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体育社会学

陆小聪 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陆小聪 编  

页数:

267  

Tag标签:

无  

前言

要说体育,我基本是一个门外汉,很少身体力行地参加体育锻炼,但要说我不关心体育,那也不符合事实。1959年,容国团勇夺世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一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感动了一代中国人,我作为一个公民,也是深受鼓舞的;1981年.中国男排身处逆境却顽强拼搏,最后反败为胜的壮举,就像号角一样吹响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凡此种种,至今仍历历在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作过一个国际性的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公众认为怎样的民族成就是重要的”。调查的结果是:体育在所有能引起对国家成就感到自豪的指标中位居第一。其他依次是历史、艺术和文学、科学成就、军队、经济成果、民主、社会安定、公平待遇和政治影响等。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体育成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产生认同的重要因素。时代毕竟在快速地向前发展,体育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也有了更多的阐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共建“和谐世界”的人类理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天,体育不再是少数人所从事的一项事业,也不再是那些具有天赋的运动员的专利了。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各种各样体育活动当中。同住在一个小区的老人们每天清晨会聚集在一起,或做操,或打拳,或跳舞,抑或天南海北聊家常,其乐融融,一派和谐的景象。年轻一点的职业白领们则会在下班后或节假日相约去健身房,去网球场,去游泳馆自由地舒展身体,释放工作的压力。感受生活的乐趣。你还可以发现,由于大众媒体的高度发达,在你的生活中,有关体育的新闻旧事纷至沓来.电视直播的精彩赛事会吸引住你的眼球;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体育评论让你知道体育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已。不可否认,体育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直接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与此相关联的是,体育也越来越与经济、文化、教育、传媒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结构性特征。我的同事陆小聪教授长期从事体育社会学教学与研究,颇有建树。由他主编的这本《现代体育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体育与相关的社会设置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在体育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体育社会问题的本质等。这些论述为我们更全面地辨析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更理性地理解体育在个人生活中的价值,无疑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是为之序。

内容概要

这本《现代体育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体育与相关的社会设置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在体育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体育社会问题的本质等。这些论述为我们更全面地辨析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更理性地理解体育在个人生活中的价值,无疑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陆小聪,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体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 如何定义体育 一、Spon概念的由来 二、Spon论的展开 三、回归到体育 第二节 体育的历史变迁 一、古希腊的体育精神 二、西方近代体育的形成 三、中国体育的社会建构 第三节 体育的现代发展 一、体育的高度竞技化发展 二、体育的大众化趋势 三、体育的商业化倾向 第四节 体育社会学的视野 一、作为方法论的社会学 二、体育社会学何以可能 三、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第二章 体育与政治 第一节 体育体制及公共政策 一、关于体育体制 二、我国体育体制及公共政策 第二节 体育中的政治化现象 一、体育的政治化 二、什么使体育政治化 三、体育中的政治化现象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 一、政治介入奥林匹克运动的表现形式 二、政治介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 三、奧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第三章 体育与经济 第一节 体育经济的特征 一、什么是体育商品 二、消费是利益分析框架的关键 第二节 体育经济的供求分析 一、体育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体育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三、国內体育产品总值 第三节 体育与经济的因素分析 一、体育消费 二、体育生产者 三、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 第四节 体育经济的运行模式 一、模式分析 二、观念模式 三、管理模式 四、营销模式第四章 体育与文化 第一节 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 一、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二、东西方体育文化共同点 第二节 体育精神与价值规范 一、体育精神与体育人文精神 二、对现代体育精神的诠释 三、现代体育精神的构建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意义 一、奥林匹克文化的来源与范畴 二、奥林匹克文化的性质 三、奥林匹克文化的內涵第五章 体育与教育 第一节 现代教育制度与体育 一、教育与体育关系的历史变迁 二、现代教育制度与体育 三、中国现代体育教育 四、英关现代体育教育 第二节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一、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二、我们为什么参加体育运动 第三节 体育的教育功能及其发展之路 一、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体教结合——中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之路第六章 体育与传媒 第一节 传媒研究的主要理论 一、经典的传播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 三、当代文化研究 第二节 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发展 一、体育与传媒的结合 二、传媒对体育的推动 三、传媒对体育的控制 第三节 中国体育传媒的发展 一、平面体育媒体的现状 二、电视体育媒体产业 三、新媒体介入体育传播 四、中国体育传媒业的总体概况第七章 体育与观众 第一节 走进体育场的意义 一、体育观赏的文化意义 二、体育观赏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球场暴力与社会安全阀 一、球场暴力的定义 二、谁在球场內“动粗” 三、球场“动粗”是社会安全阀吗 第三节 球迷群体与人际沟通 一、球迷的界定及类型 二、群体与球迷群体 三、球迷群体与人际沟通 四、球迷组织化——一种人际沟通的结果第八章 体育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 一、城市景观体育的概念与特征 二、城市景观体育的背景与意义 三、城市景观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 体育与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二、体育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 三、城市体育公共空间的形态 四、城市体育公共空间的发展 第三节 奥运会与城市规划 一、奥运会对城市规划的意义 二、“绿色奥运”理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北京奥运会对城市规划的推进作用第九章 体育与社区建设 第一节 社区体育概说 一、社区 二、社区体育的兴起 三、什么是社区体育 第二节 城市社区体育和农村社区体育 一、城市社区体育 二、农村社区体育 第三节 社区体育与社区建设 一、什么是社区建设 二、社区建设对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 三、社区体育对社区建设的作用第十章 体育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体育与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体育与家庭的关系 第二节 体育与社会交往 一、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新变化 二、现代社会交往的冷漠、孤独和人类对新型社会交往的渴求 三、体育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平台 四、社会交往促使人们参与并坚持体育活动 第三节 体育与休闲时尚 一、体育休闲是休闲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发展休闲体育,促进体育游戏化、生活化 三、体育时尚化有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和普及第十一章 体育与未来社会 第一节 体育与全球化的发展 一、关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中的体育 三、全球化与体育文化 四、体育全球化与地方性体育 第二节 体育与风险社会 一、中国体育场域的风险生态 二、体育场域风险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未来的体育第十二章 研究综述: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功能主义的研究 一、参与体育运动与发展良好性格之间的关系 二、群体、社区和社会中的体育运动和社会整合 三、运动参与和成就动机 四、运动参与和提高防御能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冲突理论 一、运动员的身体是如何被异化的 二、体育运动如何对人们加以强制和控制 三、体育运动和商业主义的发展 四、体育运动与民族主义和军事主义的关系 五、体育运动和种族主义、性别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批判理论 一、女权主义理论 二、文化研究 第四节 互动理论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导论现代体育正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世界的图景之一。精彩的体育赛事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各类媒体充斥着体育的报道评论,在余暇的时间里人们盘算着如何用体育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体育更是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符号和交流媒介,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能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感受着体育所带来的欢欣或者困惑。 体育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活动,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相关联.反映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观念、制度和风俗,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构成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社会空间里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那么体育是究竟怎样演变成现在这个形态的?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在哪里?体育社会学研究又何以可能?这些就是本章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如何定义体育何谓体育?从语义学的意义上说,体育所指的就是一种对于“身体的教育”(physica education),归属于教育的范畴,学校体育是这种意义的最好体现。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发现体育一词是从日语的同名汉字中转译过来的,它的前身是“体操”,专指20世纪初期在日本学校中开设的诸如“兵式体操”等教育课程。当“体操”更名为“体育”后,其内涵也随之得到了扩展,体育的含义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领域,同时也指称那些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以及工作之余的健身娱乐等活动。由此看来,体育的概念是双义的,即在狭义的意义上,它是特指在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它更为广泛的含义则包括人们通过身体。

后记

与体育社会学研究内容的博大精深相比,这部书稿只能说是在它的浅滩上做了一次仓促的漫游,不足以呈现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全貌。如果说它的出版,能够有助于读者对体育社会学研究有一个概观上的理解.能够为我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则心愿足矣。本书主要为学习体育社会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编写,在内容结构上将体育放在一个宏观的社会结构下进行考察,主要侧重于体育与相关社会设置问的关联性分析.以期使读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体育的发展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及其分工如下:第一章,陆小聪;第二章,董鹏;第三章,马进军、王斌;第四章,杨坤;第五章,夏丽娜;第六章,张修枫;第七章,胡全柱、张鹤巾、王永;第八章,赵文杰;第九章,杨柳;第十章,包艳;第十一章,秦文宏;第十二章,耿敬。上海大学礼会学系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书的校阅工作,陆小聪最后对全书做了统稿及其修改。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胡申生教授从选题到内容以及人员的组织都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得到了上海大学教材建设基金的资助。体育社会学在我国虽然起步不久.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的学术关注。本书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希望它能成为正在构筑中的我国体育礼会学大厦的一块垫脚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体育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