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复活事业的哲学

徐凤林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徐凤林  

页数:

27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世界哲学史上,俄国哲学不具有古希腊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那样的经典地位,也不具有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那样的独特风格。但是,俄国哲学作为俄罗斯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其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在19世纪以后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世界现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不是按照西方模式的纯粹哲学标准来取舍,而是按照广义的哲学观点来看待俄国哲学,我们就会发现,俄国哲学有其自己的思想传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俄国哲学史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发意义。俄国哲学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流派。早在公元10世纪古罗斯接受东正教以后,某些俄罗斯主教、大公对基督教思想的解释中,就包含着俄罗斯历史哲学的开端。都主教伊拉里昂的《论律法与恩典》(11世纪)虽然从形式上看是写《旧约》(律法)和《新约》(恩典)之关系的,但作者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教会学说和教义,而是从基督教历史哲学的观点论述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倾向。

内容概要

俄罗斯哲学的理想性思维、人中心论和道德主义特点在俄国19世纪哲学家费奥多罗夫的思想中得到突出体现。费奥多罗夫认为,哲学不是对世界的消极反映和抽象的形而上学,而是追求理想之物,是改造人类和宇宙的“方案”和“事业”。破坏人类幸福理想的最大之恶是死亡。在死亡仍是必然事实的情况下,人类负有使祖先复活的道德责任。因此,哲学和历史学不是书斋学问,而是人人都应参与的复活祖先的“共同事业”。在此,博物馆也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而且是实现普遍复活之伟大事业所必需的现实手段。费奥多罗夫的“自然调节”和人类走向宇宙的设想也成为俄罗斯宇宙论的先声。

作者简介

  徐凤林,男,1964年生,黑龙江省青冈县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哲学、东正教及基督教哲学。发表著作《俄罗斯宗教哲学》(2006)、《索洛维约夫哲学》(2007)及译著《雅典和耶路撒冷》(2000)、《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2001)等。

书籍目录

代序 俄罗斯哲学的理想化思维第一章 民间哲学家 第一节 思想巨人 第二节 思想传承第二章 莫斯科的苏格拉底 第一节 忧郁少年 第二节 超凡脱俗 第三节 图书馆员 第四节 日常教堂 第五节 思想不朽第三章 “事业”哲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方案的哲学 第二节 人类宇宙论 第三节 批判认识论 第四节 实证知识论 第五节 哲学乌托邦第五章 人与“亲” 第一节 人是什么 第二节 人性改善 第三节 “亲”的神性 第四节 “亲”的社会第六章 死亡与不死 第一节 死是最大的恶 第二节 不死是方案第七章 复活祖先 第一节 “内在”复活 第二节 复活之路 第三节 乡村知识 第四节 科学尝试第八章 自然调节 第一节 气象调节 第二节 走向宇宙 第三节 人体改造第九章 历史 第一节 什么是历史学 第二节 “非学人”的历史观 第三节 丹尼列夫斯基 第四节 国家与专制 第五节 理想社会第十章 宗教 第一节 托尔斯泰与费奥多罗夫 第二节 至善高于真理 第三节 从祖先崇拜到共同事业第十一章 艺术 第一节 艺术应当是什么 第二节 教堂是艺术的最高综合 第三节 博物馆的意义和使命第十二章 费奥多罗夫与俄国宇宙论 第一节 齐奥尔科夫斯基 第二节 库普列维奇 第三节 维尔纳茨基 第四节 勃留索夫 第五节 高尔基附录一:费奥多罗夫著作选译附录二:费奥多罗夫年表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莫斯科之春,乍暖还寒。初到第二都城的费奥多罗夫和彼得松无依无靠,不得不为生计奔波。他们二人只有一份家教工作,不足糊口,时常挨饿。好在时间不长,到了1867年夏末,彼得松终于找到一份固定工作——切尔特科夫图书馆助理馆员。生活稳定下来,他便娶妻生子,忙于家务。费奥多罗夫独自一人又到郊区的波多尔县立中学当了一学期地理和历史教师。1869年5月,彼得松受任坦波夫省斯帕斯克地方调节法官委员会秘书,他走马上任后,便把莫斯科的家教和图书馆员之职留给了老师费奥多罗夫。切尔特科夫图书馆为纪念俄罗斯第一个图书收藏家亚历山大·切尔特科夫①而得名,1863年正式建成开放,当时是莫斯科唯一一家对所有人开放的图书馆。可以说,图书馆是一所极好的自修大学。它较之一般大学教育更有其独到优势:这里无须记录讲义和咀嚼现成的东西,无须被动接受,而是可以自由摄取知识和进行独立研究。图书馆的工作为思想家费奥多罗夫的广博和独到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编辑推荐

《复活事业的哲学·费奥多罗夫哲学思想研究》:对于从无意识状态进入意识状态的自然界来说,复活是如此必要的和如此自然的事业,就像诞生与死亡对于盲目自然界来说是自然的一样。自然界在人子身上,在逝去的父辈之子身上,开始意识到自身,这种意识在过农村生活的人们那里应当认为是自然的,而在脱离了土地、离开了父辈的坟墓的城市居民来说,就像对浪子一样,意识的自然性已经丧失了;最远离自然性、最人为性的意识是学人的意识,在他们那里“父辈的神”变成了抽象的神,“人子”变成了无规定性的“人”,这样的人获得了完全自由,但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费奥多罗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复活事业的哲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