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课程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高有华 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有华  

页数:

350  

内容概要

  课程理论是有关学校课程现象的系统观点。它由一组经过概括的、逻辑上相关的定义、概念和原理组成。《课程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共二十一章节,内容包括课程论,课程的含义和本质,课程的分类,课程体系,课程模式,国内外课程的发展,国内外课程研究的发展等。《课程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可以为广大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自觉理性、开拓宏观把握课程动态的视野、增强基础教育课程实践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作者简介

  高有华,男,1963年生,河南南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和高等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被评为省级“555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系省级高校讲师团成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库成员。先后出版专著《21世纪综合课程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新探》、《公关营销心理案例分析》、《大学课程基本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及其课程、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合著《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师论》,主编《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教程》、《新编心理学教程》等。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文献转载。主持“教学法比较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省级高校教学成果课题1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规划课题1项。目前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4+l+1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江苏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等。2010年,专著《高等教育课程理论新探》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第一章 课程论第一节 课程论的诞生和地位第二节 课程论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课程论的性质第四节 课程论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第二章 课程的含义和本质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第二节 课程本质及其探讨方法第三章 课程的分类第一节 课程分类第二节 课程分类的多元化第三节 课程分类的理论第四章 课程体系第一节 课程体系的实质第二节 课程结构第三节 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第五章 课程模式第一节 课程模式的含义第二节 课程模式的理论流派第三节 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第四节 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第二篇第六章 国内外课程的发展第一节 国内课程的发展第二节 国外课程的发展第七章 国内外课程研究的发展第一节 国内课程研究的发展第二节 国外课程研究的发展第八章 课程论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课程的理论研究基础第二节 课程论与哲学第三节 课程论与文化学第四节 课程论与社会学第五节 课程论与心理学第九章 课程理论流派第一节 世纪前半期的课程理论第二节 世纪中叶后的课程理论第三节 其他有影响的课程理论第十章 课程论与教学第一节 教学论与课程论关系的研究第二节 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第三节 教学论与课程论整合的趋势第三篇第十一章 课程知识观第一节 知识的含义、性质与分类第二节 科学主义知识观制约下的传统课程观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制约下的当代课程观第十二章 课程文化观第一节 课程文化的含义第二节 课程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节 课程文化模式第四节 课程文化标准第五节 课程文化建设第十三章 课程价值观第一节 课程价值观的演变第二节 课程的三种价值观第三节 课程三种价值观的关系第四篇第十四章 课程资源第一节 课程资源及其系统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利用第四节 课程资源的建设第十五章 课程研制与课程设计第一节 课程研制与课程设计的相关概念第二节 课程研制模式第三节 课程设计策略第十六章 课程的实施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含义和价值取向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认识和意义第三节 课程实施策略第十七章 课程评价第一节 课程评价概述第二节 课程评价过程第三节 发展性课程评价第五篇第十八章 中小学综合理科课程第一节 综合理科课程及其特点第二节 综合理科课程的发展第三节 综合理科课程的目标与价值第四节 综合理科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第十九章 中小学综合文科课程第一节 综合文科课程及其特点第二节 综合文科课程的发展第三节 综合文科课程的目标与价值第四节 综合文科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第二十章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第二十一章 中小学隐形课程第一节 隐形课程研究的渊源与流变第二节 隐形课程的含义、结构、特点第三节 隐形课程的分类第四节 隐形课程的作用第五节 隐形课程的设计策略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课程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