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庞德

王婧 黑龙江大学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  

作者:

王婧  

页数:

256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的法律文化或法律文明,可以区分为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两大载体。法律是硬结构,法律思想是软结构。历史地看,它们共生并相互渗透和依存。比较而言,法律制度通常趋向于稳定和迟滞,而法律思想则显得敏锐和活泼。由于此缘故,一个时代的法律文化变迁,总不免表现为法律思想为先导,法律制度随之产生或变革。中国为古老文明的大国,原本有自己独到的法律传统,也有自己的法律思维范式。临到清末,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出现断裂,开始发生历史性的转型。早些时候,中国人学习日本,而日本的法律又来自于西方的德国。晚些时候又学习前苏联的法律,中国法律传统又增添了社会主义法律的色彩。这样一来,我们现今的法律同时是中国传统法律、西方自由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的混合体。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的法律既欠缺中国传统,也欠缺东洋(日本)和西洋(欧美)的法律传统。法律职业者们所学和所用的是西方的法典,而要解决的则是中国社会本身的问题。不可否认,近代以来的西方法律是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及倡导民主与法治的先行者。因此,对它不应当亦不可能漠然对待,更不能简单地予以排斥。

内容概要

本书梳理了20世纪美国社会法学的奠基人——罗斯科·庞德(RoscoePound,1870一1964)的法学思想。庞德是社会学法理学(社会法理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著作在1926年就被介绍到中国。本书以娴熟的文笔对其著述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庞德的法学思想,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庞德的惠想肖像,而且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其社会法理学理论和思想。

作者简介

王婧,1981年生,山东威海人,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制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法律思想史,曾与他人合作翻译《第一修正案辩护记》,[美]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5月出版.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生平第二章 法理学的历史 第一节 什么是法理学 第二节 现代法理学诸流派的演变和观点第三章 社会学法理学和法律史解释 第一节 思想渊源 第二节 庞德社会学法理学之内容 第三节 法律史解释与社会工程论第四章 法律的目的与社会利益学说 第一节 法律的目的 第二节 利益学说第五章 法律的性质 第一节 法律的性质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 第三节 法律与国家第六章 法律的适用与实施 第一节 不据法审判与据法审判 第二节 立法性审判、行政性审判与司法性审判 第三节 诉讼中的司法程序第七章 庞德论中国法律 第一节 法律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法律教育 第三节 对于中国法律其他问题的看法参考文献后记与致谢

章节摘录

在这篇分析民众对于美国司法程序尤其是民事程序不满原因的演讲中,庞德谈到,对于司法不满的历史和法律一样长久,由于规则或者法律必要的机械性操作、法律与公众意见进步速度的差异、公众认为司法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普遍设想以及因为受到限制而不耐烦等原因,对于司法的不满在所有法律制度中都存在。而就普通法制度而言,其培育的个人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的时代不相协调;其竞争性的程序设计将诉讼变为一场竞赛;其倡导的法律至上原则所引起的政治上的嫉妒;缺乏普遍观念或哲学使得在需要广泛变革的时候仅仅是小修小补;主要是案例法构成的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缺陷。盎格鲁一撒克逊法的这些特点也是造成不满的原因之一。而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美国的司法组织与程序自身的问题,庞德认为,“我们的法庭是陈旧的,我们的程序是过时的。

后记

这本书前前后后写了一年的时间,最终能够完成,如释重负,虽然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选择庞德来写,是出于兴趣:相比那些思维跳跃的天才思想家,自己更喜欢稳健而全面的学者。写作带给了我两点收获:一是从庞德众多的作品中理出了一条基本能够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的线索;再就是改变了自身一些不太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提升了自己的信心。这些都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徐爱国教授,因为他给了我写作这本书的机会,并且指导、鼓励和督促我完成了这本书。需要感谢的还有我的硕士生导师贺卫方教授,没有他的鼓励,我或许不会再回到校园,也就没有机会体味这般读书与写作的甘苦;感谢同门的姜峰、胡娟、仝宗锦帮我收集资料并能时常与我交流探讨;感谢吕亚萍、陈皓、万立雪、牛广济等诸位兄弟姐妹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先生,这个似乎不需要言说太多理由。


编辑推荐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是西方著名法哲学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庞德 PDF格式下载



喜欢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