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研究(第十一卷)
2010-8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莫纪宏,刘春萍 主
378
无
2009年8月23日至24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了主题为“共和国六十年: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变迁”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宪法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分为大会主题发言和分论坛发言。研讨会共设了四个分论坛,讨论主题分别是:从《共同纲领》到“人权条款”;公民参与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及其国家责任;自由权的限制及其标准。研讨会收到与会者提交的学术论文近150篇。会议期间,与会者听取了大会主题发言,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四个分论坛的研讨。与会者围绕着大会主题及分论坛的研讨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深化了我国宪法学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研究视野并巩固了研究成果。大会首先听取了六位主题发言人所作的报告。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许崇德教授做了题为“宪法学60年发展的经历”的发言。许崇德教授通过回顾新中国60年中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得出三点体会:一是宪法学研究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立法文本和有关法律是宪法学的基础,宪法学研究和教学要以此为基础和依据,不能随心所欲;三是宪法学的发展不是孤立自在的,而是在同各种各样的错误观点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宪法学研究者要有智慧,分析透彻,认识清楚,从而推动宪法和基本权利学说的健康发展。大会邀请了日本公法学学会会长、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高桥和之教授介绍了日本宪法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详细地介绍了日本“违宪审查制”的特征和问题。高桥和之教授指出,日本宪法的发展与日本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分不开。二战后基于占领军制定的1946年宪法的规定,日本建立了美国式的由法院对具体案件进行违宪审查的附随型违宪审查制度。但由于日本法官的独立性和保守性,致使日本违宪审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呈司法消极主义倾向。法官一般对违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迄今为止,最高法院总共才宣布8起法律违宪。目前,社会公众和宪法学界对提高违宪审查制度的效率都存有很高的期待。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权保障事业的进步,法院的违宪审查成为公共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陈斯喜做了题为“认真对待立法发展、努力形成中国公民权利理论和权利体系”的发言。他指出,随着2004年“人权人宪”,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权利理论和体系,其特点是:其一,公民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其二,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权力;其三,权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加强了对公民宪法权利的保障。
2009年8月23日至24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了主题为“共和国六十年: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变迁”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宪法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分为大会主题发言和分论坛发言。研讨会共设了四个分论坛,讨论主题分别是:从《共同纲领》到“人权条款”;公民参与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及其国家责任;自由权的限制及其标准。研讨会收到与会者提交的学术论文近150篇。会议期间,与会者听取了大会主题发言,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四个分论坛的研讨。与会者围绕着大会主题及分论坛的研讨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深化了我国宪法学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研究视野并巩固了研究成果。
基本权利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新中国宪法权利理论发展评述——以方法论为视角从权利保障视角看族群自治与国家统论基本权利之均等保护特殊权力关系下的宪法权利加入wro与宪法权利实现中国特色的人权框架与权利保障体系——阅读《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法律的,或政治的我国宪法变迁中的公民权利紧急状态中的权利克减问题分析公共利益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逻辑——北京单双号限行反思论我国公法救济的体系与完善《共同纲领》的纲领性和宪法性论影响1954年宪法公民基本权利规定的因素公民参与与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的法序化与政治权利共和本质的偕同、分离参与式预算:财政民主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公民结社权在虚拟环境中的运用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法治化路径被选举权——竞选正当性——竞选权论宪政视野下我国被追诉人基本权利的完善论公正审判权人宪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论国家义务的理论渊源:现代公共性理论住房权实现中国家平等对待义务的客观性——兼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的合理性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新闻自由的保障关于学生言论自由权的限制——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Frederick案为视角福利权与财产自由权的冲突和调适——以正义论为视角从基本权利限制看费的宪法界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环境权问题研究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对“两高”法发[2009]13号文件的宪法质疑违宪审查:一根救命的稻草?寻找建构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新钥匙——伊朗监护委员会制度的启示韩国宪法裁判所审判权理论与实践解读俄罗斯公民宪法权利的文本演变——对1906年根本法、1918年苏俄宪法和1993年联邦宪法的考察后记附录: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目录
(一)中国的人权框架体系及其特色《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_2010年)》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系统的人权框架体系。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最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三个部分列举了不同权利的保障,比较全面地列举了权利(益)的种类,描述了比较完整的人权基本框架,表述了比较完备的权利体系。从宏观上看,中国的人权框架体系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二是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三是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权利。人权框架体系中的每一类权利都构成一个开放性的体系,比如,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包括了工作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利、获得社会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等;再比如,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包括了人身权利、被羁押者的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以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又比如,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包括了少数民族权利、妇女权利、儿童权利、老年人权利、残疾人权利等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权利。中国人权框架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权序列作出了中国式的安排。在中国的主流人权观中,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被优先考虑,这与西方的人权观念存在差异。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摆在人权框架体系的首位,表达了自1991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即优先考虑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关联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将公民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明确置于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获得审判公正等权利之前。这种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权利序列安排主要不是意识形态性的,不能表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权观念上有对立性的差别,当然也不意味着在中国的人权制度中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重于或高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坚持各类人权相互依赖与不可分割的原则,平衡推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协调发展,推动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均衡并进,是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规划的人权发展路径。当然,人权行动计划用很大的篇幅概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①并将其摆在权利保障序列的首位,这种中国式的安排不是没有意义的。就如同民主、法治等具有世界共性的事物,在中国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进程一样,中国的人权体系和人权道路也会不同于西方社会。既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又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人权保障的首要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对政治权利作出了中国式的表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部分比较系统地表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确立了相对完整的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内容的政治权利体系。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是通常的法律术语,而是一种政治表述。近几年来,人权保障、政治权利等术语已经逐步进入政治话语空间。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逾25个年头。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在认真举办年会及其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在有关单位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汇编和整理历次年会所提交的优秀论文,先后出版了9期年会学术论文集,包括《宪法与改革》、《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维护社会稳定》、《宪法的权威与地方立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宪法与国家机构改革》、《依宪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宪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课题》等,对于推动中国宪法学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及时地反映宪法学研究会年会的学术研讨成果,向学界和社会介绍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的状况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2001年开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对年会论文集的编辑原则和方法作了适当调整,年会论文集采取了以学会专业书刊的形式出版,书名为《宪法研究》,并于2002年出版了《宪法研究》第1卷。从2005年开始,根据法律出版社的出版规划,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又将《宪法研究》改名为《中国宪法年刊》,计划每年出版一本。由于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宪法学者的队伍日益壮大,每年参加学术年会的代表人数急剧增加,代表提交年会的学术论文的总体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宪法学研究会组织出版的学术著作来及时和有效地反映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学会组织出版的宪法学著作来促进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宪法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成果在法学界的学术影响,成为新一届理事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2008年1月14日,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从2008年开始,作为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组织出版的正式学术著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继续出版《中国宪法年刊》,该年刊主要选择当年度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念和思想的学术论文,提交年会的能够很好地反映宪法学理论研究现状,代表了目前宪法学理论研究前沿水准的论文,以及当年度所发生的各种重要和重大宪法学理论研究活动、宪法事例、宪法学教学和研究动态等,以此来体现当年度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发展的状况和宪法实践所发生的重要和重大事项,并将该年刊作为理事会推荐的从事宪法学教学和研究必备的学术资料参考书;第二种是由当年度的年会承办单位组织推荐提交年会的优秀论文,并经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审定后出版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从2008年起,开始统一编辑年会论文集,考虑到自1985年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已经出版了9本年会论文集,为了保持年会论文编辑的连续性,2008年年会论文集编辑为《宪法研究》第10卷,此次出版的2009年年会论文集序号为《宪法研究》第11卷,以后各卷按照实际召开的年会年度顺次编号。
《宪法研究(第11卷)》中:韩大元基本权利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张千帆从权利保障视角看族群自治与国家统一翟国强新中国宪法权利理论发展评述-以方法论为视角吕艳辉福利权与财产自由权的冲突和调适-以正义论为视角龚向和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蒋银华论国家义务的理论渊源:现代公共性理论秦前红、涂四益新的违宪审查机制: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前提-伊朗监护委员会制度的启示马岭《共同纲领》的纲领性和宪法性程及胜论影响五四宪法公工基本权利规定的因素李琦《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法律的,或政治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