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张介驰,沙长青 主编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张介驰,沙长青 主编  

页数:

186  

内容概要

  《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是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资源微生物室的研究人员,在多年从事食用菌资源、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中所积累和应用知识的归纳总结。《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是以金针菇作为模式植物,将国内外对金针菇酶的研究报告给予总结归纳,并分别予以论述,以便深入地认识金针菇中酶的存在、提取、纯化、性质、结构、功能及作用。

书籍目录

1 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
2 金针菇核糖体失活蛋白
3 金针菇的疏水蛋白
4 金针菇子实体的凝集素
5 金针菇毒素
6 金针菇的冰结合蛋白
7 金针菇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8 金针菇的亲环素
9 金针菇的细胞壁结合蛋白
10 金针菇的纤溶蛋白酶
11 金针菇的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12 金针菇的磷酸二酯酶
13 金针菇中性酚氧化酶
14 金针菇的草酸脱羧酶
15 金针菇的甲壳质酶
16 金针菇的一氧人氮合成酶
17 金针菇的漆酶
18 金针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19 金针菇的内切B-N-乙酰胺基葡萄糖苷酶
20 金针菇一种新的外切B-1,3-1,6-葡聚糖酶
21 金针菇的海藻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
22 金针菇的甲壳质脱乙酰基酶
23 金针菇的胆固醇脱氢酶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疏水蛋白是分泌性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在8000~8500之间。CPPH1疏水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不同的一级结构,由5个Ⅱ类疏水蛋白的功能区组成。相应地,cFrH1具有3个Ⅱ类疏水蛋白的功能区,由甘氨酸一天门冬酰胺丰富区连接起来。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编码疏水蛋白的基因只知道其基因序列,而编码的蛋白质尚未分离到。  疏水蛋白的特性是能吸附于疏水一亲水的界面上,在此界面上它们形成(或自我装配成)两性的膜,在固体和液体之间、液体和液体之间,或者液体和气体之间均可形成界面,因此,疏水蛋白具有表面活性。最初的研究认为,疏水蛋白是自我装配聚集体,并形成不同类型的自我装配结构。后来发现Ⅱ类疏水蛋白形成的聚集体较由I类疏水蛋白形成的聚集体更容易解离。  I类疏水蛋白ABH3,SC3和SC4,以及Ⅱ类疏水蛋白CTHI,RP和HFBⅡ具有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这些蛋白质在水-空气界面上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水表面张力,从72mJ/m2降到24mJ/m2。SC3是目前已知的表面活性最大的疏水蛋白。  疏水蛋白能够稳定水中的小油滴,已经证明:SC3能使水中的小油滴周围形成一层膜。此外,研究人员报道了HFBⅡ类疏水蚤白可稳定油一水乳化液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疏水蛋白膜即可使亲水表面疏水,也可使疏水表面亲水。固体表面的可湿性是固体表面上小水滴的扩散造成的,通过测定其接触角度确定,接触角为0。时表示完全湿润。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对本行的来说,这本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