

  这是一本有关“钱”的林林总总的专辑。编者采用忠实于原著的“辑录体”,广征博引各类书籍170余种,搜集史料近20万字,成稿10卷,收细目450余条,可谓包罗万象,洋洋大观,称得上是一本钱的“百科全书”。  读此书可以启心智。钱能福人,亦可祸身。关键在于是否取之有道,积之有度,散之有法。该书围绕“钱”字,做足了文章,读后令人茅塞顿开。如卷一“钱忌盈满”条,说的是古代有一种瓦器叫“朴满”,用于蓄钱,有入无出,积而不散,一旦到了盈满的程度,只有把它打碎,方可将钱散开。由此看来,人若只知聚财而不知散金,终究会有“破碎”的危险。推而广之,不仅金钱忌盈戒满,一切名声权势,也以盈满为戒。卷六“钱神论”条,这是一篇鞭挞“金钱万能”的奇文,为晋人鲁褒所作,与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一文对金钱本质的揭露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时间却比莎翁早了1300年。“世称钱物曰东西”。古往今来,人们对金钱褒贬不一。东方有人视“金钱如粪土”,西方《圣经》则以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其实,这都是对金钱的误解。金钱本身并无过错,人的欲壑才是堕落的深渊。相反,金钱永远是一面折射人间善恶美丑的明镜。读《钱说》,对“钱”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读此书又可以得教益。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在金钱面前,既有旷古贪官,也有一代廉吏,自古而然。“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亦古”(袁宏道诗)。《钱说》既搜罗了石崇、蔡京、严嵩、魏忠贤、和珅等大贪官的丑行,又汇集了范仲淹、海瑞、于谦、刘统勋、蔡锷、冯玉祥、吉鸿昌等名臣名将的清廉故事,从正反两面给人以警醒。卷五“金钱·权力”条说明,一个人如果不遏制自己的贪欲,得陇望蜀,就会永受心灵的折磨。卷三“做人诗”条,说的是古代某考官见一考生拾得铜钱而不交,便在他的试卷上题了四句诗,告诫他“贪心从此须改过,要做文章先做人”。这位考生也因此而名落孙山。故事虽小,却发人深省,儆古鉴今。  读此书可以长知识。《钱说》取材于古代各种警世贤文和闲情趣事,宽严相济,雅俗共赏。卷十向读者介绍了一些有关钱的起源,钱的知识,很多鲜为人知。例如,最初“钱”为何物?“钱”“财”二字本义何解?“钱”又何以得名?原来是仿照古代一种称之为“钱”的农具形状铸成了货币,因此曰“钱”。钱为什么又叫“孔方兄”?钱的别名知多少?又如,世间有无“摇钱树”?原来是汉代的能工巧匠制作的一种造型如树的工艺品,贵州和四川曾有实物出土,难得一见。  读此书可以添情趣。《钱说》的文章涉猎广泛,嬉笑怒骂均有之。卷七“老婆属牛”条,将一个县官贪得无厌的嘴脸暴露无遗。卷八把那些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要钱不要脸”的灯谜故事更让人喷饭。钱的流通也有文化的内涵。明代的“诗钱”将诗歌、联语、书画集于币身,别开生面。清代有一种“康熙通宝”,背文用满汉文记载各省名称,并连成一首四句五言诗,朗朗上口,情趣盎然,也算是“钱文化”的一种创造吧。  这本《钱说》是编者离休后苦苦“追求”的成果之一。其实周老是最不看重金钱的。我忽然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初,周老曾在《扬州日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金子闪光时》的文章,讲述的是80年代中期,他在“位尊权重”的人事部门工作时,拒收别人金戒指的故事。此文获得征文一等奖第一名。我敬佩他的为人,更敬佩他公开自己当年拒“贿”的勇气。值此《钱说》即将付梓之时,承蒙错爱,征序于我,实不敢当,写点感想,权充作序。  吴献中  2008年4月

内容概要

  《钱说》辑录中国古人关于钱财的各种见解和有趣故事400余条,紧紧围绕钱、财、银、贵、贱、穷、富、利、害、得、失、爵、禄、功、名等30多个主题展开,集中国古人钱财观念之大成,看历代社会钱财故事之百态,警世醒人,对今人形成健康向上的钱财观、价值现有一定借鉴意义,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书籍目录

序说钱(自序)卷一 积小钱是福根卷二 聚大财是祸水卷三 敛不义财命危卷四 聚(敛)财有度卷五 古人说钱卷六 钱可通神卷七 聚(敛)财名目卷八 钱比命贵卷九 钱多何用卷十 钱财典故附录 赵公元帅训世歌参考书目编者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钱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