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影视艺术心理学

宋家玲,宋素丽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家玲,宋素丽 著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反观近百年的人类生活,心理学和影视艺术的影响举足轻重,二者互证式的发展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通向人类心灵的极点。可以说,影视艺术现象无一例外地皆发端于心理学的根基之上,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鲜活生动的实证案例。伴随着科学和艺术之间更广阔、更深远的相互渗透,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也将展开新的篇章。

作者简介

宋家玲,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当代电影》编委。出版著作:《电视剧艺术论》、《影视文学创作论》(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二等奖)、《影视艺术比较论》、《电视剧编剧艺术》(合著)、《电视片写作》(合著)、《香港电影80年》(合编)、《影视艺术之道》(自选集)、《影视剧本选评》(合编)、《电影学前沿》,以及中篇小说《危险的脑疝》、诗集《恋人眼睛》等。主要影视作品有: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第一编剧/执笔)荣获1992年度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16集纪录片《伟人周恩来》(总编辑)荣获1994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纪录片学会纪录片一等奖;20集电视剧《皇城旅店》(总编剧),30集电视剧《旋涡》(编剧顾问)。多次参加中国视协影视制作中心组织的长篇电视剧策划或审稿工作。荣获北京市2004年“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宋素丽,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闻采编实务、纪录片创作、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影视心理学。出版专著《自我的裂变——叙事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纪录片研究(1978-2008)》。参与编写的著作有《影视叙事学》、《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电视采访:接近事实真相》等。在《当代电影》、《电视研究》、《中国电视》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0年曾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记者”称号。

书籍目录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上编 心理学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 第一章 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 第一节 心理物理学:物质构成元素对视听感知的作用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心理结构对影视表达的影响 第三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意识流电影和情绪表达的意义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视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 第二章 心理学是探究影视创作、观赏心理的基础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场”理论和影视审美经验研究 第二节 皮亚杰学派:影视创作欣赏中的“同化”和“顺应”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形象的直觉思维和“心理距离说”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影视传播中的信息产生和交流 第五节 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取向——后现代氛围中的心理学:叙事心理研究时代的到来 第三章 格式塔理论与影像艺术心理的建构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格式塔理论对审美心理研究的贡献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电视:生活与信息、审美的链接 第五节 格式塔理论的新扩展:“生态感知”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与影视艺术原理 第一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四节 精神分析与影像艺术魅力之追寻 第五节 影视叙事中情节推进的“动力源” 第六节 影视中的角色设置和发展之“情结”依据 第七节 充分调动观众心理层面上的“认同”机制 第八节 电影研究从经典理论进入现代理论阶段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 第五章 影像表达心理机制的形成 第一节 视知觉理论与影像表达 第二节 像场起始于心理感应——像场空气说 第三节 看与被看(摄与被摄)——创作心理的一道屏障 第四节 影像隐喻:暗示与象征 …… 第六章 影视叙事心理简论 第七章 影视审美心理探析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随着影视艺术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越来越深入,高等院校的影视专业也成为年轻学子趋之若鹜的热门求学方向。与之相应的是,有关的专著和教材日渐多了起来,有的甚至进入畅销书之列。从最初的创作、制作等实践层面,到后来的多方理论融入,尽管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但终是有人需要,显示出当代人文学科中这方天地的昌盛景观。我有幸从事影视专业教学二十余载。从上世纪80年代撰写出版《电视剧艺术论》,到90年代初涉足电影创作及其理论研究,写作出版《影视文学创作论》、《影视艺术比较论》,便已将教学、科研方向确定为影视理论研究。它的一个特点是,把电影和电视整合在一起,以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探讨两者创作个性、美学追求、传播特性、接受方式等方面的同与异,以便把握它们的生存、发展的规律。我深切感到:电影和电视这一对都以“电”为姓氏的大众媒介或日艺术,既是生存竞争的冤家又是相互融合的姐妹。非常有意思的是,它们应属同门:共用影像与声音手段传达信息、娱乐人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开始,电影将视听语言传授给电视,电视得以施展本事,学步、成长,当其渐趋成熟,电影却感到了生存危机。媒介生态和艺术生态的规律决定了:适者生存,违者灭亡。但电影没有灭亡,反而张扬、突出自身的艺术个性而寻到新的生机。被电视发展了的视听语言,反过来又滋养了电影,使之大片如重磅炸弹形成视听感官震撼,倒为电视所不及。电影属于艺术家族已无异议。电视形态便较杂,就具体节目、栏目而言,艺术的和非艺术的都有,还有二者杂糅一体的,似乎总体冠以艺术名号有些勉强。但它所应用的表达手段——视听语言,属于形象表达,是艺术的。文字语言说“一条狗跑了过来”,只是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可以不管狗是什么样子,怎么样的跑动姿态,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跑;但若用视听语言表达,影像就会自然呈现出这一切,而且还可能有狗的跑动声,狗的叫声。面对这一系列形象,我们自然地会生发出审美意识:这只狗好看不好看?可爱不可爱?它跑过的环境美不美?等等。这是一种人皆有之的素朴的审美情结。


编辑推荐

《影视艺术心理学》:电影艺术学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影视艺术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做为国内关于影视艺术心理方面的书籍,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影视内在机理的路径;阅读过程中与观影经历联系就更具效果了。


敢不敢搞活动 一起搞、十几块钱就这样没了。书很棒。绝对的学术著作。搞传媒的一定要看。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跨专业方向较好的书,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书中可以讲一些理论就够了,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书可以给提供一些思路,这本书将心理学流派与不同时期的电影以及电影中的不同元素进行了联系。为广大读者在以后做影视研究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虽然书中内容的整合情况没有书的标题那样让人觉得很经典,但还是很喜欢,可能作者把这部分工作交给后来的研究者了吧。毕竟在这一领域这样著书的还是第一人。我们一起努力...


真的很喜欢这类的学术书。讲述美学对于我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对影视艺术、文学等鉴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还没看完,但是是老师介绍的,我觉得还不错。


因为时间问题 还没有翻开 但是感觉图书质量不错


如果想了解一下,可以买来看看


书脊下面有被丢的痕迹,第一页与封面脱离了内容方面,虽然是影视艺术心理学,但是介绍心理学的较多,能联系影视方面的较少,如果想要简单地了解艺术心理学的可以看一下,不过想要详细了解的话就不要买否则会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