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比较文学

何云波 何云波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何云波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

何云波  

页数:

28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比较文学,一座文学之桥。站在桥上看风景,此亦一山水,彼亦一山水;此岸与彼岸,跨过去,又是别一番风景。

作者简介

何云波,生于1963年,以教书为业。现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文学著述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肖洛霍犬》、《回眸苏联文学》、《对话: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越文化之墙——当代世界文化与比较文学》、《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围棋文化著述有《围棋与中国文化》、《棋行天下》、《弈境一一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博士论文)、《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黑白之旅》。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文学研究与视域融合第一章 文学之为文学第一节 何为文学第二节 中国之“文”与被译介的“文学”第三节 文学与文学性第四节 文学意义的建构第二章 知识之维第一节 中西知识体系第二节 福柯的知识学第三节 中西诗学话语第三章 比较文学与文化对话第一节 文化冲突与对话第二节 看与他者第三节 比较文学:越界与融通第四章 文学之旅:影响与接受第一节 文学传承与影响第二节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第三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接受第五章 跨学科研究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弈与艺:一种跨学科的考察第三节 跨文化与跨学科对话第六章 中西文学与文论比较第一节 中西诗歌比较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第三节 中西戏剧比较第四节 比较诗学第七章 文学与文化批评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研究第二节 “性”而上的寻求:《围城》与《简·爱》对读第三节 战争、武侠、竞技与游戏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三个问题的核心还是“我”,“我”是主体。“我”是什么?然后再在其逻辑学导论里面追问: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福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打破一种陈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同一个东西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给你一种全新的视角。做学问就是需要不断地转换思维。探讨“人是什么”是人类学需要回答的问题。人首先被看作是经验的人,作为一个生物,人很容易被肉体所控制,我们经常讨论到灵与肉的问题,精神有时被肉体所摆布。有种说法,说人的幸福就是像动物一样活着。人的生命有限,如海德格尔所说,人是向死而生,死亡成为人的一种命定的东西。福柯一生追求生活的刺激,甚至试图去自杀,寻找生和死的临界点。福柯说,人处在生命、疾病、死亡中,死亡导致疾病,导致生命的消失。而人作为经验的人,需要靠劳动获得生存所需,在劳动过程中,人又被种种社会关系所控制。人还是要说话的人,会被语言所控制。按解构主义的说法,不是我在说话,而是话在说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说,话语在控制我,我要受到语言规则的制约,并容易被某种惯性所束缚。如《刮痧》中有一个父子相聚的情节,在讨论时,有人用“激情相拥”来表达那一场面,但这是否准确呢?这个词是时代流行的话语,可以用于多个场合,并没有表达出最真实的内涵。这就是说我们有时会被流行的话语所控制,不能全面地表达出你要说出的意思。通过话语认识世界的真相,这是否可能呢?当然,人永远是有局限的,是经验的,所以古典哲学强调人的超验性。只有真正超验的人才能认识到世界最高的真理,通过这种超验去认识知识的统一性与连续性,追求到一种绝对化的真理。传统的哲学一直在追求对这个世界的最完美的解释,以此作为最高的目的。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文学想象》是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比较文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