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性能够幸存吗?

[匈牙利]阿格妮丝·赫勒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匈牙利]阿格妮丝·赫勒  

页数:

215  

字数:

200000  

译者:

王秀敏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阿格妮丝·赫勒和她的丈夫费伦茨·费赫尔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一直关注并讨论着现代性的各个方面,为此赫勒写了《现代性的钟摆》等多篇文章,此外,她还陆续写了现代性的三部曲——《历史理论》(1982)、《碎片化的历史哲学》(1993)和《现代性理论》(1999)。而《现代性能够幸存吗?》这本著作从时间上来说,形成于三部曲的第一、二部之间;从内容上,本书是对现代性思考走向成熟的一部过渡之作。它展开了《历史理论》中提到的现代性的三种构成部分——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和工业,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提炼出这三种构成部分,对这三种构成部分的重新思考和系统阐述是《现代性理论》的重点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匈牙利)阿格妮丝·赫勒 译者:王秀敏

书籍目录

总序 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中译者序言 隐忧与希望——现代性三种逻辑间的脆弱平衡及现代性的命运
英文版致谢
英文版导言
第一章 社会科学的解释学
第二章 日常生活面临着危险吗?
第三章 主体死亡?
第四章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情感贫瘠的世界中吗?
第五章 实践理性是什么,不是什么?
第六章 关于政治的概念的重新思考
第七章 康德政治哲学中的自由和幸福
第八章 权利、现代性、民主
第九章 摩西、玄奘和历史
主要术语译文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一切又进一步规定(a)逼真性不能等同于一致性,因为并不存在真实知识应该与之相符合的唯一在“那里”的东西,并且(b)一致性的某一方面一定出现,原因在于诠释的事实的存在和“如是性”(thusness) 一定被每类诠释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所证实。因此,粗略而简洁地说,社会科学中逼真性能够被理解为同一性和非同一性的同一。作为社会科学产物的一项作品(work)因而可以说包含着核心(core)和外围(ring),这不是一个理论的两个分离部分,而是一个理论的两个方面。为了避免误解,我要说明“核心”方面并不同于诠释的事实总和,而“外围”方面也不同于社会科学家通常使用的一般理论框架。例如,在谈论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时,人们可以讨论罗斯福总统的意图而不相信这些诠释的事实属于这一特别事件的“核心知识”。核心知识是这样一类知识,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任何一个人,如果他研究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全面地观察了相关的现象,进入到与熟悉所检视的问题的科学团体成员的讨论中,并且从任何角度承担这些事情,那么他就可以获得那类知识。外围知识是这样一类知识(洞察、理论、诠释、理解),即一个人从一个特定的立场、角度或者与众不同的文化景观,从某些个人的或是集体的特定的生活经历背景出发所获得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甚至不能够推断出其他人将会获得同一洞察、同一理论、同一诠释、同一理解、同一句话、同一知识的原因。更不用说推断出每一个人将会达到这样的程度了。


编辑推荐

《现代性能够幸存吗?》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性能够幸存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