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

曹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曹茹  

页数:

267  

Tag标签:

无  

前言

  “传播心理研究丛书”终于出版了。在我国内地每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书中,至少到目前为止,以传播心理研究命名的丛书大概这是第一套。这套丛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宏观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的科学政策、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心理科学就不可能从伪科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中断了十年的教学、科研之后又获得新生。同样,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社会背案,传播学也不可能从西方被引进到中国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据此可以断言,作为心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传播心理学也不可能在我国的学科领域里有其立锥之地。  从中观看,如果没有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校领导班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学校在1995年就开始招收新闻心理学(1998年改为传播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继而又于2003年招收传播心理学的博士研究生,2001年学校领导又批准成立传播心理研究所,就不可能完成传播心理学教学、科研的体制化(即在学科建设、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得到落实),也就不可能为在中国传媒大学培养传播心理方向的专门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内容概要

本书以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测量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水平与结构,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媒体机构和不同地区的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差异,证实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对职业承诺的负面影响,提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与防预的策略。对新闻从业者和媒体管理者了解、应对职业倦怠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者。

作者简介

曹茹,女,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师从刘京林教授,主攻传播心理方向, 2006年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主讲报纸编辑学、传播学概论、新闻心理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三、关于“Job Burnout”的中文译名 四、职业倦怠与抑郁 五、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 第二节 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状态 一、工作压力大 二、社会支持下降 三、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 第三节 本书研究与写作的基本路径 一、内容框架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第二章 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第一节 西方的职业倦怠研究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二、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 三、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 第二节 我国的职业倦怠研究 一、台湾的职业倦怠研究 二、香港的职业倦怠研究 三、大陆的职业倦怠研究 第三节 新闻从业者与职业倦怠 一、西方对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研究 二、我国对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研究第三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现状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职川倦怠的水平与结构 一、新闻从业者已出现职业倦怠症候 二、三个维度的倦怠情况 三、职业倦怠的结构 第二节 职业倦怠的人口特征 一、职业倦怠与性别 二、职业倦怠与不同的媒体机构 三、职业倦怠与不同地区 四、职业倦怠与报道领域 第三节 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 一、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承诺水平 二、职业倦怠对职业承诺的影响第四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原因 第一节 职业倦怠与压力 一、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的相关分析 二、职业倦怠与人口统计学变量 第二节 压力源分析 一、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 二、压力与个体差异 三、不同工作年资的新闻从业者压力源的差异 四、媒体组织作为职业压力的来源 五、倦怠者自述压力源第五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个体归因 第二节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环境归因 一、成就感缺失的诱因 二、不公平感的诱因 三、缺乏自主的诱因 四、影响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因素第六章 新闻从业者工作投入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职业倦怠研究的新发展——工作投入研究 一、什么是工作投入 二、工作投入的相关因素及测量 三、新闻从业者工作投入的表现 第二节 新闻从业者工作投入的个体原因 一、对新闻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 二、个人工作能力很强 三、对工作有很强的责任感 四、保持平和的心态 第三节 新闻从业者工作投入的环境原因 一、领导信任 二、可以从工作环境中学到知识、经验 三、新闻报道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媒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合理第七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干预与预防 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心理学分析 一、情绪是职业倦怠的核心 二、职业倦怠不是一种心理病态 三、负面情绪的产生 第二节 职业倦怠的干预 一、个体的自我心理调适 二、组织对职业倦怠的干预 第三节 职业倦怠的预防 一、个人的预防策略 二、组织的预防策略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一、对本研究的回顾 二、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三、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在过去30余年里,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关于“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至今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统计表明,在早期的研究中,至少有30种以上职业倦怠的定义和概念描述。这些定义可以分为两类(见本书第二章第一节),一种是静态的,即描述了职业倦怠的症候或表现,如“职业倦怠是一种体力、情绪和精神的耗竭状态,它表现为体力消减和慢性疲乏、无助感、无望感和对自我、他人及工作生活的消极态度。”(Christina Maslach,1982)涉及身体、情绪、精神、态度、动机、希望等多种状态,这些状态都属负面的身心状态,也就是说“职业倦怠是个体负面的体验,它和问题、悲伤、不舒服、功能紊乱、负面的结果有关。”  (Christina Maslach,1982),概括起来,职业倦怠作为一种与工作有关的负面的心理状态表现为:(1)体力、精力、情绪的耗竭或用尽;(2)对工作和他人的冷漠态度;(3)不自信、无望感。  还应注意的是,有的定义还指出了职业倦怠是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无精神病理学原因的负性心理状态。如Brill(1984)指出:“职业倦怠是在没有精神病理学原因的前提下由期望所调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状态,它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个体曾经有过良好的工作绩效和较高的情感水平;二是在没有外来帮助和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个体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