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拾音
2010-12
暨南大学出版社
孔义龙,曾美英 著
220
《红土拾音:岭南古代音乐研究》有关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岭南古代音乐既往研究的原因与学术态度乐起岭南、南越国宫廷礼乐、土著铜鼓乐、俗乐繁荣与雅乐兴风等。
孔义龙,1968年l0月生于湖南平江,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广东省第六届“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与《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 (国家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子项目)。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学术论文博士组特等奖,2007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获广东省社科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
绪 言 一、有关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 二、岭南古代音乐既往研究的原因与学术态度第一章 乐起岭南 第一节 从陶片与岩画说起 一、石峡陶片与远古器皿舞蹈 二、岩画乐舞 三、多重视角下的乐舞图像 第二节 梅县鱼坝 一、梅县鱼埙的特质 二、从共性中看鱼埙 第三节 岭南的青铜礼乐器 一、从早期青铜乐器看文化传播 二、岭南乐钟编制的发展 三、岭南乐钟的音乐性能第二章 南越国宫廷礼乐 第一节 晚开的礼乐奇葩 一、岭南的汉代乐悬 二、多样的乐队组合 三、纛旌乐舞 四、拓荒礼乐与晚开奇葩 第二节 句银的音乐学意义 一、句櫂创造的新组合 ……第三章 土著铜鼓乐第四章 俗乐繁荣与雅乐兴风结语附录一附录二参考文献后记
岭南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孕育于岭南富饶的土壤,长期的发展赋予其别样的特质。对于其绚丽而多元的文化结构,人们曾经不断地关注过它的一些组成元素;对于其悠久而坎坷的发展历程,人们总是不断地关心它已有的状况;对于其深邃而交融的文化内涵,人们不断地掀开它本体的面纱。这些正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切人点和起步的平台。这些赖以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可作具体阐释。 一、有关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成果表现在三方面:第一,音乐学界以明清为起点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第二,音乐学界多以音乐本体为对象的地域性专题研究;第三,不以音乐研究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学和历史学成果。它们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1.以明清为起点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成果 就现有成果而言,有关岭南音乐的研究多数是从民族民间音乐角度对现存并一度蓬勃发展的乐种、剧种、歌舞、民歌、说唱等形式作出分析。如萧遥天的《潮州戏剧音乐志》、谭正壁和谭寻的《木鱼歌、潮州歌叙录》、陈天国的《潮州音乐研究》、温萍的《客家山歌概述》、罗德栽的《论客家筝派的形成和传播》、吴丽玲的《论潮州歌册的历史渊源与现状》、陶诚的《广东音乐文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