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成本会计学

王仲兵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王仲兵  

页数:

373  

前言

  成本会计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成本概念首先表现为财务会计的资产计价以形成会计要素的账面价值;其二,资产一旦被使用就转化为费用要素,其账面价值就转化为费用金额,出于成本效益对称原则,要对这种转化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应的成本会计处理,这就包括了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其三,基于特定管理目的而对成本新分类所生成的增量成本信息,如战略成本管理、适时生产制度。本教材正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进行了内容设计与体系衔接,不仅阐述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框架与实务操作,而且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一体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较好地避免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上的重复。  由此,本教材在具体的章节安排上体现了这三个方面。本教材共17章,其中第1章与第2章对成本概念及成本核算进行了系统阐述;第3、4、5章是对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的专门讲解;第6、7、8章是从成本流程角度对三种基本成本核算方法的描述;第9、10、11、12章是对辅助成本核算方法的讲解,重点是成本核算与成本事中控制相结合的思想,尤其是作业成本法开始对传统成本核算产生冲击;第13章是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组合使用;第14、15章是成本结果及其分析,是对事中成本控制效果的检验;第16、17章是将基本成本信息扩展到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成本会计模式及应该树立的一些新观念和新技术。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经济类专业本科生与MBA学生使用,同时适用于从事不同层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还可以作为在职会计人员及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培训与自学使用。  本教材由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王仲兵教授编著,孙俐、谭熳、赵彩云、王雁茹、靳晓超、刘坤等硕士研究生协助对书稿进行了语言润色与数据校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方红星社长与李智慧主任对本书的出版作了深入细致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国内外的相关论著给了本教材有益的启迪。对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以最大的努力去完善古老但充满新意的课程用教材,但因自己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有限,书中可能会存在疏漏或不足,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和补充。

内容概要

  成本会计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成本概念首先表现为财务会计的资产计价以形成会计要素的账面价值;其二,资产一旦被使用就转化为费用要素,其账面价值就转化为费用金额,出于成本效益对称原则,要对这种转化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应的成本会计处理,这就包括了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其三,基于特定管理目的而对成本新分类所生成的增量成本信息,如战略成本管理、适时生产制度。本教材正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进行了内容设计与体系衔接,不仅阐述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框架与实务操作,而且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一体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较好地避免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上的重复。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1.1 成本的含义1.2 成本会计的目标1.3 成本会计的内容与工作组织1.4 成本会计的其他相关制度第2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2.1 产品成本核算的含义与基本要求2.2 成本流程与产品成本核算程序2.3 产品成本核算程序的选择第3章 直接费用的核算3.1 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2 直接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3其他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4章 间接费用的核算4.1 间接费用的性质与内容4.2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4.3 制造费用的核算4.4 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5章 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费用的划分5.1 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费用划分原理5.2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5.3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5.4 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第6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品种法6.1 产品成本核算的品种法6.2 产品成本核算的分类法6.3 联产品与副产品的成本核算第7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批法7.1 分批法概述7.2 分批法例解7.3 分批零件法第8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步法8.1 分步法概述8.2 逐步结转分步法8-3平行结转分步法第9章 作业成本核算9.1 作业成本核算概述9.2 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9.3 作业成本核算法的程序9.4 作业成本核算法的比较与发展第10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定额法10.1 定额法概述10.2 定额成本的计算10.3 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10.4 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第11章 标准成本制度11.1 标准成本制度概述11.2 标准成本的制定11.3 标准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11.4 标准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第12章 变动成本核算12.1 变动成本法概述12.2 变动成本法成本核算程序12.3 变动标准成本制度第13章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13.1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演进13.2 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概述13.3 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实际应用举例第14章 成本报表14.1 成本报表概述14.2 基本成本报表14.3 其他成本报表第15章 成本分析15.1 成本分析概述15.2 产品类别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15.3 成本项目构成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15.4 管理成本专项分析15.5 期间费用分析第16章 战略成本管理16.1 战略成本管理概述16.2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16.3 战略定位分析16.4 价值链分析16.5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16.6 战略成本管理述评第17章 成本会计专题17.1 成本计量模式的演进17.2 产品生命周期与目标成本17.3 适时生产制度与倒推成本法17.4 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可以认为企业内部就是成本计量,而利润则是市场角度的成本补偿计量,只有被市场接受的企业成本耗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这就意味着企业成本目标的形成有赖于竞争机制,生产同一商品的企业家们依据已被发现的价格安排生产,最后未被这个竞争过程所淘汰的企业的成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体现为一种“机会成本”。从企业成本角度看,企业营销可以视为一个将企业成本耗费所带来的产品或服务展示给顾客的过程,创新则表明在有意义的领域做出独特或一定程度与众不同贡献而进行的成本流程安排。1.1.2成本概念的多层次性  J.M.克拉克所言的“成本的所有各个方面”表明成本概念的多层次性,从会计学专业视角来看,应正确辨析经济学、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及产品理论视角的成本的含义。  1)成本的经济学理解  由于经济学包含着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两个分支,而西方经济学又包括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通常意义的成本概念是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之上的,因此成本的经济学理解包括了微观经济学成本概念与政治经济学成本概念。  (1)西方微观经济学成本概念  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被认为是厂商在从事商品和劳动生产或分配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本质是资源消耗的过程,外在表现是货币支出的发生。由于西方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因而对成本的考察是站在机会成本的角度,即厂商要使某一生产要素的单位成本等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赚得的最大数额,也就是某事项中由于没有把它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上所放弃的利益。西方经济学将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实际支出称为显性成本,而将基于机会成本角度的成本概念称为隐性成本。然而,由于机会成本本身界定的主观性,在理解上较为一致的机会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显性成本为必要支出,否则就应视为一种损失;其二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如投入自有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或称资金使用费用)。比如,某业主将自有资金200万元投资经营饭店,年度利润表显示的主营业务收入为90万元,各种税费共计82万元,同时一年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请问该饭店从会计主体角度与业主视角的利润相同吗?差异何在?  西方微观经济学通常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共同构成的成本称为传统成本理论,而针对企业本质理论研究所涉及的成本观念,比如将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等又称为现代成本理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成本会计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