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经典/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

许霆 季玢 苏州大学 (2008-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季玢 苏州大学 (2008-01出版)  

作者:

许霆  

页数:

386  

前言

  在中国文学史的构建中,散文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是不可或缺的。从先秦诸子到两汉史传,继之唐宋“八大家”高标文坛,后承明之“七子派”、“唐宋派”、“公安派”,清之“桐城派”等等,其文类包罗万象,书、记、碑、铭、论、序等均以散文体类为存。但作为一种自觉意义的文类,散文是相当滞后的。若从“散文”的发生看,为“散文”正名者,各有其词:有论者认为,“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的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臆断不错的话,则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字,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品,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不定”(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正如郁达夫自己所声称的是“臆断”一样,散文的源起未必真是如此);有论者认为散文与佛教有关,《宋高僧传》卷三《唐大圣千福寺飞锡传》可见“今所译者多作散文”语;有论者认为,散文始见于《文选·海赋》中的“云锦散文于沙油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可谓各执一词。若从散文体式的角度勘探,则可追溯至南宋散文家周益公(必大)的“其立意措词,贵于浑融有味,与散文同”。但周益公对散文体未作具体诠释,仅是点到为止。至于《文心雕龙》中论及文体分类,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散文)之说,也只是从音韵的角度对文体作了大致的划分。因此,作为一种界域宽泛无定的古老文体,散文理论资源匮乏难堪,在传统文论中,只是被宿命般地留下片断式、印象式的语焉不详的言说,如李贽作“童心说”、“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有“性灵说”等。这种尴尬局面的打破当是在晚清西学东渐之后。梁启超在“欧西文思”的蛊惑下,提出被老辈痛恨为“野狐”的“新文体”(《清代学术概论》)。“新文体”导人了如黄人所说的“欧和文化”(《〈清文汇〉序》),由此为散文文体由封闭、单一的古典形态向开放多元的现代形态转型提供了可能。而在那个解构与建构的时代,“‘五四’作家种种的散文命名,反映出了他们对散文属性的体认和理解,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基本范畴和文体要旨,为20世纪中国散文理论批评设置了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逻辑起点”(丁晓原《现代散文的命名与释义》)。自此,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散文与散文理论建设进入它“绚烂极了”的“命名”时期。  ……  关于散文的言说,形态纷呈。所谓好散文大约是一种说话,厨川白村、周作人、鲁迅等都有相似意思的表达,对此,我也以为然,所以对与此意相近且表达有致的文字,我也加以收录。比如叶圣陶认为:“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是“作者生活的源泉里流出来的一股活水……”(《〈文章例话〉序》)梁遇春则认为:“小品文是用轻松的文笔,随随便便地来谈人生。”“小品文像信手拈来,信笔写去,好像是漫不经心的,可是他们自己奇特的性格会把这些零碎的话儿熔成一气,使他们所写的篇篇小品文都仿佛是在那里对着我们拈花微笑。”(《〈小品文选〉序》)朱光潜从“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独到”,“无论是个人的性格或是全民族的文化,最健全的理想是多方面的自由的发展”,强调散文应是自由说话(《论小品文》)。这些言说角度不一,但指向是一致的,即自由说话应以生活的活水为资源,以从容自如的声气为方式,自然而有生活的质感与气息,亦如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记〉序》中说:“文章事业的圆成本有一个通例。于小品文的创作尤为显明。……我们与一切外物相遇,不可着意,着意则滞;不可绝缘,绝缘则离。”  选本之类,说句陈俗的话,也是一种会留有遗憾的事,这倒并不是选者有意为之。一方面是主选者阅读毕竟有限,遗珠之事难免;另一方面,对于所选价值,读者理解也不会相同,该选不该选,有时似乎只能跟着感觉走。在此,我要说的就是——谢谢我的读者。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经典》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4卷,每卷导言对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作导读,勾勒其理论发展史线索。《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经典》对所选名篇均尊重原著原版,并精心校核,注明出处。  曹培根、丁晓原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精选在中国现代各体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各体文学理论经典之作。  与以往选本不同,《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经典》旨在推荐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佳作,使菁华毕出,篇幅不多而包罗各体文学理论经典,凭一选本而可窥见诸多理论经典名家名篇;同时,紧扣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发展线索,使诸家学说兼备。

书籍目录

导言《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中国之演剧界论戏曲春柳社演艺部专章(节选)说戏(节选)甄别旧戏草(节选)新剧杂论余之新剧观新剧平议(节选)啸虹轩剧谈(节选)梨园佳话(节选)吾校新剧观易卜生主义我的中国旧戏观论编制剧本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小戏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民众戏剧社宣言《爱美的戏剧》概论(节选)“我们看戏看的是什么?”戏剧改良平议戏剧的歧途戏剧论(节选)旧剧评价戏剧艺术辨正中西戏剧之比较国剧戏剧究竟是什么伊卜生的艺术演剧运动之意义动的艺术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践(节选)戏剧底方法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演剧运动的检讨论喜剧学校戏剧概论(节选)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悲剧话剧导演管窥(节选)动作的表情(节选)《日出》跋(节选)戏剧的本质演剧构成论定县农民戏剧之实践(节选)导演经验谈论活报剧街头剧论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导演论演员论论新歌剧历史·史剧·现实历史与现实——《大渡河》代序新歌剧问题——答客问导演论后记

章节摘录

  《国朝文汇》序  黄人(黄摩西)  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蜕故孳新,瞬息不可复省。而有为之撮影者曰史,而有为之留声者曰文。俾后人若听睹其际,得以识世运消长、人才纯驳之故,非仅恣泛览,供粉饰焉。  《诗》、《书》六艺,古隶史掌,而概谥为文,盖殊名而同物。姬孔作述,上溯谛煌,下赅谣俗,旁及夷野,标准千祀,复乎莫尚矣。天禄兰台,略设轸畔,彦和《雕龙》,弟畅旨趣。至萧梁哲储,始别加组纂,剖觚绩素,渐毗审美,而罗弋前修,未迕学礼之训。唐宋以还,乃立古文之颛名。论道经世者或薄为丧志而不屑染指,玩华绣帨者又慑于客气而不敢抗颜。遂孤行艺苑,若别为一种之学术,一种之思想。考之名义,则宗尚挽近不为古,屏除声色不称文。征诸实际,则骈偶而鳏寡其俦,词赋而匏土其响而已。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经典》由苏州大学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经典/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