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语并列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肖晓晖  

页数:

228  

前言

  汉语构词法的研究从50年代开始,受到很多语言学大家的关注。但是多年来占主流的方法仍然是从句法结构推衍出的结构形式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对双音合成词的分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深入到构词的原由和构词以后词素和成词的关系问题上时,仅仅这样做就显得单薄了。从90年代起,我们开始从中国训诂学的理论出发,吸收国外语义学的相关成果,希望能够在沟通古今的基础上,把结构分析作为一个起点,进一步探讨构词的语义特征和词素结合的根本原因。肖晓晖以《墨子》为基础语料,用内容和形式、语法和语义、历史和现状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并列双音词的构词规律,应当说是这个学术理念的一种尝试。  

内容概要

  《汉语并列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以语料为中心》从语义的角度对汉语语素互相选择、互相结合成双音节并列合成词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汉语并列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以语料为中心》研究表明,某个语素和其他哪些语素可以构成并列合成词,主要取决于该语素在语义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它和其他语素在系统中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词义本身的系统性决定了结合构词的规律性。语素的互相选择和结合不是偶然的、零乱的,而是受内在语义关系控制的。

作者简介

  肖晓晖,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文字学、训诂学、历史词汇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版著作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研究任务1.2 研究背景1.3 研究理念1.4 语料来源1.5 研究方法第2章 并列双音词的界定2.1 双音合成词与词组的区分2.2 并列双音词与其他构词式的区分第3章 并列双音词的发展及特点3.1 汉语词汇发展的阶段和规律3.2 并列双音词的发展3.3 并列双音词的语素义3.4 并列双音词的特点第4章 《墨子》并列双字组合及其传承更替4.1 《墨子》语料的处理4.2 并列组合的语义关系4.3 《墨子》词语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传承更替第5章 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的相互选择5.1 从语义类聚之间的关系看语素的选择与结合5.2 从语义类聚内部关系看语素的选择与结合5.3 从语义对应性看语素的选择与结合第6章 词源意义对语素结合的影响6.1 词源影响语素结合之例证6.2 词源意义与语素义关系分析第7章 语素结合中的语法语序问题7.1 语素结合中的语法问题7.2 语素结合中的语序问题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首先,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传统小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作为经学附庸出现的,人们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出发点是为了阐释经典,因此笼统地把典籍文献(包括历代以来对经籍的注解)看作同一个平面的东西。即使后来传统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研究探索语言文字本身规律为职志,但长期以来的研究习惯和思维模式仍使得人们不太严格区分语言变化的历时层次。  此外,研究材料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共时历时界限的模糊性。传统语言研究以文献语言为中心,而长期以来,汉语书面语以先秦文献语言为典范,进行刻意的模仿,造成严重的言文分离。书面语言与先秦文献语言保持着相当大的一致性,并不反映语言的客观的历时发展。即以五经而论,汉魏人为之作注,唐人作疏,此后历代学者又反复解释阐发,直至清人集其大成,这些训诂成果可以说是历时堆积而成的,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一些语料或者能部分反映语言的时代层次,如汉魏人用双音词解释经书中的单音词,唐疏对汉魏传注中的旧词复加以解释。但是,总体来看,不管是哪个时代的注释材料,又都是以文言解释文言,并不能完全反映当时口语的真实情况。因此,传统训诂学在方法上对共时历时区分不是很清楚,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在汉语词义研究方面,我们应在自觉分清共时历时研究的情况下把二者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训诂学的材料和成果。从词语的历时研究中,找到现代汉语词义构成、组合功能、发展变化的根源。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汉语并列双音词构词规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