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
2008-8
上海大学出版社
陈同钰,陈易生 著
260
无
陈同钰是我的老朋友,我有幸拜读了前些年他给当时在大学念书的儿子陈易生的书信。这一封封书信中充满了舐犊之情,每一页都能看到一个父亲的爱子之心透出纸背,令我感慨不已。 纵观古今中外,天下父母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几人能备?我读的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信,而仿佛是一篇篇浸透父爱的心的剖白,既感人至深又耐人寻味。 我感叹陈易生的生命中能有幸拥有这样一位父亲!目前孩子在加拿大一所世界名牌大学——麦吉尔大学深造,也是这样的家庭教育的必然结果。 40封两地家信,内容广泛,精神丰富,从学习方法和立身处世之道的探讨,一直到起居叮咛和心理健康、生理卫生知识的讲授。或谈学业进步,或谈人生感悟,或交流思想,或指正不足。说古论今,弓l经据典,娓娓道来。文字朴素,道理明晰,荡彻心底。
40封两地家信,内容广泛,精神丰富,从学习方法和立身处世之道的探讨,一直到起居叮咛和心理健康、生理卫生知识的讲授。或谈学业进步,或谈人生感悟,或交流思想,或指正不足。说古论今,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文字朴素,道理明晰,荡彻心底。
陈同钰,南京大学生物系组织胚胎学专业五年本科毕业,改行从医。现任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曾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业余喜读书,涉猎广泛。主张人文医学,崇尚文化立国。
前言第一封信第二封信我的第一封回信第三封信第四封信第五封信第六封信第七封信第八封信第九封信第十封信第十一封信第十二封信我的第二封回信第十三封信我的第三封回信第十四封信第十五封信第十六封信第十七封信第十八封信第十九封信第二十封信第二十一封信第二十二封信第二十三封信第二十四封信第二十五封信我的第四封回信第二十六封信第二十七封信第二十八封信第二十九封信第三十封信第三十一封信第三十二封信第三十三封信我的第五封回信第三十四封信第三十五封信后记
第三封信 超超: 10月20日收到你的信,这是你这辈子第一次给爸爸妈妈写的书信,说明你已在外面独立生活了。 我与妈妈将来信看了好几遍,鼻子有些发酸,不是伤心,是高兴,十分亲切,我们看到儿子长大成人了,信中透出的一些成熟与冷静,透出一些理性的思考,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学习上遇到拦路虎,这是必然的,你现在觉得犹如独自一人乘坐破舟漂泊于大海上,而且发现船底一个个洞眼待补,有点应接不暇。爸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这使我想起在六十多年前,鲁迅写过一首著名的《自嘲》诗,我在大学里就抄在自己日记本上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也送给你品味: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在倒霉的时候(华盖运对和尚是好运,对凡人是倒霉运,其实他是指恶劣的环境),尚且充满乐观,而我们存一帆风顺的阳光大道上,只是遇到一些学习的困难,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必须要充满信心,迎头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去摘取成功的皇冠! 针对你目前学习上的压力,究其源,我想有以下几点:①从中学到大学,教与学的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在中学里,老师护着我们,管着我们,进行慢节奏的细嚼慢咽,而在大学里,老师只作宏观指导,知识的传授主要是提纲挈领,理清思路,一堂课下来就是几章几十页,觉得很不适应,这里就有一个“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②还像在中学里一样,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堂上,由于上大课,几百个人,又讲得快,不适应,因此听不清,听不认真,更来不及跟着老师思路同步思考,只好指望下午、晚上看书、看笔记(可能笔记也来不及记),只靠晚自修时自己消化理解,结果当然仍旧看不太懂,心里更急;③大学里无人监督,无人检查,自己如何自修,修到何种程度,心中无底。 你看,目前你是否处于上述三点的境况中?问题的实质是,大学里的知识深了,层次高了,覆盖面广了,信息量大了,确实有些难,但主要问题还是教的方法变了,学习的方法也必须适应着变,这些仍然是中学到大学转轨时的磨合的问题,不要紧的,人人有此一关。上周小波哥哥来常,讲在大学第一学期,高数不及格,后来发愤了,考了全班第一,因此你决不能泄气,不能自卑。 问题的实质是“适应”。中学是普及教育,大学是塑造你真正成为一个脑力工作者、一个知识分子的场所。才开学一个多月,将自己塑造成合格的知识分子(特点是用脑善思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这么容易?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的实质在一个月中就能完全适应?
过去,是父亲博大而深沉的爱,抚育着孩子,使他在学海中树立信念,扬起初航的风帆。 而今,父亲的挚爱,早已像春风雨露,融进了孩子的血脉和心田,必将继续激励着他,在新的征途上昂首阔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