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课堂坐标

严育洪 7-81119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7-81119  

作者:

严育洪  

页数:

2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教学是一段旅程  美国芬瑟曾写过一本著作,书名是《学校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我们常把教学形象化地比作师生一次共同的知识之旅。既然是旅行,就需要进行事先设计与布局:出行目标、出行路线、出行时机、出行方式等方面。在教学“旅途”中,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走向就可能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教学“风景”。当你位于教学途中一个个教学“站点”的时候,你就不可避免地会先确定正确的教学“路标”,然后选择合理的教学“路径”,从而呈现最佳的教学“风貌”。教学之路需要设计  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案例,看这个老师是怎么说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  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从“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后来我发现,“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前两天学校通知,说有专家来听我的语文课。学校领导提醒我“要注意教学设计”。  在为这节“公开课”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在我自己提醒自己“要注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我自己以往的“公开课”的得意与失意。我意识到我所有的得意与失意,似乎都与“教案”、“教学设计”相关。而且,关键的问题似乎还不在“上课前”我如何设计教案,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状况调整我的原先设计好的“教案”。如果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内容概要

  教学是一段旅程,美国芬瑟曾写过一本著作,书名是《学校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我们常把教学形象化地比作师生一次共同的知识之旅。既然是旅行,就需要进行事先设计与布局:出行目标、出行路线、出行时机、出行方式等方面。在教学“旅途”中,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走向就可能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教学“风景”。当你位于教学途中一个个教学“站点”的时候,你就不可避免地会先确定正确的教学“路标”,然后选择合理的教学“路径”,从而呈现最佳的教学“风貌”。

书籍目录

布局一:“定”“活”篇/1走向A:定→活/1站点1:个性/1站点2:规定/4站点3:生成/5站点4:识字/7站点5:作业/8走向B:活→定/9站点1:解法/9站点2:生成/11迷津指点/15真实的课堂为什么说是“变幻莫测”和“深不可测”的?/15怎样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16课堂教学中“变”与“不变”的较量会有哪些情况?/17布局二:“动”“静”篇/21走向A:动→静/21站点1:气氛/21站点2:倾听/24站点3:操作/27站点4:表演/30走向B:静→动/32站点1:探究/32站点2:习题/33站点3:习作/37迷津指点/40教学版的《静悄悄的革命》将会是怎样的效果?/40是不是每节新授课中,只要安排了动手操作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呢?/41教学活动是否要核算成本?/42布局三:“繁”“简”篇/43走向A:繁→简/43站点1:目标/43站点2:情境/45站点3:内容/47站点4:环节/50走向B:简→繁/51站点1:识字/51站点2:拓展/53站点3:习题/55站点4:反馈/57迷津指点/58什么是简单、简约?/58简便就是简单吗?/59怎样理解简单教学的不简单?/60怎样处理好教学方式“多”与“少”的辩证关系?/61布局四:“分”“合”篇/63走向A:分→合/63站点1:组织/63站点2:板块/64站点3:资料/68站点4:练习/69站点5:识字/72站点6:写作/74站点7:测验/76走向B:合→分/77站点1:难点/77站点2:呈现/79站点3:分类/81迷津指点/82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方式?/82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84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87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争论?/88布局五:“高”“低”篇/91走向A:高→低/91站点1:环境/91站点2:立场/92站点3:地位/95站点4:摸底/97站点5:提问/99走向B:低→高/101站点1:人格/101站点2:情感/103站点3:思想/104站点4:话题/108迷津指点/110怎样理解教学的“深度”?/110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111思想性与人文性在教学中存在着怎样的关系?/112布局六:“缓”“急”篇/113走向A:缓→急/113站点1:序幕/113站点2:探究/114站点3:合作/117站点4:补习/118走向B:急→缓/119站点1:课题/119站点2:提问/120站点3:操作/123站点4:生成/124迷津指点/127如何进行有效追问?/127怎样让学生对第一课时“一见钟情”?/129布局七:“内”“外”篇/131走向A:内→外/131站点1:环境/131站点2:联想/132站点3:朗读/135站点4:探究/136走向B:外→内/137站点1:态度/137站点2:素材/138站点3:朗读/143站点4:博客/144迷津指点/146怎样理解教学的“本色”?/146怎样使预习活动既科学又富有个性与成效?/146……布局八:“虚”“实”篇布局九:“正”“反”篇后记

章节摘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似乎正在向“动态式”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不知所云的交流,游移离散的辩论,彩排包装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视听等教学环节上,唯独缺少的便是静下心来体味文本。由此,文本中鲜活的知识以及所折射出来的知识的厚重、深刻、哲理,都在这些所谓的“互动”中显得苍白和浅薄。  只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外显活动理解为互动是不科学的,更不能认为,课堂气氛热闹就是互动。实际上,课堂互动是一个较复杂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合作的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说,课堂互动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看似外静实则内动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经常用“妙不可言”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些事物之美,可见许多东西越是精彩,越是美妙,就越是难以用语言(更不用说不恰当的表演)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到的,能做好的也就是“意会”了,任何虚情的描述和时尚的表演,都会在“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情境中显得苍白无力的。理性的“宁静”会带来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带来学生思维的放飞和个性解读的实现,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才有机会形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课堂坐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