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良渚时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鉴别(下册)

章正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章正义  

页数:

154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专门阐述如何鉴别良渚文化时期玉石器的书。虽然在书中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各种良渚文化时期石器的产生、演变、发展,目的是想让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良渚文化时期玉石器的主要器型(不包括小件的玉饰品),因为器型也是鉴别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良渚时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鉴别(下册)》所阐述的鉴别方法是:从良渚文化时期当时的加工工艺入手,主要包括管钻孔、螺旋纹、圆盘锯切割等工艺,结合玉石器的各种表面现象(主要是鸡骨白和沁色)等。本人对这些主要内容的阐述基本上是自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前人没有深入阐述过的。这种鉴别方法有一个好处是,在鉴别中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不是凭着感觉走。

作者简介

  章正义,1948年10月14日生。原籍:浙江省黄岩县人。  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河南省武陟县广播局工作,1984年任广播局副局长。1986年调到浙江省嘉兴市人民银行工作,任计算机硬件工程师。  嘉兴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直至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良渚文化,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曾在2004年9月出席在嘉兴举办的全国《纪念马家浜遗址发现45周年》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书面发言。

书籍目录

第十一章 鉴别良渚文化时期玉石器的一般原则第十二章 鸡骨白的其他表现形式及鸡骨黑第一节 典型性鸡骨白第二节 非典型性鸡骨白第三节 关于鸡骨白的鉴别实例第四节 鸡骨黑第十三章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沁色的特点第一节 有自然沁色的良渚古玉第二节 良渚玉器沁色的特点第三节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沁色的特殊性第十四章 裂纹在鉴别良渚文化时期玉石器中的作用第一节 裂纹的种类第二节 色差和色变第三节 鉴别实例第十五章 氧化腐蚀的不均衡性在鉴别时的作用第十六章 良渚文化时期玉石器的几种加工方法第一节 小孔是怎样打成的第二节 线切割和圆盘锯切割第三节 平面磨床和手执磨具第四节 石器的加工过程第十七章 璧·璧的鉴别及良渚文化第三种纹饰第一节 良渚文化璧的种类及用途第二节 良渚玉璧的鉴别方法第三节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第三种纹饰第四节 良渚文化时期与璧相近的器物第十八章 玉琮的鉴别第一节 玉琮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第二节 鉴别玉琮的一般方法第三节 鉴别实例第十九章 有段石锛和石凿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第二十章 从耜到犁的演变过程第一节 从骨耜到石耜(铲)第二节 从石铲到石锹第三节 靴形器——直柄石锹的一个变种第四节 斜柄石锹第五节 最早的犁是什么样子的第六节 破土器第七节 安在木质基底上使用的犁第八节 良渚文化时期有没有锄第二十一章 紫砂制成的斧和钺第一节 紫砂制成的斧和钺第二节 紫砂器的特点第二十二章 其他编后语

章节摘录

  这是一把鸡骨白玉斧,整体呈现灰白色,后两图是局部放大图。从图上可以看出除破损处外,通体都呈鸡骨白,看不到里面玉材的颜色。从图十二·一(三)可以看出表面细腻有光泽。玉斧表面有三处破损,从图十二·一(二)的破损处可以看到里面的材质是玉材,而从图十二·一(三)的破损处可以看到里面的材质是绿色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不到全鸡骨白里面的材质,而图十二·一(三)是我专门用刀刮开来看的。鸡骨白的厚度仅0.2毫米左右,是纯白色的,白色有的已经渗入到绿色当中,只是整个玉斧表面的鸡骨白已经被二次沁染成灰白色了。  图十二·一的这把鸡骨白玉斧和上册图五·十、图五·十四的玉琮,这三件鸡骨白的表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样的,表面细腻有光泽。这层鸡骨白必须要用刀才能刻动。上册的图四·十五、图五·十五、图五·十六也都是典型性鸡骨白,但它们的表面只要用指甲轻轻地一划就能刮下来一片,表面已经风化成粉末状。更有甚者,图五·十六的鸡骨白,玉质已经全部被风化,看不到一点原来的玉质了。  为什么典型性鸡骨白的表面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到的一种现象。在铝合金窗户的外面有一层钢筋的防盗窗,如果钢筋的防盗窗没有做防锈处理,过不了几年,铝合金窗户完好如初,而钢筋却会锈得不像样子。在同样的条件下,铝的外面由于有一层致密的氧化层保护了里面的铝不再被氧化,而铁由于氧化层比较疏松,致使里面的铁不断地被氧化。从图十二·一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由于玉质的关系,它表面的氧化层十分致密,正是由于它保护了里面的玉材不再被氧化。所以典型性鸡骨白的表面会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原因就是——构成鸡骨白玉器里面的玉的材质不同而造成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不管哪一种典型性鸡骨白的表面都是没有细小裂纹的。这一点给我们判断鉴别部分仿品提供了帮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良渚时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鉴别(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