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奇迹

张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西  

页数:

253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7年深秋的一天,我抬头呆望了一会儿天花板,然后打电话给一位曾经合作过的责编,说我想写导演康洪雷。责编在电话那头拼命摆手,说康没什么名气,这类书根本卖不动。别傻。  责编考虑的是市场是销路。也对。  我又呆望了一会儿天花板,并没有把写康洪雷的想法收回。在电影学院折腾了几年,对电影现状颇感困惑,却对康洪雷的作品多有尊敬。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出了我的眼泪。他对历史对社会对观众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良好印象。  2007年11月初的某天,我参加了一个聚会。当康洪雷偕夫人踏着《婚礼进行曲》滑稽搞笑地出场时,我才知道是他过生日。场面简约而热闹,来者都是好友。那晚康洪雷话特多,嘴也贫,虽然四十好几了,依然像个调皮的孩子王。一个长相死难看的家伙把康洪雷的脸糊满蛋糕奶油,康洪雷更坏,不擦脸,却冷不防地亲了一下那个看似敦厚的中年男人,并把他也糊成花脸。他们的玩闹动静很大,洋相连连,在场的许多人都被卷进去。我几次笑翻。席间,善解人意的康洪雷怕我生分和拘谨,特意叮嘱同桌的两位青年人陪我把酒攀谈。  出去接电话时,有位小服务员悄悄央求我,能否把史班长叫出来,特想跟他合影。我问史班长是谁?女服务员说,就是给你敬酒的那个啊。女孩眼泪汪汪的样子让我觉得奇怪,我认真打量起我面前笑容可掬,清秀而略带书卷气的张译,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回到家中上网浏览,才知道史班长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一个情深义重的角色,这个角色令无数观众癫狂;才知道《士兵突击》火得一塌糊涂;才知道康洪雷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导演了一部军旅电视剧;才知道那个长相死难看的家伙是编剧兰小龙,被康洪雷亲了一个大嘴巴的是总制片人张谦。  2007年,他们联手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份精神大餐。  这一年,中国发生过许多大事,其中,《士兵突击》的出现,是最有记载价值的事情之一。没有女性角色,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男女间的情感纠葛,就是传递了真诚、善良和坚持的信念而感动了大江南北和海内外的无数观众。  用一周时间,我认真地看完了《士兵突击》。就像当年看《激情》时,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次伴随着更大的感动与愉悦,灵魂再次被拷问,对康洪雷有了更多的敬重和感谢,写康洪雷的想法卷土重来。  决定有所动作的前一刻,我给出版界的某腕儿打电话。听说我要写导演康洪雷,对方立刻表示没兴趣。我问为什么写康洪雷不行?对方诚恳地说,康洪雷还没火到那个份儿,还得等几年。观众只感兴趣电视剧传播带给他们的精神,不关心导演、演员们背后的故事,顶多也只有媒体感兴趣。仅此而已。说到底,康是戏火人不火,而那几位大腕导演都是戏火人也火,有专门的经济公司给他们宣传。康不注重对自己的宣传,如果给他重新包装,投入太大。  既然没人看,我还写这本书吗?  最沮丧时,我跟《士兵突击》的挚爱者徐雅雅转述了出版方面的态度。她勃然,继而恳求我一定要写。她说康洪雷自己都不知道他有多伟大。这是一本有影像的当代圣经,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  曾经是军人的徐大姐对我宣称,她值得一嫁的男人都在二战中牺牲了。《士兵突击》仿佛又让那些英雄男儿再现。我领悟到了《士兵突击》的价值所在。文章从来都是写给该看的人看的。  徐大姐请求我为一个好人写本书。她说康洪雷值得写,写他是你的光荣!  我曾到《士兵突击》贴吧浏览,见识了无数中“兵”毒的突迷。这部剧就像一朵火花,一根导火索,在贴吧里翻起了巨浪。如果说,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激情已经燃尽了的话,那么,这个虚拟的世界又让激情重新点燃。这些寻找灵魂依托的观众,其基数之大令人惊叹不已。由于这部剧,他们突然找到了一种共鸣,找到了知音和朋友,如同当年唱着《国际歌》就能找到同志一样,这就是《士兵突击》!  短短一年,百度《士兵突击》贴吧的跟帖人数已到280多万,点击量在三千多万。这样一种自发的纯粹的力量在网上整体亮相,实在有些罕见,不能不让人震撼。谁说中华民族缺少精英,缺少英雄气节,只是缺少发现;谁说中国人已经散成一地沙子,只是缺少凝聚力,缺少认同的信仰!  《士兵突击》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康洪雷不能不算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我仅仅是为一个好人写书吗?《士兵突击》所引发的精神现象岂止是一个好人就能完成的?这背后应该有一个发力的整体,而这个发力整体背后的核心人物是谁,他们是怎样运作才推出这部令千万观众热泪盈眶的作品?他们可曾料到,这部作品将引发出国人的一场精神洗礼运动?  我也终于喘了口气,国产电视剧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剧迷,终于可以从港台剧、韩剧、美国大片的苦海里跳出来,充满惊奇地欣赏我们自己的偶像明星,崇拜我们自己塑造的屏幕英雄。  作为同道中人,我开始咀嚼《士兵突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怎样的价值?越品味,越觉得我极愿意把这部作品的始作俑者李洋、张谦、康洪雷、兰小龙等人拉到前台晒晒太阳。这些平头,平脸,平常心的男人,在我眼里都是掷地有声的草根英雄。  《士兵突击》不仅教会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的信条,还教会我们对人对事怀有感恩之心。这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只是我们丢失过一段时间,现在我们又被《士兵突击》援引着去寻找,去回望。  《士兵突击》引发的精神现象,给社会学提供了解读当代中国人不甘沦陷精神沙漠而渴求理想和美好的心理态势。这种精神现象是自下而上的,以网络为平台自发辐射,以滚雪球的方式席卷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个区域,甚至华人所在的各个国家。极为难能可贵的是,它从“突迷”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我们久违的信仰被重新发现、捡起的心理过程。  也许《士兵突击》之后,康洪雷的心血之作《我的团长我的团》将再次在中华大地刮起“团长”旋风,那个场景真的有可能出现;也许康洪雷再也未能拍出超过《士兵突击》高度的作品,激情不复,江郎才尽……但是,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燃起了共和国父辈们埋藏在心底的激情;一部《士兵突击》再次燃起几代人的信仰之灯,唤醒数千万人对美好和真诚的向往,仅凭这一贡献,我们也有理由记住康洪雷的名字。  我不给康洪雷写传记,这种事留着他自己干去吧。我只把与他的对话,以及与数人的数次心灵碰撞加以整理和提炼,作为最先介绍他的一本书传播给喜欢他作品的读者。  每个时代的每个领域都不乏睿智者,他们之间看似无关联,但放到同一个话题里,听他们阐述独到见解,看他们的智慧大碰撞,便是一道奇观了。如果读者也认可这本书是解读导演康洪雷和《士兵突击》的一把新钥匙,我便有理由转移注意力了。  而且,即便只有少量读者,我也愿意承受。  仅以此书,向他奇迹般的经历和作品致敬!

内容概要

一部《士兵突击》令2007年温暖绽放,它不但成为收视冠军而且迄今已囊括20多个奖项,成为一道奇特的景观,被称为“士兵突击现象”。一部国产电视剧达到了这样的精致和人性,它的成功是彻底的。 导演康洪雷完成了这部大作品。以致有人说,你能信么?《青衣》,《激情》和《士兵》是一个人拍的。 康洪雷是谁?这个奇迹究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士兵突击》,短短几年,这位传奇导演几乎每部作品都刮起收视旋风。这部高端人物访谈录,是对导演康洪雷的成长道路和他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士兵突击》的首次全面解读,是各方人物精彩对话的结集。访谈既有知名专家学者,官员、电视人,《士兵突击》演员、“突迷”们的真知卓见,也有康洪雷本人的自述。其对《士兵突击》现象的精神解谜、对康洪雷现象的阐释,成为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道特别精神盛宴。

作者简介

张西,生于新疆,祖籍山东泰安,现供职于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国家荣誉》、《爱别离》、长篇纪实《抗战女性档案》、《中国打拐大案实录》、《女警官手记》、《西部禁毒调查报告》。

书籍目录

上篇: 各方坐论康洪雷和《士兵突击》 作家谈康洪雷   韩少功:康洪雷有骨头,有头脑,有心肝   毕飞宇:康洪雷有一种浑然不觉的力量   刘震云:康导读的是生活这本大书  学者谈《士兵突击》   李银河:兄弟情义在战场上作用很大   吴飞:《士兵突击》中正平和,把道理讲得越来越深  主持人谈康洪雷和《士兵突击》   张越:灵魂、爱和犹豫让生命有所依托   白岩松:伟大的时代正在到来   崔永元:我确实不主张老夸康洪雷   何东:康洪雷的“第二口气”  官员谈康洪雷和《士兵突击》   李洋:让我们做一回在田野里拾捡麦穗的人   张宏森:康洪雷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万旭:社会浮躁走到了拐点  制片人、导演、编剧谈康洪雷   张纪中:康洪雷还在成长期   张谦:导演需要实干经验   张绍林:我和雷子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陈枰:康洪雷还得有好编剧   张寒冰:康导的工作方式很温和  《士兵突击》演员谈康洪雷   王宝强:第一场戏,康导就夸了我   张译:康导像我的精神导师   张国强:康导是我的兄长   段奕宏:康导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导演   邢佳栋:康导给我带来一种跟拍戏没关系的东西   陈思成:跟康导在一起有找到组织的感觉  “突迷”谈《士兵突击》   盛放盛开:观众没有缺席   徐家姐妹:《士兵突击》具有延续生命的意义   刘莎白:《士兵突击》创造了一个平民偶像风潮 下篇:康洪雷的雕刻时光 我快乐自由的童年   一、大杂院里的快乐男孩   二、我眼中的父亲   三、内蒙古艺校   四、妻子弓小宁说前三天看人,后三天看心  进入影视圈   一、当电影演员   二、借调8年心没有变灰  主要作品及两任重要编剧   一、第一次执导《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青衣》、《有泪尽情流》和《民工》   三、很在乎编剧陈枰的话   四、与兰小龙再度合作《我的团长我的团》  创作思语   一、艺术工作者   二、电视剧艺术   三、场景的选择有偏好   四、初剪时总是心疼地不敢看   五、《士兵突击》不是里程碑   六、演员的化妆风格   七、科学定量拍摄时间   八、关于音乐   九、摄影风格和分镜头工作  关于演员和角色  一、王宝强身上有一种卑微的态度   二、段奕宏在苦难中没有把自己变灰   三、张译有一种悲悯情怀  戏里戏外  一、腰伤引发的神奇经历   二、性格上有意朝柔和方向走   三、天生不喜欢吃和穿   四、学习的能力  师长和朋友  一、朋友圈   二、张纪中让我从副导演成为导演   三、黄健中逼我写分镜头   四、陈家林教会我自信   五、孟凡耀调教我做人   六、李黎去了,我痛苦得脱了相   七、第一个师傅:王新民   八、编剧桂雨清之死 后记

章节摘录

康洪雷与韩少功原本无必然联系。原以为康洪雷的触角不会延伸到作家群中,毕竟这类高端人物要比普通观众更惜爱时间。沉浸到研究康洪雷的乐趣中的我,逢人便会问:“知道《士兵突击》吗?”当然对韩少功这种重量级人物,我问的时候略有些不好意思。张谦笑了,他说对了,这就是艺术作品的魅力,虽然艺术真实不能等同于生活真实,但观众被感动了,就说明他们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盛放盛开”这个名字,一看就是专用于虚拟世界交流的符号。当网络时代弥天盖地扑来时,长期处于精神肃杀的中国人的后代们,坚决甩掉父辈们承载过的诸多沉重与悲情,无限贪恋着那个虚拟世界提供的精神自由的氛围,以求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禁忌自我松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士兵突击》含义丰富,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我找出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它们是灵魂、爱和犹豫。  ——张越(主持人)  《士兵突击》已经是脱缰的野马,它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而且这种生命的意义不断的还在延伸,不断生成更新的意义。突迷们的成份很丰富,跨阶级、跨知识。跨性别、跨职业,跨年龄,原本没有共同语言,只因喜欢《士兵突击》,便聚到网络上。  ——李洋(制片人)  康洪雷显然不属于作品数量多的导演,但属于构成了美学现象的导演。他的作品,一部一部火下来,不仅流行,还在产生美学意义。  ——张宏森(官员、作家)  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像这种机会,一辈子可能只有这一次。我特别知足。  ——王宝强(许三多)  康导像我的一个精神导师  ——张译(史今)  康导能激发每一个演员身上的一种能力、想法,他有这个本事,跟老康合作,你必须怀着一种健康的状态,他会净化你的创造性。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导演。  ——段奕宏(袁朗)  这部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相信混迹于贴吧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盛放盛开("突迷")


编辑推荐

《奇迹:康洪雷和〈士兵突击〉》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韩少功(作家):“不放弃”,就是对自己要狠一点,要克制,肯磨砺。“不抛弃”,就是对他人要承担,要付出,要慈悲和忠诚。这其实是人生两大主题,是核心价值观,是直指人心的。毕飞宇(作家):“有意义”现在成了一个流行语,在当今这个文化语境底下,《士兵突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有意义”。白岩松(主持人):以我的职业角度来思考,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士兵突击》是一个时代即将发生重要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清晰的符号。张越(主持人):《士兵突击》含义丰富,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我找出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它们是灵魂、爱和犹豫。李洋(制片人):《士兵突击》已经是脱缰的野马,它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而且这种生命的意义不断的还在延伸,不断生成更新的意义。突迷们的成份很丰富,跨阶级、跨知识。跨性别、跨职业,跨年龄,原本没有共同语言,只因喜欢《士兵突击》,便聚到网络上。张宏森(官员、作家):康洪雷显然不属于作品数量多的导演,但属于构成了美学现象的导演。他的作品,一部一部火下来,不仅流行,还在产生美学意义。王宝强(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像这种机会,一辈子可能只有这一次。我特别知足。张译(史今):康导像我的一个精神导师段奕宏(袁朗):康导能激发每一个演员身上的一种能力、想法,他有这个本事,跟老康合作,你必须怀着一种健康的状态,他会净化你的创造性。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导演。盛放盛开(“突迷”):这部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相信混迹于贴吧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奇迹 PDF格式下载



在07年底疯狂爱上《士兵突击》后 就用手机看过《奇迹》的电子书 最近因为在网上看到康洪雷对新作《推拿》的看法 于是又想起康导 最终打算买这本书 重温钟爱《士兵突击》的时光!


大爱啊


到手还没仔细读,相信会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应该不错 速度挺快的


还好吧,只是首次购物当当,让我太纠结了


给朋友买的,但是朋友说买错了,似乎不是故事。


买了,看了。说实话,如果仅针对《奇迹》这本书并不是非常好看,但我爱屋及乌,透过《奇迹》多了解了《士兵突击》的台前幕后(当然是有限的),也不错。卓越的价格也优惠。


因为关于《士兵突击》,所以购买了,书还行,但离我们的期待有点距离。


真心希望这部书的编者都是真心喜欢一部剧的人,但更希望他们是一些一样爱岗敬业的人


这本书真的很棒最喜欢的是张越和白岩松那两篇 还有何东老师的对康师傅的崇拜又深了一层……OMG 康师傅和老九 俺们想你……


突迷值得一读的书!会从里面学到更多 这跟上官网,上贴吧不一样


采访了很多人,写得很细腻,能让读者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康洪雷,对于《士兵突击》也有了更深次的理解!


这些访谈赋予了《士兵突击》新的可能!触人心弦,感人至深。


书的质量不错,可读性也比较强~


看到了很多人的不同视角的观点,不错


书很及时,理念不错,正在看,对士兵跟康导都有了更多层面的了解。是很不错的背景材料。


喜欢《突》,在2008,它温暖了我的心,让我学会如何坚持,泪是真的,笑也是真的,这是我最爱的一部作品,它的位置在我身体的左侧,不知《团》是否能超越它,期待中......


可以更多了解《士兵》台前幕后的故事。


奇迹是由一个又一个努力累积起来的成果


如果真正喜欢看《士兵突击》,就一定也会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是电视剧的一个延伸,里面的访谈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这部电视剧。看完后对康洪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所具有的精神决定了他一定会拍出好的电视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