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杨复竣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复竣  

前言

杨复竣先生是全国知名的伏羲文化专家,在他百万言的力著《中华始祖太昊伏羲——中国远古文明探源》出版一年之后,又推出更为宏大的巨著《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五卷,计有《画卦台上读易经》、《人文易经》、《易经故事》、《中国祭祖史》、《中国姓氏史》。这样厚积薄发有质有量的作品高产学者,是要有厚重而渊博知识作基础,敏捷的才思作后盾,还要有对伏羲文化的忠诚执著作动力。杨复竣先生的家乡就是被誉为羲皇故都的河南淮阳,那是一方钟秀而神奇的风水宝地。当年伏羲王天下后,率其部族由古成纪天水沿渭河到达黄河中下游,足迹遍布黄河南北两岸的中原大地,最后由河北新乐南下进入河南,选定宛丘始建都城,,使其王天下的帝业达到辉煌。太昊伏羲故都宛丘、太昊伏羲陵、伏羲画卦台给淮阳注入了人杰地灵之气,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为继承和弘扬伏羲文化而耕耘着,杨复竣先生就是这些耕耘者中的一位佼佼者。三十多年来,杨复竣先生收集、整理、阅读了全国各地古今典藏中和民间传说中关于伏羲的大量资源,进行梳理,按自己的理解与思路再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是一项繁重而浩大的工程,杨复竣先生30多年孜孜不倦的辛劳,为伏羲文化在新时期的繁荣,数十年坚持凌晨3时开始写作,从事中国远古史与中国本源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19本书,已出版文字700多万,作出了无愧于羲皇子孙的重要贡献,这是令人十分敬佩的。前不久,我和杨复竣先生相会于北京,在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与台湾中华伏羲协会合作举办的“2009伏羲文化北京论坛”会上,我们两个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中国的历史基石不能动摇,中国文化基石不能动摇,向中国的“疑古学派”说不,恢复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的历史地位,探寻中华民族根文化之源。这是新世纪、新时期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一项神圣使命,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五卷,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知名伏羲文化专家杨复竣先生,在他百万言力著《中华始祖太昊伏羲(上下卷)》出版之后推出的又一套更为宏大的巨著,计有《画卦台上读易经》、《人文易经》、《易经故事》、《中国祭祖史》、《中国姓氏史》等五卷。240多万字。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宜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穆仁先、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宇、著名民俗学者高有鹏等纷纷为该书作序。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宜兴在序言中称:“三十多年来,杨复竣先生收集、整理、阅读了全国各地古今典藏和民间传说中关于伏羲的大量资源,进行梳理,按自己的理解与思路再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是一项繁重而浩大的工程,杨复竣先生30多年孜孜不倦地辛劳,为伏羲文化在新时期的繁荣,数十年坚持凌晨3时开始写作,从事中国远古史与中国本源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24本书,己出版文字1000多万,做出了无愧于羲皇子孙的重要贡献。”

书籍目录

《中国祭祖史》 第一章 中国人祖 第一节 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中国” 第二节 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统一的国家 第三节 中国第一次建史中的中国人祖 第四节 中国第二次建史中的中国人祖 第五节 中国第三次建史中的中国人祖 第六节 中国人祖太昊伏羲千古一脉相承 第二章 中国人祖坟典 第一节 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人祖坟典 第二节 失落的远古文明寻觅 第三节 太昊伏羲葬地认定的历史条件 第四节 中国老祖坟 第五节 祭祀太昊伏羲的远古大歌舞场 第六节 殷人尚祖昭世 第七节 中国人祖坟从周代起称陵受祀 第八节 “天圆地方”陵制的悖论 第九节 陵庙的传说记忆 第十节 太昊伏羲陵墓碑文讹论辨考 第三章 中国人祖庙 第四章 走进伏羲王国法典 第五章 盛大的中国祭坛 第六章 中国国教滥觞 第七章 中国祭祖史 第八章 中国祭祖百年记录 第九章 透视中国祭祖 第十章 伏羲梳 第十一章 中国人祖太昊伏羲庙匾额楹联诗词《中国姓氏史》《易经故事》《画卦台上读易经》《人文易经》

章节摘录

插图:据史籍《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大夫伯棼,又名斗越椒,在楚不得志。公元前607年,楚庄王率军去陆浑讨伐少数民族,斗越椒在京城发动叛乱,杀了留守大臣司马药贾,引兵屯蒸野,断楚庄王归路。斗越椒以善射出名,其子斗贲皇也武艺高强,与楚兵一战,打败楚军,乘胜追击200余里。不料追过清河桥后,陷入楚军的埋伏,斗越椒被一个叫养繇基的小校射死。饥困的斗家军见主帅阵亡,楚庄王诛杀了斗氏家族,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在乱军中逃命,逃亡到晋国,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官居大夫,令其食采于苗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以苗地名为氏,为苗贲皇。《左传》记载,公元前575年,晋国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晋军和楚军在鄢陵大战,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有恐惧之心。苗贲皇站立在晋厉公身旁,献计说:“楚军多是两广精兵,久不更换,年龄都大了。且楚左右二帅不和。此一战可打败楚国。”次日,交战双方相持。苗贲皇大声疾呼:“只要我们决一死战,楚军没有什么好怕的!”苗贲皇给晋厉公献计,说:“楚国的精兵都在中军,只要先攻破其左右两军,再乘胜合攻中军,就可以打败楚军。”晋厉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楚军。晋景公派上军元帅郄克前往齐国请求齐参加盟会,受到了齐顷公母亲等人的耻笑羞辱。郄克大怒,发誓报复这次侮辱之仇,就带领自己的家族士众去攻打齐国。齐侯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参加盟会。到达敛盂时,高固听说郄克怨恨齐国,逃了回去。晋国人在野王逮捕了晏弱,在原城逮捕了蔡朝,在温地逮捕了南郭偃。苗贲皇从苗地出使,途经野王时,见到了晏弱。回国后,他对晋侯说:“晏子有什么罪?过去各国诸侯伺奉我们的先君,都争先恐后,生怕赶不上。可是如今都说我国君臣不守信用,因此诸侯都怀着二心。这次齐国的国君担心得不到礼遇,所以不出国而派这四个人前来参加。左右侍臣就有人劝阻过,说:‘君王不亲自出国,一定会逮住我们的使臣。’所以高子到达敛盂就逃回去了。这三个人却一致表示说:‘我们不能断绝了国君的修好机会,宁肯死在晋国,也要赴会!’为此他们才甘冒危险前来。我们应该盛情迎接他们,以便使前来晋国的人有怀念之情;可是我们却逮捕了他们,从而使当时齐人劝阻的预料得以证实,我们这种做法不是很错误吗?错了不加改正,而又久久不予释放,以造成齐国的后悔,这有什么益处呢?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1-5本)(套装共5册)》:中国知名伏羲文化专家杨复竣先生在他百万言力著《中华始祖太吴伏羲(上下卷)》出版之后,又推出更为宏大的260多万字巨著《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五卷。计有《画卦台上读易经》、《人文易经》《易经故事》、《中国祭祖史》、《中国姓氏史》等。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宜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穆仁先、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宇、著名民俗学者高有鹏等纷纷为该作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PDF格式下载



书非常好 值得一读 只是不能拆套分开买


作者是研究伏羲文化的专家,五本书中研究易经的书有三本,多了,不过还不错,价格也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