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超人哲学浅说

李钧,孙洁 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

李钧,孙洁  

页数:

27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世纪的回响》丛书共编过三辑,每辑十种。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编成。列名主编的是李子云、赵长天和我,但主要是李子云老师策划的。当时出版界已经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纯文学的著述难以正常出版。李老师负责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的工作,她想学习巴金先生在30年代主编《文学丛刊》的榜样,编辑一套大型的文学丛书,系统介绍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这个想法大约是得到了巴金和王元化(他们都挂名为这个基金会的法人代表和会长、副会长等职)等前辈的支持,我记得“世纪的回响”五个字是巴金先生颤抖的题词,而王元化先生还亲自提议并且找人编辑了诗人辛劳的创作集。具体的过程我记不清了,最初李老师与我讨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正准备出国,她要我推荐两个年轻人来帮她做些具体的编辑事务。我就建议她找复旦的郜元宝和华师大的杨扬,那时他们俩还都是副教授,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杨扬的积极性似乎更高一些,他为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出了不少的力。前两辑编得很顺利,由珠海出版社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出版。第一辑为“创作卷”,第二辑为“批评卷”,每辑十种,作者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里不怎么提到的作家和批评家。“创作卷”有许地山、废名、凌叔华、卞之琳、吴组缃、冯至、穆旦、芦焚、丽尼和辛劳;“批评卷”有周作人、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叶公超、李健吾、梁宗岱、朱光潜、李长之和路翎。编者大多是复旦、华师大的青年学者与一些还在读书或者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也有个别年纪较大的研究者参与了工作。这两辑的作者名单是怎么定的我不了解,如果我参加了意见的话,也许“批评卷”里会有唐浞、常风两位的文集。我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行踪,1995年底到1996年上半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其后有两次去瑞典和台湾,到1998年下半年我又去了韩国首尔大学半年,总之,是不怎么在上海。等我回来可以安心做一些事的时候,那两辑书已经顺利出版了。丛书的前两辑有过不少好评,第一辑出版后不久又重印了一次,正面的评价也不少。出版社方面很高兴,有一次总编还特地来上海请了两桌酒席。本来出版社还想把它作为重点图书去参加评奖,但后来发生了一点问题,因为那些作品都是从原著中找来的,作品的语言还保.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言习惯,现在看来就有些不规范,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曾经想按照现在流行的规范修改,但李子云老师坚决不同意,要求原汁原味地保留当时作家的语言习惯。

内容概要

  《超人哲学浅说:尼采在中国(世纪的回响)》中的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生命哲学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等。尼采强调对西方价值的重新估价,宣布上帝死了,人自己对自己负责。他的思想在西方历史上产生过极为复杂的社会影响,那些传统的批判者以他的思想为武器,为新思想扫清道路,而纳粹德国也曾利用过他的思想。哲学家们认为尼采的思想是最难以置评的。但无论如何,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人们已普遍承认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尤其在今天至为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人文学科,并对中国的许多现代作家、艺术家,如鲁迅、郭沫若等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书籍目录

《世纪的回响·外来思潮卷》出版序《世纪的回响》丛书序’看啊,这人——《尼采在中国》序第一辑 述评篇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节选)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尼采氏之教育观叔本华与尼采德国大哲学者尼采之略传及学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的宗教说尼采的《悲剧之发生》尼采的学说尼采思想之批判超人哲学浅说(节选)歌德以后的德国文学举目(节选)授课讲义(节选)尼采的超人哲学——二十六年一月四日锡师纪念周讲稿《尼采哲学与法西主义之批判》日译者序尼采哲学与法西主义尼采的政治思想尼采的道德观念从尼采主义谈到英雄崇拜与优生学权力意志的流毒我看尼采——《丛叔本华到尼采》序言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超人与至人旧时代的回忆和告别——关于《晨曦的儿子——尼采传》第二辑 应用篇答铁铮(节选)《摩罗诗力说》(节选)《文化偏至论》(节选)破恶声论(节选)敬告青年(节选)我之欧战观(节选)——在北京政学会欢迎会上的演说词人生真义随感录·四十一随感录(节选)匪徒颂贵族的与平民的论中德文化书《狂飙之歌》序言萨天师语录《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节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节选)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杂感二则(节选一)寄语中国艺术人——恐怖·狂欢·虔恪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尼采与红楼梦第三辑 违译篇新偶像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查拉图司屈拉之狮子吼(节选)雅言与自力——告我爱赞《查拉图拉屈拉》的友人译尼采论“走过去”——送鲁迅先生离厦门大学超人的一面——尼采给Madame O.Luise的七封信《断残集》自序(节选)尼采底诗译者序《尼采自传》序《苏鲁支语录》序言尼采萨拉图斯达的两种泽本(书评)《看哪这人》译序《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译者题记 高附录一:本书部分人名、书名等译法对照表附录二:本书主要资料目录(1902-1999)后记

章节摘录

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十九世纪末之德国之大哲学家兼文学家尼采,名腓力特威廉,一千八百四十四年十月十日生于留镇附近之兰铿。父某,田舍之牧师,有恭敬温顺之德。尼采生日,与德皇腓力特威廉同日,故名之日腓力特威廉,为纪念也。尼采之(先)世,故波兰之贵族也,谓之尼芝开。尼采常自云波兰人,而非德意志人。有兄弟三人,其一早死,其一即尼采之妹哀利萨倍德,与尼采共作亲睦之家者也。尼采之家故多不幸。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尼采才六岁,其父以脑病死。后育于祖母及后母之手,故尼采幼时,家中唯妇人而已。其一家之权力萃于严肃之祖母、温顺之母妹、恳切之叔母之间。尼采生长于是,故能洞见女子之缺点,他年轻蔑女子,或本于此,然其然否亦不能定也。一千八百五十年,尼采迁居于那温堡,入其地之小学校,以被教于老成之祖母与叔母之手,故常有大人之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入波尔塔之中学校,渐有放纵自尊之气概,不喜与普通之人受同一之待遇。在寄宿舍时,亦罕与人交,唯与保罗德意生(今为印度哲学之大家)及地斯尔德尔甫男爵亲善。以勤学故,遂为此校之特待生。然未几渐不满于学校之课业,厌规则,嫌束缚,终舍学业而沉溺于音乐。故卒业试验时,数学之成绩甚为不良,惟优于希腊拉丁之语学,遂以“怜悯及第”之特典予以卒业。可知尼采于中学校时代已现文学上之天才者也。此时与友朋等开研究会,以研究文学为主,又随意多读古典及文学,又研究音乐。时适有俄土之战,尼采表同情于俄人,作诗以颂之,尊强者之意见已现于此时矣。其卒业之论文,书希腊诗人地哇额尼斯之说,地氏固唱贵族主义之道德,谓贵贱之别即善恶之别。尼采晚年之思想实本于此。此时尼采与德意生之交情甚为亲密云。一千八百六十四年,尼采卒中学校之业,人仆恩大学,研究言语学及神学。未几,专从事于言语学,尤笃嗜音乐。人大学时,与普通之学生同入学生总会,然以众学生多饮麦酒,好佚游,尼采厌此“麦酒唯物主义”之恶习,遂断然脱学生总会之籍。此亦半由其议论过激,不见容于同学故也。尼采后追忆此时之事,谓少年若嗜麦酒与烟草,则德意志之国民不能发达,则其恶当时学生之风气,可揣而知也。未几,其师利采尔去仆恩,而为拉衣白地希之大学教授,尼采亦从之。居二年,就兵役,入炮兵联队,不废学业,军事之暇,常研究所好之古典。时人谓之“天马伏枥”,非溢美也。然尼采之自由之精神常苦军中之严肃。未几,复除兵役而反就学。一千八百六十八年,再归拉衣白地希,不入大学而独习。此时尼采之思想渐倾于哲学。一日,偶于旧书肆,得叔本华之《意志及观念之世界》一书,灯下读之,大叫绝,遂为叔本华之崇拜家。此时有致德意生书,谓虽大苦痛之中,读叔氏之书,亦得慰藉云云。明年,尼采自其师利采尔之推荐,为瑞士之白隋尔大学教授,时年二十五岁,亦未得学位,实未有之奇遇也。五月,自拉衣白地希大学赠博士之学位。未几,即进为正教授。此时尼采之得意,可由其书翰知之。尼采虽以盛年为教授,然以勤于其职故,人人颂之。然一则为福,一则为终生之不幸,彼以勤劳大损其身体。至一千八百六十九年,普奥战争之起也,有从军之志,然以瑞士为中立国,不得已而为视疾扶伤之事,益害其身体。又归而就教授之职。未几,尼采始公其第一之著述,此即《由音乐之精神所产之悲剧》一书是也。此书一出,其奇拔之见解与卓越之思想,大振于学界。然其研究法与从来言语学者之研究异,大受学者之非议,遂有禁学生至白隋尔大学听尼采之讲义者。然尼采不屈,犹唱导自己之研究法。一千八百七十三年,更著《非时势的观察》一书,攻击当时流行之学者斯德拉斯氏等,又非难当时之文明,极崇美术与文艺。要之,悲剧论称扬“美术的文明”,而斯德拉斯论贬斥有害之“学究的文明”者也。二论皆识见警拔,笔锋锐利,昔之攻击之声,渐变而为赞颂。于是尼采始自学自己之天才。尼氏既自负其能,又不慊于当时之学者,欲罢教授之职而从事于著述者数矣,为友人所劝,卒不果。至一千八百七十六年,更续《非时势的观察》之书,论历史,颂叔本华,崇拜音乐家滑额奈尔。尼采始闻滑氏之音乐,大感服之,及为白隋尔教授,近滑氏之居,遂为亲友。一千八百七十七、八年以来,尼采之思想全移于正反对之位置,既称颂前所极口诋骂之学究,而贬美术家。此亦由交友之关系使然也。初,尼氏感叹滑额奈尔之音乐,以为发挥最上之美术者,谓德国之文明,因学者故而卑劣,故不解高尚之美术,使滑氏亦遂见弃于世。及音乐渐发达,世人对滑氏之关系一变,尼采遂疑滑氏忘美术固有之本分,而取媚于世。至滑氏以宗教的趣味引入音乐,又大诋毁之。滑氏亦不屈,二人之交遂不终。读尼采后日所著之《尼采之于滑额奈尔》,可以知其概矣。尼采之友,除滑额奈尔外,则保罗利、伽瓦尔格、白兰地斯、克龙、德意生等是也。尼采与彼等之交际,不似与滑氏之变动。保罗利夙奉英国之经验哲学,尼采由保氏而窥英国学说,遂一变其思想,此时与保氏极亲善。后弃英国流(行)之主义,其交亦疏。白兰地斯之于尼采,但为书翰上之交际。克龙,尼采之弟子,大崇拜尼采,佐其出版事业者也。德意生性情温顺,与尼采虽有时不和,然以亲善终。尼采之思想自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以来起一大变化后,因病数休大学之讲义,养病于意大利等国。其明年遂辞教授之职,距尼采之就职殆十年矣。辞职后,居那温堡,每遇四时之变,辄移居于温和之地。一千八百八十二年,病少闲,力疾从事于著述,至是尼采之思想又起一大变化,著书数种。以积劳之故,又损其体。至一千八百八十九年正月,全为精神病者,受母与妹亲切之视疾,终不能恢复旧时之精神。至一千九百年八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六岁。尼采之病之渐剧也,一日,方出,卒倒于多林道上,医断之为非常之麻痹。自是尼采不能自觉,虽母与妹,亦不能知其意。一日,其友德意生访之,见其呼母为伧父,又不能认总角之友。德氏于是执于而述当年所话叔本华之事,彼唯解其一语日:“叔本华生于唐栖克。”德氏又述当年与尼采游西班牙之事,尼采日:“咄!西班牙!当年彼德意生常游此。”德氏即日:“我即德意生也。”尼采早不解其意,但相对凝视而已。至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德意生持花环往祝尼采之生日,彼暂置于手,即弃而不顾,此尼采与德意生之最后之相会也。尼采之罹精神病,其原因如何,颇有异说。据诺尔陶之说,则尼采之著述皆在精神病室时之所作也,即谓尼采素有精神病。此实与事实相反。据崔尔克之说,则其著述不必限有精神病时之作,然其思想之内已有精神病之原质。萨禄美之说则反是,谓尼采旷世之天才,彼愤世之不能解彼,遂退隐而发精神病。公平论之,则尼采之病当在此两极端说之中,即尼采虽久病,然精神如故,此明白之事实。尼采亦自惊罹如此病,而精神及知力全无异状,其言虽不足尽信,然不能视为全误也。然则尼采精神病之由来如何?或疑其父以脑病死,而视为遗传者。然其父之脑病乃偶然之结果,非遗传症,又兄弟一族皆无此疾,故未足信也。由额斯德之说,尼采先有不眠症,渐入神经病。夫此病固本于气质,而气质固自得诸遗传,且尼采之平日多病,亦未始非精神病之一因也。然则尼采自何时得此病欤?梯列尔曾由尼采之著述研究之,谓其文章思想完备而有秩序者,乃康健时之作;其文失秩序与含极端之议论,又文章前后之关系不明者,病时之作也。从此标准,则一千八百八十四年所著《可悦之科学》之第四篇,条理甚备,至一千八百八十五年之第五篇,已有精神异常之迹。又一千八百八十五年所著《善恶之彼岸》,条理紊乱,思想错杂,已有病之征兆。由此观之,则自一千八百八十二年至一千八百八十五年之间,视为已有病兆,似非不稳当也。再就尼采之病源,又有一说。即由利尔之所言,尼采从战役时,有目疾甚剧,其妹在前,亦不能见之。此目疾可视为脑病之一征候,则又似本有此病者也。 尼采之著述虽不容于当时之学界,然亦有大赏叹之者。其友德意生之同僚,有一少年讲师,一日,问尼采之近状,德意生告以其家计之不裕。此讲师日:“我等力所能及者,当补助之。”德意生赞之,然疑其以一讲师之身,未必有此力。居二日,其人致德氏书及二千马克,嘱匿名而赠尼采,此实德意生所不及料也。尼采得此知遇,大喜,不欲以此金投之家计,更以此为他书之出版费。然此书广售于世,偿其出版费且有羡,遂以此金反某讲师,某讲师拒之,乃以制尼采之油画,悬之尼采文库,盖可谓文坛之美事云。(原载1904年6月《教育世界》第76号)

后记

分花拂柳,落英缤纷。转眼,一个世纪的历史走了过去。回顾本世纪初中期,中华民族为自身之崛起,启蒙加救亡,在现代化的路途上经历了多少曲折,作了多少努力,付出多少代价,又上演了多少出悲喜剧呢?!尼采,在中国恐怕不是影响最剧的西方思想家,但他的思想却可算得上是我们文化“拿来主义”吞咽中常哽于喉的一块“骨头”。究其原因,一来是尼采思想的深刻、复杂所致;二来,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恐怕也是一因。当然,作为产生态度的客观处境的影响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尼采在中国(1900-1949)”究竟如何曲水流觞,读者在读过本编以后,相信可以得到一较完备、细致的了解。作为编者,在后记中只需对其轮廓与线条作大致的勾画。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尼采在汉语中的最初出场是在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一文中。在此文中,尼采与——5克思并列,呈现为非进化论者的落后面目。不过,紧接着的一连串对尼采的介绍,所关注或标明的,皆是尼采破坏旧文明、建立新文明的“铁锤”思想与“超人”构设。在这种介绍中,其思想与风靡本世纪初中国的进化论是互相拍合的。也正是这样,国人进入了接受尼采的第一阶段。本阶段有几点可说:一、赞多贬少。赞尼采,原因甚明,不必多提;而贬尼采,则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此说认为尼采讲破坏、求生命的扩张是肇发大战的原因之一。由是有本阶段第二特点:赞贬并立,鲜有交锋。这种现象基于国入这样一个共识:尼采的思想中有矛盾,在“破旧”上极可用,在“立新”方面却易出问题。如能正确运用,或可有俾于我族美好未来;但一概接受,则在我弱外人强的处境下,恐有为别人说话的弊端。于是,赞尼采的,有时尽管对尼采洞察旧道德的思想领会极深,运用极便,但对于尼采“超人”未来的接受,则常虚写,对贬者之贬,多不置一辞,似为默认。不过,对把战争归咎尼采的说法,亦有不以为然者,但几稀。如郭沫若颇有灼见,在《论中德文化书》中洞察尼采与老子相通之处,指明德国与战如有尼采的影响,亦是因为误读。不过,这种观察似多发于天才式的感悟,并未多加分析。当然,要分析下去,则不免触及尼采思想中的所谓矛盾并必得解决,这对那个时代的国人——哪怕是整个世界呢——都是太困难的。有这种倾向的还有周作人,在《贵族的和平民的》一文中,似有将“求生意志”与“求胜意志”(按即权力意志)结合的意思。不过,对于当时正在遭受如何处理“人的文学”的功利化问题折磨的周作人来讲,正如他最终没有处理好那个问题一样,对那个结合,讲得也是颇为含糊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人世界性的视野和观念的确立,是以推崇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标志的。我们今天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比较深刻和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真实面目。本套丛书正是从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选出十位,编选的一套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的文集。每一卷都不仅包括外国思想家或者作家在中国被翻译介绍的原始材料,还收集被研究、被阐释、其思想观点在中国被应用的材料。本套丛书的规模相当壮观,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系统的专题性资料汇编,与此前出版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1898-1937)》-起,可以说填补了一大块学术的空白点。新材料必然会推动新的学术研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给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  ——陈思和


编辑推荐

《超人哲学浅说:尼采在中国》是世纪回响·外来思潮卷中的一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超人哲学浅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