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本就通佛教常識

張培鋒 聯經
出版时间:

2012-6-13  

出版社:

聯經  

作者:

張培鋒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哈佛」是近年來的社會時尚。
在繁忙的人際互動中,人們亟思尋找心靈的一片淨土。
學佛著重解行並進,有充裕的佛教知識,讓您學佛更得力。
佛教故事中有不少神奇的因緣傳說。根據史書記載,梁武帝的皇后郗氏性格冷酷,好忌妒,死了以後投生為一條巨蟒,進入到後宮。皇后託夢給梁武帝,請求梁武帝救度她。梁武帝便召集眾僧,製作了《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當時的高僧大德懺禮。禮懺結束後,投生為巨蟒的郗皇后化為天人,在空中禮謝梁武帝。這懺法後來流行於世,便稱為「梁皇寶懺」。
《一本就通:佛教常識》是一本專門介紹佛教常識給讀者的最佳入門讀物,是讓讀者更易了解佛教文化的捷徑。本書主要介紹釋迦牟尼,佛陀的十大弟子,佛教經典,主要宗派和思想,六道輪迴的生命觀,緣起論與因果論,佛教禮儀,古剎巡禮,佛像,法器,佛教文學、音樂、繪畫和書法等等,內容含括佛教的起源和產生、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和思想、佛教與世間的關係、物質文化層面看佛教、精神文化層面看佛教八個主題。

作者简介

張培鋒
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過古代文學、佛教文化方面論文50餘篇;著有:《宋代士大夫佛學與文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宋詩與禪》(中華書局,2009)、《一本就通:佛教常識》(聯經)等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靈山會上:佛教的起源和產生
覺行圓滿:佛祖釋迦牟尼
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八相成道∕佛誕日∕臘八的傳說
化愚濟眾:佛、法、僧「三寶」
「三寶」與「三皈依」∕十大名號∕四諦∕圓寂與荼毘
法雨普施:經、律、論「三藏」
第一次結集∕如是我聞∕三藏法師
助佛弘教:佛陀的十大弟子
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那律∕須菩提∕富樓那∕迦旃延∕優波離∕羅(目侯)羅∕阿難
第二章 三乘佛法: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
了脫塵緣:小乘佛教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第二次結集∕上座部與大眾部∕南傳佛教
度化眾生:大乘佛教
法身∕三身佛∕三世佛∕十方佛∕菩薩的含義∕
六波羅蜜∕三乘佛法∕馬鳴與龍樹
化行人間:本生故事
本生類經典∕尸毘王以身代鴿∕雪山童子捨身求偈∕太子須大拏
道燈法鼓: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和密教
龍樹、提婆與中觀學派∕空觀與二諦∕無著、世親與瑜伽行派∕邏輯學與因明學∕佛教心理學∕唯識學∕密教∕陀羅尼與曼荼羅∕藏傳佛教
第三章 佛教東漸: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震旦因緣:佛教東傳及其中國化
永明求法∕白馬寺∕早期的佛道之爭∕理惑論∕因果報應之爭∕沙門禮敬王者之爭∕形神之爭∕中國佛教的若干特點
功標青史:取經與翻譯
朱士行∕法顯∕玄奘∕義淨∕安世高等早期翻譯家∕格義∕道安∕鳩摩羅什∕玄奘的翻譯∕佛經的譯場與翻譯的組織
無盡妙藏:大藏經與佛教文獻
漢傳大藏經的形成∕《出三藏記集》與《開元釋教錄》∕房山石經∕佛教與雕版印刷術∕《開寶藏》與《趙城金藏》∕《永樂南藏》與《永樂北藏》∕《嘉興藏》∕貝葉裝∕《高麗藏》與《大正藏》∕《弘明集》∕《高僧傳》∕《祖堂集》等禪宗語錄、燈錄∕《佛祖統紀》與《佛祖歷代通載》∕《法苑珠林》
第四章 宗派繁盛: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和思想
開宗立派:從學派到宗派
三論學∕僧肇∕涅槃學∕道生∕成實學∕攝論學∕毘曇學∕地論學∕律學∕禪學∕小乘禪與大乘禪∕寺院經濟的發展∕祖統的形成∕判教∕三武一宗法難
會三歸一:天臺宗
慧文、慧思禪師∕智顗大師∕五時八教∕《妙法蓮華經》∕會三歸一∕
一念三千∕止觀法門∕灌頂法師∕湛然法師∕宋代之後的天臺宗
萬法圓通:華嚴宗
杜順與智儼∕法藏大師∕《華嚴經》∕華嚴宗的五教判教∕法界緣起論∕華嚴十玄門∕清涼澄觀∕圭峰宗密
拈花微笑:禪宗
菩提達摩祖師∕嵩山少林寺∕二祖慧可∕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與「東山法門」∕楞伽師與北宗∕六祖慧能∕曹溪∕神會∕南嶽懷讓與青原行思∕馬祖道一∕百丈懷海與《百丈清規》∕石頭希遷∕五家七宗的形成∕公案與機鋒∕禪宗語錄
佛光普照:淨土宗
阿彌陀佛與西方淨土信仰∕信願行∕念佛法門∕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末法觀念∕永明延壽∕禪淨合流∕觀音信仰∕淨土宗經典
第五章 覺悟之道:佛教的核心信仰
法界緣起:佛教的宇宙觀和世界觀
三千大千世界∕「劫」∕「器世間」與「有情世間」∕「四大假合」與「五蘊無我」∕無明:輪迴之根
六道輪迴:佛教的生命觀
輪迴現象與六道形成∕十善與十惡∕十法界∕生命輪迴的過程∕
中陰與中陰救度
果徹因源:佛教的緣起論與因果論
「因」與「緣」∕因果的相互轉化∕萬有因果律∕緣分∕
因緣思想與慈悲觀念∕十二因緣
轉迷成悟:佛教關於覺悟的認識
妄想執著∕虛假的世界∕邪見的產生∕貪、瞋、癡「三毒」∕佛教正見: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戒、定、慧「三學」∕五戒∕禪定∕般若智慧∕五種般若
第六章 入世應用:佛教與世間的關係
二諦融通:真諦與俗諦
功德與福德∕布施∕化城喻∕到岸舍筏∕四依法
道場莊嚴:佛教的禮儀
佛教禮儀的形成∕禮拜與合十∕香、花、燭等供養禮儀∕齋戒儀式∕早晚課誦∕三皈依儀式與受戒儀式∕懺悔儀式與水陸法會∕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
身雲妙現:菩薩信仰
文殊道場五臺山∕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目侯)寺∕菩薩頂∕普賢道場峨嵋山∕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金頂禮普賢∕觀音道場普陀山∕《普門品》∕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地藏道場九華山∕新羅太子金喬覺∕化城寺∕肉身殿∕百歲宮∕祇園寺∕彌勒菩薩與彌勒信仰∕布袋和尚與「大肚彌勒」∕魚籃觀音∕菩薩應化世間的真意
第七章 佛教聖地:物質文化層面看佛教
古□巡禮:佛教的名山與名寺
寶□的含義∕寺院、蘭若、叢林∕漢傳佛教寺院建築的布局∕塔的起源與規制∕石窟與石窟群∕中嶽嵩山∕南嶽衡山∕江西廬山∕江西青原山∕雲南雞足山∕浙江天臺山∕杭州天竺山∕福建鼓山∕廣東丹霞山∕各具特色的中國名寺∕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響堂山石窟群∕大足石刻∕豐富多樣的中國名塔
佛像莊嚴:佛教的造像與雕塑
佛教造像的起源與發展∕「三十二相」與「八十種好」∕佛像的「手印」∕各類菩薩像∕羅漢像∕「十八羅漢」與「五百羅漢」
法器曼妙:常用的佛教器具
鐘∕鼓∕磐∕木魚∕鐃鈸∕板∕僧人的三衣∕袈裟∕缽∕
念珠∕蒲團∕錫杖
第八章 心靈淨土:精神文化層面看佛教
幽玄旨趣:佛教的文學與文學的佛教
佛教經典的文學性∕《法句經》∕譬喻類經典∕法華七喻∕佛傳、佛讚類作品∕佛本生經典∕大乘佛教經典的文學性∕《維摩詰經》∕中國僧俗的佛教文學創作∕佛教思維方式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佛教論說文體∕釋氏輔教之書與因果報應觀念的普及∕佛教文學的「真實」觀∕王維∕白居易∕宋元後的士大夫佛教文學創作∕詩僧∕皎然∕佛教文學的獨特審美趣味∕寒山∕雲棲祩宏∕憨山德清∕佛教對中國古典戲曲小說創作的影響
海潮妙音:佛教的音樂傳播
梵唄的流傳∕曹植與「魚山唄」∕「唱導」的產生∕佛曲與中國民族音樂的成熟∕法曲∕敦煌「曲子詞」∕佛教音樂對宋詞、元曲的影響∕佛教音樂的通俗化
吉祥妙相:佛教的繪畫與書法
顧愷之、張僧繇等的佛畫∕吳道子與尉遲乙僧∕周昉的觀音畫∕貫休∕王維等的寫意山水畫∕淡遠、空靈的文人禪畫∕佛教寫經與中國書法的成熟∕智永∕懷素∕弘一法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本就通佛教常識 PDF格式下载



  内容还不错。本来想学习戒定慧,结果陷入了佛教历史的大海。其实如何将现有的科学与佛家融合起来更为重要。


相关图书