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集
2010-8
湘潭大学出版社
王向清
365
向清教授是一位难得的大学老师。无论教学、科研抑或院所的管理工作,都是难以挑剔的。特别是对学生的关爱,更是令人感动。我常以“用力、用心、用精”这“三用”要求自己和谕勉学生,亦试图将“听雨轩”更为“三用书屋”,但比起向清来,自觉逊色得多。 我校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它要求教员既要教书育人,同时亦需相应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和推动社会。向清正是基于这样的职业要求而勤于笔耕的,并且成果累累,先后写出《逻辑趣语》、《辩证思维研究》、《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几部著作,社会反响亦佳。近日,一本三十余万言的《问学集》又得以结集,并嘱我写几句作为序言。 向清治学大体上走的是诠释之路。研究先秦逻辑、《孙子兵法》是如此,探索近人毛泽东和冯契亦为如此。诠释有两种,一种是“乾嘉”含义上的,一种是“公羊”含义上的。前者为“我注六经”,后者为“六经注我”。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术语,这二者大致相当于所谓的“汉学”与“宋学”。而向清的学问,兼二者而有之。窃认为,这是一条亦然的和健康的学术之路。既可通过诠释光大传统学价值,又可结合现代需要而从传统中吸取有益的资源。同时,亦唯有这样的研究进路,才可真正避免学术的偏颇。 《问学集》分四大部分(“管理学研究”实乃传统哲学的现代应用),分别为冯契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先秦哲学思想研究、湘学与近代哲学研究。
《问学集》分四大部分(“管理学研究”实乃传统哲学的现代应用),分别为冯契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先秦哲学思想研究、湘学与近代哲学研究。
王向清,男,1960年12月生,湖南邵阳县人;现任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被遴选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2006年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集体奖)、三等奖(个人奖),2004年、2006年、2009年分别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项。 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9篇,CSSCI来源期刊36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8篇。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孙子兵法>辩证思维研究》(岳麓书社2002年版)、《冯契与马克思主义暂学中国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冯契哲学思想研究冯契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冯契对人的本质的新见解论冯契的理想学说“智慧”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冯契的具体真理学说冯契对休谟问题的解答冯契的自由学说及其理论意义疑问: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意见: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冯契的抽象理论解读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论毛泽东的共产主义新人理想人格学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辨析毛泽东关于人的个性解放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毛泽东的“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论“大跃进”时期的唯意志论倾向及其反思先秦哲学思想研究《老子》辩证的祸福观及现代启迪论《孙子兵法》的主要范畴再论《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论《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君命有所不受”与实事求是湘学与近代哲学研究中西文化冲突与近代湘学的开端魏源的哲学思想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承旧与开新:王闿运在近代湖湘学派中的地位谭嗣同哲学思想的启蒙意蕴王国维紧张人生解读激进的庸俗进化论及其流变管理学研究蒙昧决策及其防范方略决策失效简论容人之短与用人之长矫枉未必过正后记
理性的直觉是领悟,是在理性的照耀下给人以豁然贯通之感的直觉。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理性的直觉是在理论思维领域中的豁然贯通而体验到无限、绝对的东西。在冯契看来,理性的直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渗透了理性的感性活动,是一下子把握到的主客观的统一,给人以顿悟和豁然贯通之感。理性的直觉并不神秘,大量存在于艺术、科学、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精神活动的各个领域。就哲学领域而言,理性的直觉探讨的是主体如何能够具体地、生动地把握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形上之域。主体的认识活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有限的,而哲学上的理性直觉揭示了相对中的绝对、有限中的无限、有条件中的无条件的东西。这种揭示往往是顿然之间实现的,是领悟。 正确理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是实现理性直觉的关键。冯契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无限的前进运动”这一概念比较科学地回答了人们的认识活动能否把握绝对、无限、无条件的形上之域的问题。冯契指出,无限的前进运动包括了三个范畴:有限(相对的、有条件的),无限(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前进运动(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过程)。从客观辩证法来说,物质运动是无限的,个别物体的运动是有限的,无限与有限的矛盾展开为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过程。从认识的辩证法着眼,无限前进运动是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运动,是在实践基础上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一致和百虑的反复、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交互作用中辩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知识一次次地达到矛盾的解决,从相对中揭示绝对,从有限中揭示无限,从有条件的东西中揭示无条件的,每一次揭示、每一次矛盾的解决都是飞跃。”基于此,他认为无限、绝对的天道以及与天道合一的自由德性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在无限前进运动中逐步展开的,是人的理性直觉能把握的。理性的直觉是体现了性与天道交互作用的直觉活动,是理性的观照和具体亲切的体验的统一。可以说,从这一角度去理解,理性的直觉不但不是神秘的,而且是只要善于捕捉就能获得的。 理性直觉的展开主要体现为“破”的方法与“立”的方法的辩证转化过程。“破和立不可分割,破就是破除对待,超越相对;立就是揭示绝对即在相对之中,在相对者的联系、对立面的统一之中就有绝对。”冯契认为,破是必要的,因为要达到理性的直觉必须“去宥”或“解蔽”,只有超越是非,进而超越彼我界限、能所对待,才能把握性与天道;立更重要,因为破的目的是立,立是从肯定的方面把握对象世界。因此,强调破或立都是片面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此目的。就“破”的方面而言,冯契从庄子、郭象的见解中得到了启示,将理性直觉在破除是非、彼我、能所等知识经验领域中的种种对待,实现从名言之域向超名言之域上升过程中的方法,概括为三个密切联系、层层递进的“阶梯”。第一个阶梯是“分而齐之”,就是齐是非,超越各种意见的是非对待和各种对立观点的界限。第二个阶梯是“有而一之”,就是在存在主客、能所对立的情况下,破除外物的界限、大小、同异等种种差别而均齐如一地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第三个阶梯是“有而无之”,就是将天人内外、主客观、能知与所知种种差别超越了,达到旷然无累、超型脱相的境界。就“立”的方面而言,冯契肯定王夫之对老庄站在“静观”、“玄览”立场上宥于“破”的方法所造成的片面性提出了批评。王夫之认为老庄讲静观、玄览,并未真正体验到色、声、味等现象和见闻等感性活动的本原。在他看来,这些感性经验、感性活动是德性的体现,是天道、人道的具体化。冯契认同王夫之的观点,认为从本原上说,这些感性经验、感性活动源于性与天道的交互作用,因而,一方面,理性的直觉作为渗透着理性的感性活动,并不是闭目塞听,而是既闻见又超乎闻见,把握性与天道;另一方面,理性的直觉并非像佛学、老庄那样以灭闻见为途径,而是凭闻见等感性活动以载道、显性,所把握的不是虚无、寂静的境界,而是生动活泼的实在之流,性与天道交互作用的辩证运动。 冯契指出,哲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来求穷通的,哲学上的理性直觉也总是与辩证的结合、德性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换言之,理性的直觉与辩证的综合、德性的自证不可分离。 辩证的综合是指在理性直觉过程中用多样性统一的范畴把握性与天道。在冯契看来,理性直觉所把握的是无限的天道、自由的德性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些是超名言之域,超知识经验的领域,是不可思议、不可用名言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