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2008-7
谢琨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07出版)
谢琨 编
342
《管理会计》主要依据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来构造内容框架的,共13章,由管理会计基础、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两个部分组成。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概念、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些内容涵盖了当前管理会计的多方面的内容。另外,每章后面都附有丰富的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 《管理会计》融理论、方法、实例于一体,内容丰富,可作为大专院校会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学习管理会计的教材或参考书。
第1篇 管理会计基础第1章 管理会计概论1.1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2 管理会计的定义1.3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1.4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1.5 管理会计的主题1.6 管理会计职业1.6.1 职业组织1.6.2 从业认证1.6.3 职业道德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2章 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2.1 成本习性及其分类2.1.1 成本习性的含义2.1.2 成本按其习性的分类2.1.3 管理成本的通用模式2.2 成本习性分析2.2.1 高低点法2.2.2 散布图法2.2.3 回归直线法2.2.4 其他分解方法2.3 变动成本计算法2.3.1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2.3.2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2.3.3 变动成本计算法对利润的影响规律2.3.4 对变动成本计算法的评价2.3.5 完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协调2.4 多元化成本的概念2.4.1 边际成本与差量成本2.4.2 付现成本与沉没成本2.4.3 原始成本与重置成本2.4.4 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2.4.5 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2.4.6 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2.4.7 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2.4.8 机会成本2.4.9 责任成本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第3章 本-量-利分析3.1 本-量-利分析概述3.1.1 本-量-利分析的含义3.1.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3.1.3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3.1.4 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3.2 保本点的计算分析3.2.1 保本点分析的意义3.2.2 保本点的计算3.2.3 保本点分析的图示法3.3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3.3.1 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3.3.2 达到保本点的作业率3.3.3 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3.3.4 本-量-利的概率分析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第4章 经营决策分析4.1 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第5章 投资决策分析第6章 全面预算第7章 标准成本制度第8章 责任会计第2篇 管理会计新发展第9章 战略管理会计第10章 作业成本法第11章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第12章 环境管理会计第13章 平衡计分卡理论附录A 复利现值系数表附录B 复利终值系数表附录C 年金现值系数表附录D 年金终值系数表附录E 练习题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第1章 管理会计概论1.1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民1.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始祖是意大利的数学家帕希罗(Luca Paciolo),于l494年建立了借贷分录系统(Double Entry System),使商业交易行为得以用会计分录来记载。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企业家开始投入资金来建造厂房设备,直到20世纪初期,多种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方法纷纷产生。大部分成本会计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管理会计的传统方法,虽然在前三个世纪已发明,但直到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所设立的管理会计委员会(Committee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才开始正式使用“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的名词与定义。18世纪的工业革命,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促使了制造业产生。企业随着营运活动的增加而扩大组织,尤其是制造商的扩张,促使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更为详细,因其需要成本数据作为货品定价的基础。随着商业行为版图的扩大,铁路运输范围逐渐延伸,铁路公司的管理阶层需要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来规划与控制日常营运的现金收支行为,以及评估各单位的营业绩效。管理会计史上各种方法的产生,主要是来自实务的需要。自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传统管理会计方法的主要贡献者很多列于表1-1。首先,分批成本制度是由道森(Dodson)在1750年所创,他当时为了计算出每批鞋子的单位成本,并以鞋子尺寸为分批生产的标准,分别算出每批鞋子的生产成本,进而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在19世纪中期,梅滋瑞尔斯(Mezieres)把分批成本制度推广到制造业,并且把各种成本计算的程序与方法解释得十分清楚。……
《高等学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列教材•管理会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