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切.格瓦拉的影像與記憶

Ernesto Che Guevara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15日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

Ernesto Che Guevara  

页数:

312  

译者:

丘德真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文作者為VictorCasaus,古巴著名詩人、電影導演、藝術創作者)  我們曾經考慮過以「見證者--切」(CheTheWitness)作為書名,以便彰顯賽爾納(Serna)的兒子--埃內斯托.切.格瓦拉--生命中較不受人注意,但卻同樣重要的使命;從莽撞少年到變成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人物,格瓦拉的一生、一趟又一趟的旅程,以及其所作所為,均反映了他始終抱持的使命。他按部就班一一實踐,甚至獻身於這項使命,其執著的程度著實令人驚歎。從本書所呈現的材料--他的旅行日記、書信、訪問、報導和照片--還有循著他的研究工作、夢想、投入的戰爭,以及他所遭遇的各種挑戰時所遺留下的行跡,均足以證明他作為見證者的職志。  在書信與書信/筆記與筆記之間,為了方便讀者對照而讀,本書收錄的文字紀錄大致上按照時間先後編排。作為見證者的過程形塑了切的世界觀;故此,本書的內容也足以作為此過程的一項見證。  本書見證了一種藉由文字創作而顯現的「格瓦拉式倫理」(Guevaraethic)。「我認為,撰寫討論文章的舉動,就是面對具體問題的表現,而且是一種以自身的觸覺落實到生活的態度。」一九六○年代,他在一封回信中提到其人生中兩個重要的部分--實際行動以及人文藝術觸覺;同時期他在另一封信件回應一位作家:「在你的文字場域裡,唯一給帶給我激情的力量,是當中所傳達的真實(請不要把我當作強硬派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捍衛者)。我秉持這樣的觀點看待一切問題的。」則呼應他在〈古巴的社會主義及人民〉(SocialismandManinCuba)一文的自省,再次證明這議題一直吸引著他,而且對這位知識分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就像是曾經接觸他的其他見證者所留下的證言一樣,本書的文字內容分別反映著作者性格中的不同面向。在各個篇章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他既是讀者又是攝影師,既是朋友又是歷史學家,既理解人性同時又了解生命意義。切留下大量銳利的文字,當中充滿著反諷、幽默、批評、強勢、誠懇,以及嚴苛的自我批判。這些文字並未經過修飾,其義正詞嚴的教誨足以為後人借鑑;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真相一定要受到尊重;隨意捏造事實,根本沒有好處。」  為了捍衛這項信念,透過歷史陳述和文字寫作,切以身作則地對抗不公義的事情和盲目的教條。很榮幸地,多里恩提.巴歐文化中心(PablodelaTorrienteBrauCulturalCenter)--提供紀念、辯論、想像及美學的一方空間--於一九九七年與切.格瓦拉研究中心(CheGuevaraStudiesCenter)以及海洋出版社(OceanPress)合作,在《記憶》(Memoria)雜誌裡破天荒地製作專題。  合作過程中,為能秉持著理想抱負,同時顧及實務上的要求;而本書就是以該次合作計畫為基礎發展而成。本書力求嚴謹,並且基於對作者的愛護之情忠實呈現切的原意,在當今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裡,我們致力呈現這位具有多重面貌同時又創意十足的人物的輪廓。  切以倫理作為鬥爭的武器,並且致力讓這套嶄新倫理價值的得以落實、風行,以及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本書所設定的讀者,不限於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他們和切.格瓦拉相似:他們是儘管身處於今天這個日益混亂、難以理解和不公義的世界中,但仍敢於提出質問的青年。  本書內容一方面致力捍衛知識、團結和公義的價值,同時亦讓我們得以更接近具有文化素養的、銳利的、熱情的,以及世故的切;亦是永垂不朽的切。  我先寫到這裡;大家好好看看他過去的事蹟、今日的影響,以及如何衝擊著未來吧--這就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了。  寫於哈瓦那

内容概要

我將離開,把自己留下給你那個過去你認識的我──超越切.格瓦拉偶像象徵,古巴格瓦拉中心歷時多年擘畫而成格瓦拉家族私房珍藏攝影文字作品,首度面世曝光★獨家收錄其短篇小說〈公牛〉與兩次革命前夕摩托車之旅攝影作品★取得古巴官方標示「切.格瓦拉」檔案夾第一手資料★青年格瓦拉、醫生格瓦拉、游擊隊長格瓦拉、總司令格瓦拉★最完整的切.格瓦拉文字/影像記憶盒子 非凡壯闊一生,再次見證不朽★旗幟飄揚,CHE魂不死!中文版首刷 限量贈送「切.格瓦拉布旗」我們說,這是一本記憶之書。我們曾經考慮以「見證者:切」作為書名,彰顯埃內斯托.切.格瓦拉生命中較不受人注意,但卻同樣重要的使命。他從莽撞少年到變成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人物,切.格瓦拉的一生、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均反映著他始終抱持的理念。他按部就班一一實踐,甚至獻身給這項使命,其執著的程度著實令人驚歎。再次發現切.格瓦拉的世界,宛如「CHE」一字親切問候的意義,家人好友眼中的的切,不再是全世界的文化偶像,他是非凡坦率、富有高度幽默感的切。而他鏡頭底下所記錄的世界,正如我們所知的,不曾完美,但真實與良善一直存在於中。關於《切.格瓦拉的影像與記憶》的讀者──他們並不局限在世界特定的哪一個角落,他們與切.格瓦拉,十分相似。他們是儘管身處現世這個日益混亂、難以理解和不公義的世界,仍敢於提出質問的青年們。

作者简介

  埃內斯托·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四日,埃內斯托.格瓦拉出生於阿根廷羅薩利歐市(Rosario);他曾被《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世紀風雲人物」(icons of the century)之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完成醫學訓練後不久,數度環遊拉丁美洲;包括一九五二年和阿爾貝托.格拉納多(Alberto Granado)一同騎乘破舊的諾頓摩托車(Norton)出發,該段旅程詳載於《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The Motorcycle Diaries)。 一九五四年旅居瓜地馬拉期間,適逢當地由雅哥布.亞本茲(Jacobo Arbenz)領導的民選政府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策動軍事政變推翻,格瓦拉就在這時候開始投入政治行動;隨後流亡墨西哥,並徹底轉向奉行激進政治立場。 利用在瓜地馬拉期間取得的聯絡管道,格瓦拉於墨西哥城與一票流亡海外的古巴革命分子搭上線。一九五五年七月他和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碰面,隨即加入游擊戰行動,試圖推翻古巴獨裁者富爾亨西歐.巴帝斯達(Fulgencio Batista)。古巴戰友暱稱格瓦拉為「切」(Che);事實上,「切」本來是阿根廷流行的打招呼方式。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格瓦拉以游擊隊軍醫的身分登上葛拉瑪號(Granma)進軍古巴;該支游擊隊以古巴的馬艾斯特拉山脈(Sierra Maestra mountains)為根據地進行武裝革命行動。在隨後的數個月內,他一方面持續替游擊戰友和來自巴帝斯達的戰俘療傷,同時擔任叛軍的首位指揮官。一九五八年九月,格瓦拉和卡密羅分頭率領兩支縱隊,自馬艾斯特拉山脈向西路進攻,成功擊敗巴帝斯達的部隊;在該戰役中,格瓦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九五九年一月一日,巴帝斯達流亡海外,格瓦拉成為革命政府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先後出任國家土地改革院工業局長(Industrial Departmen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arian Reform)和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總裁;其後於一九六一年二月擔任工業部長。古巴共產黨於一九六五年成立;在成立前,格瓦拉已經投入其前身政治組織,亦是核心領導人之一。 除上述職務外,格瓦拉也曾代表古巴革命政府前往世界各地,多次率領代表團出訪,並且出席聯合國,以及亞、非、拉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其他國際會議發表演說。他被譽為是替第三世界民眾請命的代言人,其中以烏拉圭埃斯特角市(Punta del Este)舉行的一場會議最為人津津樂道--他在會中譴責美國總統甘迺迪所推動的進步聯盟(Alliance for Progress)運動。 為了貫徹當初加入古巴革命運動的初衷,一九六五年四月格瓦拉離開古巴,遠赴剛果組織游擊隊並且支援當地的革命鬥爭行動。一九六五年十二月祕密返回古巴,籌備組織玻利維亞的游擊部隊,一九六六年十一月抵達玻利維亞。格瓦拉起初的目標,是撼動該國的軍事獨裁勢力,但後來更進一步地掀起了一股蔓延整個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由美國訓練和扶植的玻利維亞反革命部隊拘捕受了傷的格瓦拉,翌日將他處決,並且把他的遺體藏起來。 切.格瓦拉的遺骸於一九九七年被掘出,隨後運回古巴。古巴中部的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有一座陵墓,紀念他在革命戰爭期間贏得了關鍵的一役。   译者简介  丘德真  曾任《破週報》主編;現為文字自由工作者,定居澳洲。

书籍目录

前言:開始,持續 文/維多.卡索斯 01.起始 02.旅程:阿根廷 03.旅程:看見拉丁美洲的第一眼 04.旅程:再看拉丁美洲 05.馬艾斯特拉山記事 06.鏡頭之後 07.應對問題 08.指揮官聯盟 09.以真誠寫下信件 10.詩人之間的交流 11.致 我的孩子們 12.非洲:西風吹來,東風輕拂 13.永不滿足的閱讀者:文學評論 14.玻利維亞:將手臂幻想成盾牌……? 15.記憶裡的影像

章节摘录

  來自遠方的信與未完成的日記(墨西哥,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  任何偉大的作為都需要激情……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五日  老媽,  我既不是基督徒也不是慈善家;我和基督完全相反,而且慈善工作對我來說並沒有任何說服力。但為了自己所抱持的信念,我倒是會不惜一戰,設法把將對手打敗,絕不讓他們把我釘到十字架上或者其他任何地方。至於那場絕食行動,你完全搞錯了。事實上,我們發動了兩次:第一次絕食時,在我們二十四位囚犯中,當局就釋放了二十一位;第二次絕食時,當局宣布要釋放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明天就要執行了。  要是他們真的說話算話,那麼在獄中就只剩下我和另外一個人。我不希望你會以為,我們兩人就像伊爾達所暗示一樣,是因為作為犧牲品而繼續被關在獄中。我們之所以無法獲得其他同志的待遇,只不過是因為證件不全而已。我打算流亡到最近的國家,並且在當地尋求庇護,不過由於我在美洲大陸已出了名,所以不可能不遇到困難。看看找到什麼地方可以待,我就在那兒養精蓄銳,待有需要時再貢獻一己之力。還是要再說一次,我很可能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無法寫信。  真正讓我覺得受挫的,是你不理解我之所以這樣做的意義,還有你總是命令我要適可而止、多替自己想想等等--那是最低劣的個人品行。我不僅不會適可而止,而且永遠不會試著適可而止。我內心神聖的火焰已變成了一盞微弱的小明燈,我至少有了一點點自知之明。你建議我多少要替自己想想,但這是一種麻木不仁和軟弱的個人主義說詞;必須要讓你知道,我很努力地要消除我內心中殘存著的這些二十世紀品行。  我不是指自己過去膽小而且沒有自知之明的時候;我是指那個過著波希米亞式流浪生活、不關心鄰居、只管自掃門前雪的那個自己,當時這些想法是因為曾經意識到自己的生存能力(姑且不論這是否對自己估計錯誤)。在獄中的這些日子,加上前陣子受訓的階段,我已經完全和戰友同志們產生了認同。我記得自己曾經有過一些愚蠢的(或起碼是奇怪的)念頭--我與戰友們產生了完全的認同感,結果「我」這概念腦海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這是共產主義的原則,當然這聽起來好像是一種誇張的宣傳,但這種無我的團結境界,曾經讓我著迷,現在還是一樣。  (信紙上不是血跡,只是番茄汁而已。)  你以為適可而止或者「多少替自己想想」是重大創舉和藝術創作的泉源,這真是大錯特錯。任何偉大的作為都需要激情,而且更需要膽識,這是人類普遍擁有的特質。你還有一點讓我覺得奇怪,你屢次提到上帝老爸,我希望你不會變回年輕時那樣地溫馴。我還要提醒你,那一批求救信並沒有什麼用:比特在自欺欺人,里茲卡(Lezica)不願意面對問題,他罔顧我的指示,竟然跟伊爾達講了一堆有關政治放逐犯的責任。勞爾.林區(RaúlLynch)人很好但不並熱心,巴帝亞.尼爾比奧(PadillaNervio)表示這不是他們部門的事。他們都願意幫忙,但條件是要我背棄理想;我想你也不希望你的兒子苟且偷生,猶如巴拉巴一樣(Barabbas);我想你會情願自己的兒子因為做了該做的事而殺身成仁。這些求救信只是徒然增加他們和我的壓力而已。  我再說一次,在古巴成功撥亂反正之後,我要去那兒都行;但要是被關在某個機構或某家治療過敏症的診所中,那我肯定會完蛋。總而言之,這種傷痛,這種身為年邁母親並且希望自己兒子活下去的傷痛,是可敬的,我不單必須珍視它,而且樂意珍視它。想見見你,不是為了安慰你,而是為了安慰偶爾會暗地裡思鄉的自己。  給你一個吻,老媽,要是沒有什麼狀況,我一定會去看看你。  你的兒子 切  譯注:巴拉巴為《聖經.新約》中記載的一名強盜;當時猶太群眾鼓動要求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執政官彼拉多(PontiusPilate)處死耶穌,但在沒有任何罪證之下,彼拉多不願處死一位無辜者,但同時要是不處死耶穌,則無法平息群眾怒火,在兩難之下,他將重罪犯巴拉巴與耶穌兩人帶到群眾前,宣稱群眾可選擇特赦其中一位;彼拉多本來企圖以此引誘群眾特赦耶穌,誰知群眾卻選擇釋放巴拉巴,彼拉多不得已,只好將耶穌判處死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切.格瓦拉的影像與記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