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零距离战场
2012-6
唐守伦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2-06出版)
唐守伦
618
《唐守伦军事新闻作品选:角逐零距离战场(套装上下册)》是作者20多年来的军事题材作品汇集,共9辑,分为上、下册。这些文章分别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江西日报》、《军事记者》等报刊上发表过,并屡获全国、全军、全区、省市新闻奖。
唐守伦,籍贯江苏灌云,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1989年3月入伍,现任南京军区某部政治部中校副主任。先后担任团、师、集团军报道员,历任班长、排长、干事、科长,兼任《人民前线》、《解放军报》等报刊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全军政工网特约撰稿人。24载青春军旅,24载笔耕不辍。先后参加了98’封堵九江决口、2008年江西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的报道,参与组织了导弹团打赢人才群体、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司启富、“兵参谋”徐诚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过大量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图片等。作品多次人选优秀新闻作品集,60多篇作品在全国、全军、省、市评比中获奖,连续20多年获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新闻报道质量奖。曾一次荣立二等功,七次荣立三等功。
《角逐零距离战场:唐守伦军事新闻作品选(上册)》目录: 序一在新闻路上执著前行 金来州 序二步履匆忙的跋涉者 陶向明 第一辑典型报道 威震长空的国防新锐 战场,隔行不再如隔山 劝学营帐良将多 导弹团的“豪华”人才方阵锻造记 利剑出鞘啸长空 十年磨一剑长空砺锋芒 领导先“化”才能领跑信息化 学用信息化是每个官兵的主课 以用为本是最给力的促进 尊重规律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 人才投资是最好的战略投入 给人才空间就是促人才发展 满园春色何处来 导弹团崛起“百名打赢人才方阵” 以超常之举培育急需人才 锻造叱咤战场的领军人才 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建好“软环境”拴心育人才 打好“组合拳” 超常育人才 人才“传帮带”人人都成才 传好“接力棒” 育才不断档 知荣明耻当好“四有”军人 明荣知耻立标准规范言行重实践 常照明镜照荣辱 练精武艺最光荣 勤俭之风扑面来 诚实做人最可贵 ☆树立正确利益观牢记宗旨作奉献 把心头的一个个“?”拉直 快与慢要辩证看 吃苦受累也值得 素质才是“金钥匙” 分心走神真不该 ☆潜心谋打赢的旅长金来州 导弹呼啸靶机落 砥砺“长空利剑” 无形空间的有形探索 金旅长解“化” 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团长司启富 铁骨柔情“领头鹰” 鏖战北川的“生命之鹰” 奉命飞南国战鹰恋北川 ☆驾长车踏破重关险隘的装备处长杨宏斌 成就大业始于干好本职工作有所作为需要良好成才环境 用业绩证实外军上将的预言 ☆痴迷外军的“兵参谋”徐诚 灶台边走出个“兵参谋” “兵参谋”徐诚荣立二等功 一位通晓外军的上等兵 附记:战士报道员也可抓典型 第二辑非战争军事行动 惊天动地战汶川 惊心动魄90分钟 忠诚无畏播撒人间大爱含悲抗震情动苏川大地 汲取力量源泉忠诚服务人民 忠诚无畏闯峡谷挑战极限建奇功 灾区上空的“吉祥鸟” 你是风筝我是线 勇敢去飞翔 附记:积极应对新挑战 众志成城降雪魔 将军扛杆上高山 抚州有支“亲情救灾队” 从抗洪勇士到抗雪勇士 “抗洪模范连”攻坚克难打头阵 深情欢送子弟兵 奋勇抗灾显服务人民本色 某防空旅领导科学应对抗雪救灾险情 颂歌声声献给党 真情融冰写忠诚 附记:20天内两次中断休假 力挽狂澜保九江 水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强大威力 九江防洪墙决口处新大堤验收合格 某集团军即将入学战士抗洪前线勇挑重担 一时一刻不放松一点一处不漏过 在“硬骨头六连”精神鼓舞下 精心布阵量险用兵 勇士含悲抢险人民厚爱英雄 决口探儿静悄悄 韩高虎猛干赛猛虎 血满江天八昼夜 附记:手机:助我打赢“新闻仗” 第三辑党委机关基层连队人物事件 按发展观要求筹划新年度工作 在谋打赢上实践先进性 传好人才培养的“接力棒” 掌握“金钥匙”“开锁”自不难 “电脑高手”为何新装备训练低能? “武教头”上好“第一课” 变“坐等专家问诊”为“自我号脉治病” 40年代竹板今犹在80年代风琴仍有音 军事人才也是军地两用人才 知兵爱兵零距离知难解难热心肠 让少数民族新战士过好年 某防空旅优点讲评激发新战士自信心 某旅从小事入手维护好新战士权益 “你当新兵时,最喜欢什么样的带兵骨干” 某防空旅从转变观念入手做好老兵思想工作 军旅生涯永不悔 某防空旅引导老战士满怀信心奔前程 某防空旅老战士展望美好前景立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 班长宋东来倾情传播创新理论立三等功 平凡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手中装备 “再大的故障,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甘当“磨刀石”演活“对手戏” 满是真情满是爱 管开车的练成了“飞毛腿” 黄震舍身救战友 “只要肯钻研,就没有突不破的瓶颈” 南京军区某团装备处处长曾庆坤攻克20余项技术保障难题 第四辑人物特写 运筹帷幄的师团领导 铸造“制胜之剑” “博士旅长”苏文渊 目标:“一网打尽” 意见箱前话变迁 团政委“试水”军网微博,激起千层浪 勇护利剑遨苍穹 攻难克险“当先锋” 托起患者心中的太阳 忠于职守的基层干部 战车“神医” 拼搏的人生最潇洒 “我要让学历与能力画上等号” 先进性是党员的身份证 一身硬功捕“天狼” 在战友眼里他是个“明星” “铁塔”连长 新思路辟出新天地 龚指导员“怪事多” 尊重人格 爱琢磨的周德耀 勇挑重担的士兵班长 方寸之间绘九天敌情 电磁空间“展翅飞” 打赢没有休止符 舞出军人的阳刚之气 感天动地的军人之爱 夫妻双双比翼飞 生死之约 牵手最可爱的人 一名孤儿军人的幸福婚礼 附记:军人之恋亦风流 《角逐零距离战场:唐守伦军事新闻作品选(下册)》目录: 第五辑工作通讯 学习力: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以坚定的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电话征求的意见算不算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探访学生官的业余生活 来自南昌起义的英雄部队 “两大理论成果”把我们的心照亮 科技强军求作为 “锻造我们旅的‘神舟’” “四个联动”画好“路线图” 焊牢“打赢”链条上的每个环节 在转型升级中锤炼打仗人才 革新为打赢提速 风口浪尖砺精兵 增强训练的“含金量” 保障,在寂静战场展开 激活人才成才这池春水 红色经典给心灵“供氧” 多从大局上思考 让群众在心中重千钧 军营话小康 把“荣辱簿”改为“荣誉册” 抢占思想文化新阵地 网上奥运,一场欢乐无边的精神盛宴 强化保密意识守住人生底线 军营网络文化顺风扬帆正当时 “神炮手”配上了“倚天剑” 附记:选准着眼点画好点睛笔 有头脑的靠前站 锻造文明士兵的熔炉 军民一心系京九 死神嘴里的战斗 拾剩饭的老乡不再来了 附记:从“豆腐块”中走来 生死大营救 “全家福”上的空位 再克老营盘 从行囊看变化 网上冲浪愉悦身心 怀揣银联卡,有钱怎么花? “一网情深”在军营 “小武星”会聚军营 迎着烈日战犹酣 身在斗室方舱制敌千里之外 一举一动练到位 好军嫂喜游天堂 吴师长会老乡 “三推”答谢宴 四位藏小伙天天唱着过 战士谢荣祖连续做仰卧起坐4005个 24位老人同谢一个兵 重视身边典型的宣传培养 努力提高官兵的媒介素养 一本享用不尽的“兵”书 第六辑军事训练管理后勤装备保障 南京军区某防空旅与强手过招寻找训练转变突破口 以打赢要求建强指挥中枢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防空作战能力 营造逼真“战场”寻找强手过招 一场战术演练精简十三道程序 新装备在新战法中扬威 导弹火炮协同织火网 落实新大纲不能照抄照搬 士官组训不搞“一刀切” 分队军官训练不搞“齐步走” 借“机”砺“剑”强本领 构建信息平台融合作战要素 某防空旅新战法在真打实抗中“亮相” 浓缩战场空间全程逼真对抗 把岗位当战位把训练当打仗 某防空旅从实际出发保证训练计划落实 科学定岗结对帮带 某团校正训练先行连坐标 某团高科技学习适应士兵特点 常规武器精通高新装备熟练 南京军区某防空旅技术革新与战法创新互动 某防空旅理清立足岗位练兵思路 从严治军先从干部严起 加强风气建设促进安全发展 野外驻训安全管理不挂空挡 构建军地协作网络确保军事利益安全 从严治官奖惩严明 走出节日氛围进入工作状态 食谱跟着天气走 机械化伙食保障进军营 厨房不见兵全员闯大海 节假日战士吃得好吗? 野战装备有了“软损伤”修理间 对新装备“宝贝疙瘩”不再“既爱又怕” 瞄准实战搞革新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装备保障能力 老装备焕发青春新装备如虎添翼 某防空旅规范复杂电磁装备保障训练机制 第七辑政治工作 与时俱进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强化素质教育教会战士生活 吃透新的摒弃旧的找准弱的拿出实的 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上取得新成效 突出贴近性增强实效性 坚持从讲好大道理入手提高教育效果 昂扬精神状态树好“四种形象” 工作精益求精生活严格自律 立足初级阶段现实看问题 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练兵斗志 留学异国信念如磐 向核心军事能力聚焦用“四类人才”队伍牵引 手执强弩响箭随时可射天狼 某集团军着力开发高学历士兵人才资源 跟进疏导引好路结对帮带强素质 在新的起点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尖子当主官主官带尖子 南京军区某防空旅80名士官家属住进新公寓楼 受欢迎的尽力办好不能干的坚决不干 某防空旅连队“小能人”回连了 连队排长为啥要到营部守电话 不让名目繁多的登记统计分散精力 告别不切实际的“连队之最”竞赛 战地竞开求实花 良好的心理素质出战斗力 手把手帮带多岗位锻炼 帮助官兵建立内心和谐的精神世界 变一次安排到位为分段抓好落实 一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台阶 机关服务如何请来基层评说 以“双评”促进“双争” 双拥双奉献军民一家亲 军民奋战七天七夜协力抢险 王当印母子军营内外传佳话 解放军队十球狂胜山西队 第八辑调查报告 年轻军官驻地购房热的冷思考 品味基层带兵AB剧 把脉“新干部带老兵”现象 交钱获奖,乱收费又一“绝招” 用主流价值取向引导官兵多样目标追求 透视新战士持股入伍现象 “持股入伍的新兵好带”耐人寻味 把好义务兵探亲休假关 节日管理早筹划 士官:给“职”给“位”唱大戏 工作高标准奋斗有动力 想说“爱你”不容易 基层工作为啥追求“机关化” 着力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打造全面过硬的学习型连队 第九辑言论心声 有“精神”的中国特精神 由总理补大衣想到的 说茶杯 从“画谱充饥”说起 偏食与偏爱 别做“周末宅男” “开花”与“结果” 杜绝不文明语言 请陪妻子吃吃饭 永保冲锋的姿态 如此读报当戒 伤疤是战士的勋章 “金子”尚需常发光 为“最美”风景喝彩 难舍难分20年 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新闻出新中出彩 跋一位扎根基层的“泥腿记者”
版权页: 着眼善指挥懂技术,打造指技合一型指挥军官。导弹团指挥军官队伍有个鲜明特点,就是既懂指挥又懂技术,从党委领导到营连干部大多是专业行家、技术能手。 这方面,团里曾经也有一段深刻的教训。2001年9月,集团军组织实兵实装战备拉动检验考核,导弹三营进入阵地后,指挥车突发故障,作战指令下达不了,现场指挥员围着指挥车一筹莫展。情急之下,只好向团技术专家求援。专家赶到后调试了几组按钮就恢复了正常,但早已错失战机。 “只有取得技术资格证,才能掌握指挥主动权。”这件事使团党委“一班人”深受触动。他们坚持把指挥技能和专业技术捆在一起抓,要求指挥干部必须懂技术,每次组织专业培训指挥干部全部参加,新补充干部全部放到战车操作手岗位担任雷达或计算机助工,每年干部调整拿出不少于30%的岗位用于指技互换、交叉任职,有计划地选拔技术骨干担任营连主官,促进指挥军官指技合一、复合发展。 团现任装备处长陈立凯是首批出国培训人员。团里为他量身定制了复合培养计划,先后安排他担任导弹发射站站长、营指挥室主任,并让他接连参加军区新装备展演示、实弹射击等大项任务,使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2003年,团里选派他出国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成归来后把他推上修理所所长岗位并让他兼任工程师,全面负责武器系统的技术维护和保障。经过指挥和技术岗位的打滚锻炼,他实现了素质复合、指技合一的精彩“起跳”,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技术人才和军区“爱军精武标兵”,牵头完成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某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与运用”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着眼精专业通保障,打造专家尖子型技术干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信息化程度高,装备列装之初,团党委就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迅速建立起一支能够精通新型武器装备使用和维修的骨干人才,才能尽快走出完全依赖外国专家保障的“围城”。为此,团里把培养“专家型”技术干部提到人才建设的急需位置,向全团发出“技术当专家”的号召,区分战车底盘、上装、雷达、通信和指挥车等8个主干专业进行人员编组,每年制订专业培训计划,赋予专门研究课题,实施专业集中教学组训,使技术干部人人成为相应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被团队官兵誉为“战车神医”的技术专家李文华,起初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团里专门安排出国培训人员与他结成对子,帮他补习外语、带教技术,经常鼓励他钻研技术、攻坚克难。几年如一日,他几乎全部泡在修理工间,啃完了80万字的战车技术资料,弄懂了100多个模块组合、500多份电路图原理,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角逐零距离战场:唐守伦军事新闻作品选(套装共2册)》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