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人
2000-06-01
小知堂文化
Aleksandr R. Luria
歐陽敏
无
俄國心理學家盧力亞呈現出一則驚人的真實故事,主角察契斯基在1943年的戰役中頭部受創,之後便身處於分崩離析的世界裡:他的記憶憑空消失了;視野的二分之一已被摧毀,他看不見自己身體的右半部;同時還變成文盲。察契斯基為了挽回心智能力,而決心進行一場英雄式的奮戰。雖然他的世界依舊破碎,但他以不屈不撓的意志,重新拾回生命的意義,並且花費二十五年的時間書寫自己的記事。《破碎的人》穿插了察契斯基的親身描述和盧力亞的生動說明,充滿了人道關懷,也為後世留下一部腦神經文學必讀經典。
(資料來源:小知堂)
盧力亞(Aleksandr Romanovich Luria,1902~1977),俄國的心理學教授和神經科醫師,也是世界知名的大腦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研究神經心理學,一生中不斷有作品出版,大部分是學術著作。到了晚年,他轉而發展「浪漫科學」,嘗試同時描繪並解析一個人。這可以說是小說家和科學家夢想的完美結合。這個概念促使他寫下兩本特殊的神經學紀實小說:《破碎的人》(The Man with a Shattered World)和《記憶大師的心靈》(The Mind of a Mnemonist)。
在《破碎的人》中,盧力亞充分運用傳記的特色,從長達三十年的腦傷病史粹取出生命的菁華,他不僅是腦神經文學中的先驅,更在作品中落實深刻的人道關懷,使本書充滿令人動容的溫暖和情感。
(資料來源:小知堂)
无
刚买到这本书,还有一本《记忆大师的心灵》,这两本书都不错,只得一读,尤其对记忆感兴趣的人,很有参考价值,毕竟是纪实的,很多细节是市面上很多书里没有的,这两本书确实不错,有感兴趣的,也可以联系我,互相交流
终于读完了,是这学期利用各种课上和讲座等时间断断续续读完的,整个阅读过程也和主人公的意识世界一样破碎。此书应算是浪漫派科学的开山之作。主人公损伤的恰是具有整合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的脑区,世界对他来说成了一团残破的失去组织的碎片,他看不见自己的右边,而且也无法理解右边是什么意思;他损伤了将物体与语言符号联系起来的能力,常常会想不起来一个物体是什么东西,或者一样东西有怎样的名称;他也不能理解关于比较的问题(比如“老鼠比大象小),不能理解复杂的语法结构;他的记忆也受到了损伤,无法自主回忆,只能等待回忆自己到来,大体状况则符合李播定律(脑损伤患者对受伤事件本身以及此前短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产生永久性遗忘,而且也会暂时地遗忘此前数天乃至数月所形成的记忆,而对遥远往事的记忆却又保持完好)。他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遭受了严重的损伤,而更可怕的是,他完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以及时常浮现的愚蠢微笑,因为他的大脑前面区段(包括额叶)得以幸免于难,这使他尚有能力辨识出自己的失能,并为此感到痛苦并努力挣扎,就像他无数次在自己的笔记中所写的那样,这一切只是个噩梦。
那些期望从神经生物中找证据的语言学家总是太过心急,我其实很怀疑被损伤的到底是不是语言学上的范畴,或者是更广泛的认知能力、意义世界等。而这也正是SLI(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以及许多心理语言学希望能够通过病例以及实验分清的地方。
但不论怎样,“一切学理皆黯然,唯生命之树永保长青”,生命整体的性质仍然是最可宝贵且迷人的,而这是善于解构与分析的科学所不及之处,卢力亚的浪漫派科学正是这样一部综合之作,一部可以让你为病人深感痛心与同情的理性之作。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时时为书中引用的大量的病人手记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如此破碎的世界,一个如此完整的灵魂,以及一份如此长久且厚重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