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禅与美国文学

钟玲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钟玲 著  

页数:

457  

Tag标签:

无  

前言

  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原子弹轰炸广岛,经历了“古拉格群岛”、文化大革命等无可言状的精神苦难,人类曾梦想21世纪将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美好的世纪;然而没有想到头一年就发生了9.11这样的恐怖袭击。战乱、暴动、屠杀仍然随处可见。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当然多种多样,然而,深刻的文化冲突不能不说是众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冲突无疑已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前者企图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强行推广他们的意识形态,以图覆盖甚至泯没其他民族文化;后者则采取文化隔绝封闭的孤立政策,不惜以恐怖灭绝手段,维护其停滞与不变,并与一切和他们的看法相悖的力量拼死抗争。随着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强的武器杀伤力及其对自然生态无可挽回的破坏,这种冲突所带来的灾难还会越来越严重。  目前,全世界的有识者都在考虑如何才能化解这一场有可能将人类引向毁灭的冲突。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Michel Rocard)曾指出:策划和平要比策划战争困难得多。同样,实行引向战争的“对抗”,也比实行引向和平的“对话”困难得多!事实告诉我们,“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死硬派”,恐怕是很难对话,也不大可能“化干戈为玉帛”的。但是,希望仍在于两者之间的、极其广大的、不同层次的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人民。他们对文化冲突的遏制和对文化共存的自觉将决定世界的前程。  西方已有学者提出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之外,寻求另一种全球化,即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共生”不是“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和平共处,而是各自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特点,相互依存,互相得益。多元文化共生的全球化,反对以一种文化打压或覆盖另一种文化,主张多种文化保持“共生”互利的状态,以收和平共处、相得益彰之效。多元文化共生的前提就是各民族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自觉。

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的是比较文学学门中的文化移植课题,所探讨之内容则属中国文化西渐的范畴,专注于研究中国禅如何移植到美国文学作品之中。首先,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美国,东亚的禅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且广为传播及落地生根,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少美国作家在其作品中采用大乘佛教思想、中国禅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典故,并且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禅修经验 本书的目的是试图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从历史的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禅如何传入美国文化界、文学界?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文学作品中,吸收了什么中国禅文学的养分?在这大规模的文化移植中,中国禅文学的英译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英译呈现了什么文化上的误读(misreading)现象?文化上的误读又导致哪些移植上的变种?更广泛地说,禅文化对美国文学产生了什么冲击?所谓禅文化还包括美国作,家阅读大乘佛经时在其中所吸收的思想,他们吸取的佛陀、菩萨、中国禅师之故事、中国禅画对他们有什么启发?还有美国作家们的禅修经验如何影响其作品等。

作者简介

钟玲,威斯康辛大学麦地生校区比较文学系博士。曾任教纽约州立大学艾伯尼校区、香港大学,曾任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及文学院院长、国立高雄大学教务长。2003年起于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任讲座教授及文学院院长。小说家、诗人,获国家文艺奖。创作有《芬芳的海》、《生死冤家》、《大地春雨》等。评论有《现代中国缪司:台湾女诗人作品析论》、《美国诗与中国梦:美国现代诗中的中国文化模式》、《美国诗人史耐德与亚洲文化:西方吸纳东方传统的范例》及《史耐德与中国文化》。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中国禅西渐的文化背景与历史 第一节 中国禅传统及其东传日本、再传美国 第二节 禅着陆美国的时代、文化背景 第三节 传播的媒介及胡适、铃木大拙之论战 第四节 美国作家禅修的因缘第二章 美国文学作品吸收的中国禅诗 第一节 中国禅文学传统 第二节 寒山与道元禅师 第三节 中国禅诗与美国诗歌 第四节 中国禅诗与美国小说、散文第三章 中国禅诗之英译 第一节 禅诗英译本之选诗准则及读者群 第二节 有关僧人的友谊诗之英译 第三节 禅理诗之英译及其文化误读 第四节 禅趣诗之英译及其文化误读 第五节 王维、苏轼之禅诗的英译第四章 公案、佛教人物故事与美国文学 第一节 公案之学习 第二节 融人美国文学作品的公案 第三节 佛、菩萨、禅师的故事之引用第五章 禅文化与美国文学 第一节 佛经之翻译、引用与诠释 第二节 禅画、山水画之学习与引用 第三节 生活禅与创作结语图辑参考文献英中名词对照表中英名词对照表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禅西渐的文化背景与历史  “禅”一字的源起概述如下:“禅”一字是梵文Dhydna的音译,最早的中文音译是“禅那”,后略为“禅”。Dhydna在中译的佛教经典中也有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静虑”等。其实“禅那”是古印度各教派普遍采用的打坐修行方式,类似《奥义书》中所讲的“瑜珈”(“Yoga”),瑜珈也是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其目的是体认“神我”。因此“禅那”是一种境界,一种过程,不等同于静坐,但与静坐有密切关系。而且不论大乘、小佛教的修行者都采用静坐法来制心一处。“禅那”又与大乘佛教经典中的六度之一有关,即六波罗蜜之一的禅定度,六度是指由生死轮回之此岸抵达涅槃寂静之彼岸的六种途径:即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及智慧度。中国佛教习惯把“禅”与“定”并称为“禅定”,认为通过“心注一境”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人内心之干扰和外界之引诱,精神集中于被观察之对象,按规定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化解烦恼,去恶从善,由痴转智,由污染到清净。中国禅大致经由日本传去美国,故“禅”字的英译普遍采用的是日文发音的罗马字Zen,后来也有学者与译者用中文发音的罗马字Ch’an或Chan。“禅”一字的内涵本为一种修行方法,于五世纪至七世纪在中国发展为一大宗教宗派的名称,其内涵已远超过静坐调心之法,因为此一字已经代表了禅宗之宏旨与信仰。唐朝以后,禅宗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广为流传,到了二十世纪又流传到西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禅与美国文学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总体是不错的
感觉很好


钟玲又是一位从台湾走向美国的女中豪杰,现又回归至香港浸会大学,作了文学院院长。感兴趣的是本书中有感中国禅诗中的英译及文化误读的章节。


不好写,不错!


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介绍性的,所以没有太多深奥内容,都是大家能读懂的,入门者的不二选择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