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2009-10
苏州大学出版社
庄友刚 编
390
无
“马列原著选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2004年,从苏州大学“马列原著选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马列原著选读》教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逐渐多样化,原有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硕士研究生“马列原著选读”课的教学需要。因此,我们对“马列原著选读’’课程教材进行了重新选编,以更好地提高和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根据研究生教学的实际状况,新版教材所选取的篇目仍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除了对马恩原著的文章进行了增减外,又增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篇目。我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状况,完全撇开“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合适的。 新版教材篇目的编排顺序主要按照文章写作的时间顺序,而不再是按照作者或者主题进行编排。新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除了选遍的篇目外,还增加了对文献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的介绍,并在文后列出了一些思考题,以便学生在课后研读时更好地把握原著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实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节选)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矛盾论弗洛姆:逃避自由(节选)后记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域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反谷物法同盟)。——随着城市的出现,必然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一句话,必然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Gemeindewesen],从而也就必然要有一般政治。在这里,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在这里,劳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力量;只要这种力量还存在,私有制也就必然会存在下去。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共同体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而且任何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条件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这些条件还须详加探讨)。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还可以看作是资本和地产的分离,看作是资本不依赖于地产而存在和发展的开始,也就是仅仅以劳动和交换为基础的所有制的开始。在中世纪,有一些城市不是从前期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在这些城市里,每个人的唯一财产,除开他随身带着的几乎全是最必需的手工劳动工具构成的那一点点资本之外,就只有他的特殊的劳动。不断流入城市的逃亡农奴的竞争;乡村反对城市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城市武装力量的必要性;共同占有某种手艺而形成的联系;在手工业者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必须有在公共场所出卖自己的商品以及与此相联的禁止外人进入这些场所的规定;各业手工业问利益的对立;保护辛苦学来的手艺的必要性;全国性的封建组织;——所有这些都是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联合为行会的原因。这里我们不打算详细地谈论以后历史发展所引起的行会制度的多种变化。在整个中世纪,农奴不断地逃入城市。这些在乡村遭到自己主人迫害的农奴是只身流入城市的,他们在这罩遇见了有组织的团体,对于这种团体他们是没有力量反对的,在它的范围内,他们只好屈从于由他们那些有组织的城市竞争者对他们劳动的需要以及由这些竞争者的利益所决定的处境。
2007年,我们承担了由庄友刚主持的苏州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专业学位精品课程——马列原著选读”的研究工作。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除了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成新教案的编写和整理工作之外,也一直在探索编写一本适合我们实际教学情况的新教材。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在承担这门课程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教材终于付梓。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历史与阶级意识》(节选)、《逃避自由》(节选)由车玉玲编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反杜林论》(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由庄友刚、陈忠编写;《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研究生教学用书
无
选择的都是马克思的经典文章,值得一读,特别是本专业的爱好者!
因为学校还没开这门课,所以只是翻了一下。
觉得课内课外都可以看看。
值得一看,内容相当丰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