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关系
2008-7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阿丽,布敏 著
无
法制纪实文学,因其真实、震撼、可读性强,一直在全国畅销报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拥有一大批读者。本书精心选编的25篇案例,都是作者通过扎实的多方面采访而成。那一个个鲜活的案子,以及案件背后的真相,无不令人扼腕。细细读来,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案子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离我们那么近。因此,本书更具有社会性和警示性。本书《疯狂的“SM”性虐游戏》一文中,讲的是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一名青年,因为不愿被朋友笑话自己落伍,开始尝试“SM”(性虐游戏),结果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为怕失去自己深爱的、反感“SM”的女友,他陆续找了两个风尘女子带回家中,与他们大玩“SM”后,模仿色情片中的情节,将她们放进浴缸中捆住手脚,继而残忍地进行肢解。《教授的黑色“地下情”》一文,讲述了一名很有前途、在同事和家人眼中是好丈夫、好父亲形象的教授,为了寻找婚外刺激,与一位俱乐部女主管成为情人。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家庭,不被情人的男友报复,竟然默许情人在与自己苟合的同时,与男友保持性关系。而情人始终做着成为教授夫人的梦想,也配合着教授演着“双簧”。最终,纸包不住火,被耍弄的男友将教授及其情人双双杀死。《小司机大款妻的情爱圈套》一文,则揭秘了一位给大款打工的小司机,为了得到大款的财产,竟然从大款妻子身上下手,让她成为自己感情的俘虏,并一步步将她套牢。当大款发现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竟然是自己信任的小司机时,愤然将其杀害。《婆媳血战》更是具有社会性。经历过两次失败婚姻的婆婆,对男人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第二次婚姻因儿子这个“拖油瓶”的而破裂,让婆婆将儿子也视为了眼中钉。儿子结婚后,她又将这种仇恨转移到儿媳身上,对儿媳百般刁难、羞辱,致使儿媳流产。不堪忍受的儿媳,向婆婆举起了屠刀。《恩情“背叛”》中两个男人本是好兄弟,一方施恩一方受恩,两个家庭彼此在生活和事业上关照着。受恩者时刻牢记着要报恩,而施恩者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不仅认为对方应该永远受自己摆布,还试图占对方妻子的便宜,两兄弟从此分道扬镳。施恩者的事业走下坡路,而受恩者的事业却蒸蒸曰上。施恩者觉得受恩者挖了自己的墙脚,心理不平衡的他雇凶向受恩者下了毒手。爱情、亲情、友情是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永恒主题,也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情感。如果处理得好,将是人生的盛宴,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如果走向误区,原本美好的关系走向危险,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只有抱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与人交往,才能拥有美好、和谐的关系。
法制纪实文学,因其真实、震撼、可读性强,一直在全国畅销报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拥有一大批读者。本书精心选编的25篇案例,都是作者通过扎实的多方面采访而成。那一个个鲜活的案子,以及案件背后的真相,无不令人扼腕。细细读来,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案子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离我们那么近。因此,本书更具有社会性和警示性。
阿丽,资深撰稿人,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本科,北京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多家报刊特约记者。
第一章 天堂泪 “潜规则”背后的血腥 被欲望吞噬的校园之恋 疯狂的“SM”性虐游戏 硕士精英凋零的真相 万代价的爱情闹剧 富姐命丧“青春补偿” 白领丽人的诈死闹剧 鲜血玷污的花季 网恋不可能承受之轻第二章 失乐园 京城“艳照门” 艳遇的苦果 婆媳血战 恩情“背叛” 诈骗堆砌的“姐弟恋” 致命网路邂逅 保险“精英”的迷梦 无法改造的爱情第三章 地狱门 危险的办公室恋情 落泊大款旧情绝尘 教授的黑色“地下情” 律师为何杀妻 小司机大款妻的情爱圈套 魅力少妇的四角畸情 “善良分手”不善良 女白领的爱情悲剧
“潜规则”背后的血腥2006年2月5日晚9点左右,北京一家音像公司的经理徐卫清和朋友正在崇文区一家夜总会包问里唱歌,突然,一家杂志社的编辑、著名摄影师温江林带着另外5个男人闯了进来,按住徐卫清一顿痛打,导致其肝脏左叶挫灭、肝脏右叶挫裂,最终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温江林等6名犯罪嫌疑人很快被一一抓获。温江林与徐卫清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经办案人员对温江林进行讯问及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这起凶杀案的背后隐情才浮出水面。原来,两个男人之间的怨仇都是因一个年轻漂亮的模特儿兼歌手叶晓妍而起。更为可悲的是,被他们误认为爱自己的叶晓妍,实际上只是按照娱乐圈所谓的“潜规则”,即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达到自己成名的目的。可痴情的他俩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笃信“潜规则”,女模特儿为出名以身相许31岁的温江林出生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学摄影的他来到北京发展,并进入了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兼摄影记者。他聪明好学,业务能力很强,为许多名人拍过照片,杂志上的封面有许多都出自他的手。渐渐地,温江林在圈里有了一些名气,杂志社领导也非常器重他。2005年10月底的一天,温江林为了寻找适合杂志封面的模特儿,便上网去查询一些艺员的资料。在网上,他发现了一个叫叶晓妍的女孩。叶晓妍,23岁,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模特儿,经常为一些平面媒体做摄影模特,而且还是一名歌手。温江林以一个摄影师的眼光,觉得从网上的照片来看,叶晓妍挺适合做自己杂志封面的模特儿的。于是,温江林便按照叶晓妍留下的MSN,给她留了言:“你好,我是一家杂志的摄影记者,我叫温江林,方便时请与我联系。”两天后的晚上,温江林上网时,正好看到叶晓妍在线。叶晓妍给他发来信息:“温老师,您好,很高兴与您认识。”温江林回复说:“不知你是否看过我们杂志?”叶晓妍说:“当然看过,是一线杂志哟。而且,我经常看到您的大作,很崇拜您。”温江林觉得叶晓妍挺会说话的,便说:“请把你的情况再详细做个介绍,可以吗?”叶晓妍回复:“当然可以。”叶晓妍告诉温江林,自己1983年出生于北京,从小能歌善舞。高中毕业后,由于身材长相都不错,她有意进军娱乐圈。她参加过一些歌手比赛,给一些平面媒体做模特儿。现在,她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签约模特儿。温江林说:“你的条件不错,但是否能上封面,还要进行一下面试,试一下镜头才能定。”于是,两人约好第二天到温江林工作的杂志社见面。叶晓妍知道,如果能上一线杂志的封面,就意味着自己有出名的可能,而且还会有各种无法预见的机会。因此,她对这次见面非常重视,特意去做了头发,还精心打扮了一番,然后去见温江林。第二天,温江林正在办公室忙着编稿,有同事告诉他说:“温江林,有位漂亮小姐找你。”温江林急忙来到前台,见到亭亭玉立的叶晓妍,温江林只觉得眼前一亮:这女孩比照片还要漂亮,而且气质高雅。温江林迎上前,自我介绍说:“我就是温江林。你好,叶小姐,请到我办公室里谈吧。”温江林和叶晓妍聊了一个多小时,叶晓妍热情大方,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他决定为她拍摄一组照片。温江林看了一下工作计划表后,告诉叶晓妍,三天后可以为她拍照。叶晓妍高兴地说:“温老师,太谢谢您了,咱们一起吃顿饭吧。”温江林推辞说:“不了,我还有工作。”三天后,叶晓妍来到了杂志社的摄影室。按照温江林的要求,叶晓妍摆出各种姿势。温江林看得出,她在镜头前的经验并不是很老到,还显得有些嫩,但她还是挺能吃苦、挺敬业的。在近4个小时的拍摄过程中,她一直充满了热情,虽然很累但却一点也没表现出来,温江林对叶晓妍又增添了一丝好感。照片出来后,温江林觉得不太理想。叶晓妍虽然很漂亮,但感觉上与杂志封面的要求有些距离。正在这时,叶晓妍给温江林打来电话:“温老师,照片出来了吗?”温江林说:“出来了,但不是很理想。”叶晓妍着急地说:“那我过去看看吧。”温江林说:“好吧。”叶晓妍很快赶到了杂志社,温江林如实告诉她说:“这些照片我只能试试,看领导最后怎么定。”叶晓妍问:“那就是还有希望?”温江林说:“应该说有点希望吧。”叶晓妍恳求道:“那就拜托温老师多替我争取了。”温江林说:“我会的。”这时,叶晓妍说:“温老师,到吃饭时间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想请您吃饭。”温江林刚要说什么,叶晓妍扭了扭身子嗲声嗲气地说:“不要拒绝噢,上次您就没答应。这次一定要给我面子啊。”叶晓妍这样一说,温江林不好拒绝了,而且,他心里也挺喜欢这个女孩的。那天,叶晓妍和温江林都喝了不少酒。叶晓妍不停地给温江林搛菜,对温江林很热情,说了许多让他感到很舒服的恭维话。临分手时,叶晓妍挽着温江林的胳膊说:“让我叫你温大哥,好吗?温大哥,你一定要帮我在领导那里多美言几句啊。凭你在杂志社的地位,领导一定会尊重你的意见的。”温江林拍拍叶晓妍的脸:“放心吧。”一个星期后,温江林给叶晓妍打电话说:“恭喜你,领导同意上你的照片了。”叶晓妍高兴地说:“太好了,温大哥,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你。”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温江林那里还没有动静。叶晓妍沉不住气了,给温江林打电话,询问封面照什么时候能发。温江林说:“封面照片待发的有不少,可能要等,你耐心等待吧。”放下电话,叶晓妍陷入了沉思。进入这个圈子几年了,她深知所谓的“潜规则”,女演员上戏要先上导演的床,歌手发唱片要和老板有关系,这点她已经深有体会。因此,她分析可能是温江林在暗示她什么。如果她不付出点代价,她的照片是不可能顺利地上封面的。于是,2005年12月中旬的一天,叶晓妍给温江林打了个电话,约他去一家酒店共进晚餐。正好那天温江林没事,于是欣然前往。晚饭后,叶晓妍又提议一起去唱歌。在只有他们两人的包间里,叶晓妍和温江林一首接一首地对唱着情歌。叶晓妍频频向温江林放电,甚至将整个身体都靠在了他的身上。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如此年轻漂亮、柔情万种的女孩,温江林不可能不动心,他看叶晓妍的眼神也变得暖昧起来,叶晓妍趁势拉着他去了事先订好的一个房间。叶晓妍的主动和妩媚让温江林无法自制,两人如干柴烈火般发生了性关系。躺在温江林的怀里,叶晓妍对他说:“我现在都是你的人了,你一定要帮我上封面啊。”温江林还沉浸在刚才的刺激和快感中,吻着叶晓妍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左桃右李。两个男人争风吃醋之后,为了督促温江林尽快帮自己上封面,叶晓妍又多次约温江林,共赴温柔乡。叶晓妍年轻漂亮,时尚前卫,让温江林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开始爱上了叶晓妍,愿意帮着她实现理想。他对叶晓妍说:“我在这个圈儿里还有些关系,我可以再帮你拍些照片,推荐给其他杂志,还可以为你介绍一些其他机会。”叶晓妍满怀感激地扑到他的怀里,说:“温大哥,你真好。”其实,温江林早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和他是大学同学,他们一直没要孩子。婚后不久,两人就经常吵架,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杂志社搞活动,他从来不带妻子参加。叶晓妍的出现,让温江林重新找到了爱的感觉,叶晓妍的年轻活力,更让他觉得自己变年了。而且,他能感到叶晓妍也爱上了他。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温江林和妻子的矛盾也不断加剧。这时,他甚至想着尽快和妻子离婚,与叶晓妍在一起。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温江林决定全力帮助叶晓妍。温江林一边催促领导尽快发叶晓妍的封面照,一边帮她成为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平面媒体模特儿。温江林还许诺,把叶晓妍推荐给某剧组,让她向影视方面发展。2006年1月的一天,温江林约好与几位歌手、演员一起吃饭,便打电话把叶晓妍叫了来。席间,温江林将叶晓妍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想着点她。颇会来事儿的叶晓妍一一给在座的人敬酒,大家很快熟悉起来。这时,叶晓妍的手机响了。坐在她旁边的温江林听到话筒里传来一个男人粗暴的吼声,叶晓妍急忙对大家说:“对不起,我接个电话。”然后,就起身走了出去。送叶晓妍回家的路上,温江林疑惑地问她:“谁给你打的电话?为什么态度这么蛮横?”叶晓妍突然扑到他的怀里哭了起来。温江林急忙搂住她问:“发生什么事了?快告诉我。”叶晓妍抬起泪眼,哽咽着对温江林说:“打电话的人叫徐卫清,是我的男朋友。”原来,叶晓妍三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一家音像公司的经理徐卫清。徐卫清比叶晓妍大18岁,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漂亮的叶晓妍。当时,叶晓妍正准备进军歌坛,但由于没有关系,又没有雄厚的资金,一直未能如愿。徐卫清了解到叶晓妍的情况后,对她说:“你条件很好,我可以帮你成为一名红歌星。”叶晓妍激动得赶紧站起来,连连向徐卫清鞠躬:“谢谢徐总。”不久,徐卫清给叶晓妍打电话,说准备给她请一名专业声乐老师,让她系统地学习一下声乐,然后参加2004年的明星歌会比赛,一切费用由他的公司出。他对叶晓妍说:“你今天晚上来我家里,具体地商量一下吧。”叶晓妍知道晚上去一个男人家会发生什么,但她还是去了。她太想出名了,她深知在这个圈里混出名是非常非常难的。现在,机会出现了,她不能失去。那天晚上,当徐卫清向她做了某种暗示后,她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他。尽管徐卫清比她的父亲小不了几岁,自己对他没有一点好感,但她还是豁出去了。可是,原打算逢场作戏的徐卫清却真的爱上了叶晓妍。徐卫清离异多年,没有子女,他准备等叶晓妍再大一些,事业有点成绩后,就与她结婚。于是,他倾尽全力地帮叶晓妍,为她参加明星歌会比赛作安排,联系到外地演出,并介绍她成为一家广告公司的签约模特儿。徐卫清脾气非常暴躁,稍微不顺心,就会对叶晓妍大发雷霆。有时喝了酒后,还会对她大打出手。事后,他又会非常后悔,不停地向叶晓妍道歉,并送她贵重的礼物来补偿。叶晓妍早就受够了徐卫清,但为了利用他,她还是一忍再忍,继续做徐卫清的女朋友。对温江林,叶晓妍自然没有全讲真话。她只告诉温江林:“当初我年轻不懂事,被徐卫清的甜言蜜语蒙骗了。他动不动就对我又打又骂,你看,我身上还有他打后留下的紫印呢。”说着,叶晓妍捋开袖子,温江林果真看到她胳膊上有一块淤血。叶晓妍哭着说:“我早就想离开他了,可又怕他不放过我。”温江林对叶晓妍又爱又怜,心疼地对她说:“别怕,以后有我保护你呢。”自从认识温江林后,精明的叶晓妍就有了新的想法。徐卫清虽然帮过她,但后来一些许诺都没兑现,比如说帮她出专辑,帮她进军演艺圈等。后来,还隐约听说徐卫清的公司出了些问题。因此,叶晓妍觉得徐卫清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了,而温江林的能量大,可以在事业上帮她。于是,她有了和徐卫清分手、与温江林在一起的念头,尽管她知道温江林已经结婚了。2006年1月19日,徐卫清因为叶晓妍很晚才回去,对她再次大发脾气,非让她解释去了哪里,质问她是不是和别的男人鬼混去了。叶晓妍对他说:”你没有权利管我,我要和你分手。”徐卫清瞪大眼睛望着她:“你说什么?你要和我分手?我为你花费了多少心血多少财力,你说分手就分手?没门儿。告诉我,那个男人是谁?”叶晓妍没有回答,徐卫清逼问了半天,她什么也不肯说。徐卫清气急了,抡起拳头向叶晓妍打去。叶晓妍被打得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如实地把和温江林的事招了。徐卫清吼着:“你真不要脸,又勾搭上别的男人。告诉我他的电话,我要和他算账。”叶晓妍怕再挨打,便将温江林的电话告诉了他。徐卫清立即拨通了温江林的电话,气急败坏地骂道:“姓温的,我告诉你,叶晓妍是我的女人,你以后离她远点,否则我对你不客气。”温江林早就气不过徐卫清谩骂殴打叶晓妍,便回敬他说:“叶晓妍爱谁是她的自由,你无权干涉。”两人在电话里激烈地吵了起来。第二天,叶晓妍带着满身的伤去找温江林。温江林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打成这样,气得要去找徐卫清算账。叶晓妍一把拉住了他,劝道:“算了,我不想让你受到伤害。”温江林很感动叶晓妍为他着想,便一边为她上药,一边安慰她。接着,他给徐卫清打了个电话,警告他说:“如果你再动晓妍一个手指头,我就绑架你的父母,找人卸掉你一条胳膊一条腿。”为了争夺一个女人,两个男人再次在电话里互相谩骂起来。可悲的对决:无妄踏上不归路眼看着温江林抢了自己的女朋友,还敢威胁自己,好面子的徐卫清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他决定报复温江林。他知道温江林是个很看重事业的人,在杂志社很受领导器重。他要到杂志社去闹,让他身败名裂,让他在杂志社待不下去。2006年2月2日这天是正月初五,徐卫清连哄带威胁地将叶晓妍约到了家里。他问叶晓妍:“我再问你一遍,你到底和那个姓温的断不断绝来往?”叶晓妍不吭声,徐卫清随即抓起电话打给温江林:“你放不放过晓妍?”温江林说:“我爱晓妍,她也爱我。”徐卫清狠狠地说:“好,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要到你们单位去告你。”放下电话,徐卫清逼叶晓妍说出温江林所在的杂志社的地址。叶晓妍不肯说,徐卫清便从厨房找来一把菜刀,举到叶晓妍的面前,威胁道:“你要是不说,今天我就杀了你。”叶晓妍吓得浑身直哆嗦,不得已讲了出来。接到徐卫清要到杂志社闹事的电话后,温江林感到很害怕。2月4日,眼看着长假过完后就要上班了,温江林怕徐卫清真的去杂志社闹,便赶紧给自己的一位好朋友方宁打了个电话,想找他商量商量。方宁当时正在工体附近一家酒吧的副总经理冯义的办公室里,温江林便赶了过去。
十年磨一剑光阴荏苒,我们在法制纪实文学领域耕耘整整十年了。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采访了一位女法警,听她讲了许多有关犯罪嫌疑人甚至死刑犯的故事。由此,对这些被人们唾弃的人,除痛恨、惋惜之外,也产生了想深入了解犯罪背后内幕的冲动。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案子后,对人生、生命、社会、金钱、爱情、亲情等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创作法制纪实文学作品,我们往往要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这个过程有时也是很艰难的。记得有一次由北京市公安局宣传处的警官陪同,我们去看守所见一名犯罪嫌疑人。看守所位于郊区,当时正在修路,路面颠簸不平,花了半天时间,终于将车开到了看守所。在与犯罪嫌疑人对话时,因对方估计自己会被判死刑,情绪非常抵触,不愿配合。这时,看守所的民警严厉地要求犯罪嫌疑人配合采访,而对方仍然不肯开口。我们仔细分析了犯罪嫌疑人的心态后,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便不再提及与案子有关的事情,而是与他拉起了家常,谈起了他的家人、同学、朋友。渐渐地,对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消除,非常配合地讲了整个案子的经过、犯罪动机、自身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与被害人纷杂的感情纠葛等,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悔不已,并恳请我们代他向父母及被害人家属表示忏悔。这次采访非常成功,文章在全国一家著名杂志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爱情、亲情、友情本是人类美好的感情,然而,当它们被扭曲后,美丽的花朵就变成了罂粟。本书撰写的案例中,有的是因为婚外情、三角情而引发的惨案,有的是因为失恋导致的悲剧,有的是因为亲情、友情的蜕变而犯罪,还有的是因为形形色色的欲望最后铤而走险。我们在写作时,不是仅仅讲述一个案子,而是通过案子背后发生的故事,挖掘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深层原因,力求给社会及读者以警示和启迪,不让那些边缘人物重蹈覆辙。如果每个人都能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在特定的时候寻求社会、亲人、朋友的帮助,或者是去看心理医生,习墨这世上可能就会有许多家庭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也是我们创作法制纪实文学作品的初衷,以及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我们在写作时,对每一个案件都会认真分析、讨论,希望每一篇文章都会对读者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凝结着我们的心血。十年来,我们写了几百个案子,分别发表在《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等全国畅销报刊上。欣慰的是,这些文章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当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电,表达他们读后对自己生活及人生的触动,或者在我们为一些受害人家属提供了帮助,使得他们的困难得到解决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并乐在其中。这本书,只是从我们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一部分。之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纪实文学系列作品集。感恩的心要有,感谢的话也要说。在此,真诚地向给予我们热情帮助的司法战线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个人放纵自己的过程,就是廉价拍卖和自我毁灭的过程。《危险关系》披露的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是一部极的好面教材。——著名作家、《一双乡花鞋》作者张宝瑞阿丽、布敏在纪实文学领域耕耘多年,作品广受好评。《危险关系》面世,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精神大餐。——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衣向东游戏人生,或走向深渊,或走向死亡,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危险关系》以翔实的采访、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状态的一个个真实故事,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著名作家、文化部当代音乐艺术际院长 梁鑫华好书要有独特的视角,广阔的视野。能所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写得既真实生动,又凝炼概括,实属不易,值得一读。——著名作家、台海出版社总编辑 周立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